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垕镇以钧瓷和古镇出名,具有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和市场潜力,但其旅游开发时间晚、起点低,产品体系和空间体系尚未成形.根据文化旅游产品和市场的开发趋势,结合神垕镇钧瓷文化和古镇风貌的实际情况,神垕镇钧瓷文化旅游的市场开发,需做大低端市场,做强高端市场,开发钧瓷文化旅游系列产品,构建老街旅游中心,培育钧瓷文化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2.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也在乘势而上.当前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尚处在起步阶段,既有优势和机遇,更有劣势和挑战,整体上面临发展的困境.地方政府和钧瓷业界应当立足现实,深入分析影响钧瓷文化产业国际化的各种因素,从人才培养、旅游刺激、经济带动、文化交流等方面采取有效对策,以突破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困境.  相似文献   

3.
钧瓷文化资源包括钧瓷艺术及工艺流程、钧瓷文物及珍品、钧窑遗址、神垕古镇、钧瓷文献资料、现代钧窑、钧瓷艺人、钧瓷精神等.依是否可以进行商业经营来划分,钧瓷文化资源可归入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两大领域.钧瓷文化事业是钧瓷文化产业的基础,而钧瓷文化产业又可为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创造机会,营造环境和氛围,促进钧瓷文化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兼顾钧瓷文化事业和钧瓷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下,重点发展钧瓷文化产业,按照钧瓷的特点优势和市场的需求,调整钧瓷生产和经营的战略和策略,积极推动钧瓷文化资源向市场的转换.  相似文献   

