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思维变革三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学思维是教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的思想前设,也是教学论研究的重要主题.当前,教学思维的变革正经历三种转向:教学本质的实体性思维向关系性思维转变;教学过程的预成性思维向生成性思维转变;教学目的的工具性思维向价值性思维转变.  相似文献   

2.
依据对生活世界真实内涵的解析,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可以在观念和实体两个层面,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转变职业教育的思维方式,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二是突显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回归生活世界;三是强化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实现职业教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文献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为研究重点,认为发展学生的生命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是关键因素;通过阅读灌输生命意识;通过写作灌输生命教育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让学生尊重生命、正视生命,达到生命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教育学范畴内的体验具有主体性、情感性、生成性、整体性和超越性等特征。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更是个体生命的内在体验过程。回归生命体验的教学要求:关照生命价值与生命的整体性;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让体验在教学中穿行;重视有利于学生充分体验的相关条件,如情感、自由、良好的师生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教案应适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行动方案,是为教学活动有效地顺利开展服务的。而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教学目的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和统帅。因此,教学目的变化了,教学活动也就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教案也就应该实行相应的创新。可见,什么样的教案为好,这是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标准的,在教学发展的不同时期,教学目的就会有所不同,因此,对教案优劣好坏的衡量标准也就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我们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广大一线教师,工作的主阵地就在课堂上,工作的重点就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工作的核心是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我们因单纯强调知识、技能而忽视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因过于强调学习结果而忽视了教育过程的真实价值;因片面追求机械统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丰富的个体差异……而新课程正指引我们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它要…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践在规范意义上具有向善性,其目的与行动内在统一,相互构成,是人类追求美好品质和美好生活的根本行动。教育实践及其目的是终极的,具有合目的、合理性和合道德的根本品质,是规范性的价值行动,不是实现其他目的的技术行为。现实的教育活动惟有成为追求美善生活和培育优秀人性的行动,它才是实践。当前教育的工具化、程式化和技术化,把教育降格为训练工具人的生产过程,使得教育行动失去理性原则的规范和伦理品质的限定。回归教育实践,意味着教育应该成为一种善的、理性的伦理行动,成为以终极目的为原则的实践。这是我们最为急迫的对真正的教育的希望和呼唤。  相似文献   

8.
生本教育是回归生命的教育,教学从主要依靠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教育从控制生命转变为激扬生命。我校实施生本教学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孩子快不快乐,取决于我们的课堂;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高不高,也取决于课堂。生本课堂体现了学生的高参与、高热情、高效率和高创造,而如何开展小组学习,是课堂中被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多地自闭于现代技术的缠绕并沉沦于技术化的状态中时,教学技术化已不可避免。在教学技术化中,由于技术理性对生命主体性的压抑,过于偏重认知对生命完整性的阉割,程序化的教学设计对生命生成性的阻隔,眼花缭乱的技术手段对生命灵动性的湮没,精确制导型的教学评价对生命独特性的吞噬等等,生命被严重遮蔽!而用价值理性引领技术理性,确立促进生命整全发展的教学目的观,实现教学过程由技术化向艺术化的转变,加强教师教学自主意识,建构弹性灵活的教学评价制度等是教学技术化的现实救赎之道,也为生命的澄明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多地自闭于现代技术的缠绕并沉沦于技术化的状态中时,教学技术化已不可避免.在教学技术化中,由于技术理性对生命主体性的压抑,过于偏重认知对生命完整性的阉割,程序化的教学设计对生命生成性的阻隔,眼花缭乱的技术手段对生命灵动性的湮没,精确制导型的教学评价对生命独特性的吞噬等等,生命被严重遮蔽!而用价值理性引领技术理性,确立促进生命整全发展的教学目的观,实现教学过程由技术化向艺术化的转变,加强教师教学自主意识,建构弹性灵活的教学评价制度等是教学技术化的现实救赎之道,也为生命的澄明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江峰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2):126-129
批判地分析教学论中“教学无目的”的理论现状。指出在教育学或教学论中 ,“目的”与“目标”用法上的区别可以按两种不同语义逻辑进行。教育目的不能成为教学目标的依据。以“教学任务”代替“教学目的”绕过了一个语义上的难题 :抽象意义上的教学相对于教育而言是具体的、个别的 ,相对于具体教学而言又是普通的、一般的。教学目的不同于教育目的 ,它是过程中的目的、行动中的目的。教学任务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应能从具体教学目标中提炼出最基本、最具普遍意义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因此,以语言为教学对象的语文教学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人文性的体现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而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语文教学能够在认识观上实现由认识物到认识人的转变,从而摈弃教师个人的独白,走向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人对世界的认识,依据认识对象可分为两大类:认识人和认识物。物“是纯粹死的东西,它只有外表,只为他人而存在,能够被这个他人(认识者)以单方面的行动完全彻底地揭露出来。”因此,物不具有“自己不可割让不可吞…  相似文献   