4.
禹州市的钧瓷生产始于唐代,由于当地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历经千年绵延不绝,形成了钧瓷传统生产工艺和产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创新与模仿的交互作用,相对较低的要素价格和管理成本,文化市场的成长,政府的扶持和拉动,合力形成了钧瓷文化产业集群。但是,当前的钧瓷文化产业集群整体层次低,作为产业集群核心竞争优势的专业化分工、创新能力、品牌声誉和网络协作等优势并未得到充分体现。为了解决制约钧瓷文化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系列问题,必须大力弘扬钧瓷文化,提升钧瓷在国内外的品牌影响力;建立创新机制,提升钧瓷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扶持名家名窑,突出钧瓷龙头企业的带动力;加快钧瓷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凸显园区的集聚力;发展钧瓷文化特色旅游,提升钧瓷文化的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神垕镇在钧瓷产业的带动下,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但神垕城镇化建设与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不足,这一结果已明显影响到全镇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今后,神垕镇需以钧瓷产业化推动城镇化、以生态城镇建设促进钧瓷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城镇化与钧瓷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最终实现区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禹州钧瓷文化产业概观及发展思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禹州钧瓷文化产业发展状态良好,势头强劲,潜力巨大,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同时,其进一步发展也受到人才缺乏、技术工艺创新不够、规模分散、品牌认知度低、市场偏狭、基础设施薄弱等瓶颈因素的制约。解决这些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钧瓷文化理论研究,为钧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扩大钧瓷知名度和影响力,着力打造强势的钧瓷文化品牌;整合力量,培育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实施人才培训工程,增强钧瓷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市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调整营销策略,广泛开拓国内外钧瓷市场;整合、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钧瓷文化旅游,并以此推动钧瓷文化产业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被看做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尤其要重视产业集聚的形成,在政府宏观政策的引导下,发挥市场主导力量,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涉县依托文化品牌集聚产业,极大的推动了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空间的集聚,把强化产业内生性力量与培育市场力量结合起来,由此实现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从而形成文化产业在一定空间的适度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钧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出国门,并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但目前钧瓷文化英语翻译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薄弱,翻译水平参差不齐,研究不成体系。钧瓷文化英语翻译滞后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了钧瓷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在文化全球化加剧的背景下钧瓷文化英语翻译在学科建设、实践应用、学术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钧瓷文化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一个支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钧瓷的诸多文化元素中,“天人合一”的观念非常鲜明突出。钧瓷文化中的“天人合一”观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三个方面,并在钧瓷文化的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铜陵市城市转型的需要.但是,战略短板效应、内涵挖掘不充分、营销力度不足、氛围不浓等因素却制约了铜陵市旅游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必须拓展产业视野、推进产业集聚、做精做优铜文化、深度营销古铜都和丰富旅游客体文化等,打造铜陵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支撑和目标,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则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和表现。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具有经济基础好、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起步快和政策体系完善等有利条件,但也存在科技创新驱动力不足、创新人才短缺、体制机制创新不够和缺少龙头企业引领等缺陷。苏州应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集聚人才,创新文化产业体制机制,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实施“四轮驱动”,以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地理学、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等视角,探讨了文化空间的内涵,构建了由自然和社会构成的区域文化空间体系.基于伏牛山文化圈文化空间的整合,以神垕镇为例,提出要从自然的整体出发,充分挖掘区域文化资源,合理布局文化节点,整合城镇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把保护地域文化、传统建筑和城镇风貌结合起来,推动文化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在空间上的集聚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有效手段之一。发展区域文化产业,尤其要重视产业集聚的形成,依靠政府引导,发挥市场主导力量,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涉县依托文化品牌集聚产业,极大地推动了当地旅游文化产业空间的集聚,把强化产业内生性力量与培育市场力量结合起来,由此实现文化产业良性发展,从而形成文化产业在一定空间的适度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文化”一词非常流行,各个地市都在轰烈烈的上演“文化大戏”.“喜羊羊”之父苏永乐有意打造的“国际动漫旅游小镇”,深圳坪山新区和华谊兄弟合作拟建的“华谊兄弟文化城”等,以及大量冲击大家眼球的新名词,如“节能环保文化体验中心”,溯及全国300多个以各类名义运作的文化产业园区.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深意?因此我们需要对“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进行区别.更提出了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应如何把发展重点和趋势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钧瓷文化传播存在特色品牌缺乏、对外宣传不够、传播途径单一等突出问题。媒介的技术变革使文化的传播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为钧瓷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新媒体背景下,钧瓷文化可以通过创建“数字钧瓷”电子数据资源库、开发钧瓷文化数字化衍生品以延展钧瓷文化产业链、利用“附着化+微型”模式开辟钧瓷文化数字化传播新途径、利用新媒体平台创新和扩大钧瓷文化对外交流、建立优质网红钧瓷文化电商直播孵化基地、整合媒介资源实施数字化跨区域传播等,进一步推动钧瓷文化特色品牌的塑造和钧瓷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钧瓷文化的发展经历了草创和理论构建两个阶段.钧瓷的早期记载与考古研究由专业人士或陶瓷大家完成.钧瓷理论构建和文化普及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研究人员以河南本地的陶瓷工作者、文化界人士、钧瓷爱好者或钧瓷艺人为主,从出版的钧瓷图书种类看,既有以考古发掘为主要内容的学术专著,以钧瓷工艺流程为主的技术专著,也有以普及钧瓷知识为主,兼有研究色彩的大众读物.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在,钧瓷文化的研究均显滞后.钧瓷发展的历史发展脉络仍需进一步梳理;钧瓷研究的领域应向系统化、专业化发展;钧瓷研究应注重科学严谨,去伪存真.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体制温床上成长起来的文化产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大力破除“意识形态泛化”的落后思想、“单边注重文化供给”的片面思想、“文化产业靠党委政府”的依赖思想、“文化产业是边角余料”的狭隘思想,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扫清思想上的各种障碍.  相似文献   

18.
宿迁作为一个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生态文化独树一帜。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在文化产业的总量、文化产业的投入、文化服务和消费等方面在江苏省的占比都很小。因此,转变宿迁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营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追求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突出核心产业的带动作用,是提高宿迁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一个繁荣的城市,必定是一个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文化城市的建设,同声相求:文化产业富含文化内涵,对应了文化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文化产业能极大地释放城市的文化潜能;文化产业的发展能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在文化城市建设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其一,将文化创意融入城市规划中,城市规划中要贯注文化自觉意识;其二,加强文化产业的文化质感,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与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其三,重视文化产业集聚区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被誉为“朝阳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南阳市提出要建设“文化名市”,就不仅要重视发展文化事业,而且尤其需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南阳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五”期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我们从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分析,从发达国家凭借文化产业这个“文化力”拉动GDP的发展实践来看,我们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南阳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大约与全国的水平相当,在3.1%左右。进入“十一五”时期,发展速度加快,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的比重已超过5%。尽管如此,整体考量,差距明显,发展空间和潜力也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