13.
徐萍 《吉林教育》2006,(12):49-49
“教学任务”是为实现教学目的而完成的任务,关于教学任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些共识:教学任务是传授知识;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能力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教学任务是传授知识与培养学生的能力的统一,等等。  相似文献   

14.
幸福是古往今来一切社会活动的道德终极目的,这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具有先在的规定性。教学是一种育人成才的道德性社会活动实践,因此,追求人的幸福也就构成了教学活动的道德终极目的,而实现学生幸福是教学幸福的先在性要求。学生幸福具有多重意蕴,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与伦理幸福等层次。在当前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结果等方面综合关注学生幸福,促进学生幸福的辩证实现。这是教学活动的终极道德追求与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新的高等教育理念。从三个方面论述高等教育中教育理念的转变与回归: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行转变;从知识型的人才理念向全面发展型的人才理念进行转变;从追求规模的办学偏差中回归到追求效率-公平办学的认识理念中。  相似文献   

16.
知识观不仅决定了教师在课程知识面前的态度,也影响了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以及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展现。传统课程强调知识的客观性、普适性,教学目的即知识传承,教学过程即知识再现与舞台表演,教学方式注重事前预设与模式搬运,教师教学个性受到抑制。建基于新知识观上的课程改革,宣扬课程知识的个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特征,因而教学目的转变为知识的创造,教学过程转变为知识生成与生命表现,教学方式侧重于及时行动与因地制宜,教师教学个性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专业化的一个重要取向,是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教师以专业知觉、专业情意和专业自我,去发现、体验、创生和实现专业实践丰富而深蕴的生活意义。所谓生活意义,是指事物或对象对人的生命存在、对人生过程以及对人的价值生命实现具有的内在价值。教师专业实践的反思性、主体间性和伦理性,是其生活意义内在源泉。教师通过课程教学、专业合作和行动研究,实现专业实践的生活意义。  相似文献   

18.
依据人的生命发展与掌握知识技能两者的矛盾关系,把教学区分为绕过人的生命直接企及知识目标的教学、利用人的生命为有效掌握和发展知识技能服务的教学、以知识技能为基础以人的生命自主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三种类型,其中第一种是对立型教学,后两种属于统一型教学。教学改革超越对立型教学,向人的生命发展回归,包含工具层面上的回归和目的层面上的回归。不同类型的教学,师生关系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9.
从生命教育观来看,小学教育课堂应当尊重人个性的生长性、自由性、探究性、完整性,充满对生命的关爱,焕发生命的活力,闪耀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掌握过程,而且还是数学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实现由“智慧课堂”向“生命课堂”的转变,即实现数学教学向生命回归。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北京大学首批开设MOOCs的三位教师的质性研究发现:教师教学意象是决定教师的MOOCs行动的关键因素;当教师在MOOCs的行动中发现现况无法符合之前的教学意象时,通常通过修正行动策略、修正实践知识或修正教学意象这三条路径来应对冲突;而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共同影响着教师最终的MOOCs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