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于许多学校的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边缘化,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等因素的影响,部分中小学生出现浪费粮食、损坏劳动成果、鄙视体力劳动、看不起普通劳动者的现象。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青年学生的劳动价值观,为学生一生打好底色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自己劳动教育实践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幼儿尊重、热爱各行各业工作人員的劳动,尤其是平凡的劳动,在上学期,我們开始注意結合語言及認識环境教学,带幼儿去認識一些平凡的劳动,如理发、做糕点、擦皮鞋等劳动。因为这几种劳动,幼儿是常接触到的,但幼儿是看不起的。  相似文献   

3.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就是孟母三次搬家的原因。孟轲的母亲站在剥削阶级的立场上,鄙视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认为只有读先圣之书才是最崇高的事业,认为同劳动人民做邻居对她儿子读书学习不利,所以就三次搬家。她要儿子好好读书,是为了把他教养成能“复礼”成“大业”的大人物,骑在劳动人民头上的圣人,好为反动统治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一件小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对其中的“坏脾气”历来讲法较多: 有的认为,“坏脾气”就是“看不起人”。“人”是指劳动人民,理由是小说所写的故事,是“我”由看不起车夫转变为向车夫学习,由此才决心改变“坏脾气”。这似乎有点道理,讲不通的是“我”明明是因耳闻目睹的“国家大事”而增长“坏脾气”的,这怎么能归因到对劳动人民看不起呢!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育背景《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指出,要培养初中生热爱劳动、独立自主、意志坚定的生活态度。然而,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因为面临升学的压力,加上家长和社会的评价导向,劳动教育一直处于缺失的状态。通过班级问卷调查,我发现学生在劳动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劳动意识淡薄,看不起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缺乏劳动技能,缺少劳动体验。因此,召开一次"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很有必要。二、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6.
翻阅关于鲁迅先生的小说《一件小事》的几种教学参考材料,觉得对小说中“我”的“坏脾气”的解说都不圆满。我的坏脾气是什么呢?小说开篇已明确解释,就是“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看不起什么人呢?要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几种资料各执一说,一种认为“我”看不起的并非劳动人民,而是反动统治者,并从此说“坏牌气”不坏,“坏脾气”是反话。  相似文献   

7.
海西经济加速发展的同时,台资企业的劳动争议案件也日益增多。福建省台资企业员工对台资企业不满的因素主要有四点:成本控制严、工资待遇不高;看不起大陆员工、人文关怀少;管理严苛、等级森严;劳动强度大、经常加班。通过对这四点原因进行分析,从劳动关系的三方入手,探讨改善台资企业劳动关系的对策,为海西经济发展奠定和谐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陶行知先生深切感受到中国教育改造的根本问题在于乡村,认为要普及教育,就必须使平民教育下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1926年筹建乡村师范——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共同探索中国教育的新路,走出了一条"乡村教育"之路。陶行知批判当时中国乡村教育的弊端:"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住房子不造林。他教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他教人分利不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曾在他于20世纪四十年代发表的名作《围城》中描述了当时的教育学处境:“大学里,工学院的学生看不起文学院的,文学院的学生里外文系的看不起中文系的,中文系的看不起哲学系的,哲学系的看不起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系的看不起教育学系的,教育学系的学生没有学生可看不起,只好看不起系里的先生。”教育学地位之低,今日犹然。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是在农村中长大的,解放以后,由于党的领导,才得到上学的机会。在旧社会里受尽了地主的压迫和剥削,我们的父兄受苦更深,但他们对这痛苦的根源认识不清,错误地认为是由于不识字。因而曾告诫我们:“要争取多读几句书,将来不会象我们一样受苦。”这种“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的思想,对我们有着深刻的影响。以后我们所想的就是如何努力读书,将来找个好工作,不要象我们的父兄一样劳累。我们把上学看成是脱离体力劳动的阶梯,进学校以后就根本没有考虑到将来回农村或从事其他劳动生产的事。一年又一年的读书,吸收了许多好东西,也在我们思想深处,滋长了许多骯脏东西。本来是农民的子弟,可是变得看不起工农了,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中学生中间,很多学生体味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有的学生甚至因父母工作不好而看不起父母,对父母言行不恭,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次活动正是针对学生的上述现状而开展的.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中学生中间,很多学生体味不到父母劳动的艰辛.有的学生甚至因父母工作不好而看不起父母,对父母言行不恭,学习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缺乏责任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次活动正是针对学生的上述现状而开展的.  相似文献   

13.
<正>劳动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亦是人们获取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根本途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主要渠道。长期以来,劳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处于边缘地位,劳动教育形式化导致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认知不足、劳动能力有待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全党全社会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失之须叟的两类基本现象,二者紧密相联。教育离不开劳动,劳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场所,与劳动的教育价值自然关系更加密切。视劳动为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以实现劳动的教育价值为指南组织实施好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劳动,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题中应有之义。一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人类为了获取生存所必须的物质资料,必须劳动。无论哪一个人,除非他坐享别人的劳动果实,那怕要满足自已缩减到最低限度的需要,都必须劳动。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劳动更多是指体力劳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劳动的正确态度,并通过劳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其劳动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公民精神,充实学生精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劳动的自豪感。他认为劳动教育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培养劳动习惯、树立劳动模样、参加集体劳动等。  相似文献   

16.
下面是《论语》中的一句话,由于标点符号位置不同,意思也发生了变化。真可谓褒贬只缘标点异。例: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1.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对于老百姓,可以任由他们处于自在状态,不可让他们知道国家的重要事情。(孔子是十足的推行愚民政策,看不起劳动人民。)  相似文献   

17.
《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人教版《思想品德》第十册第8课)一文重点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劳动观点的启蒙教育 ,是热爱劳动教育内容中难度最大的一课。一方面 ,由于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和现时社会上各行业、各部门在劳动条件、待遇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差异 ,造成了社会上轻视某些行业的劳动 ,特别是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的现象。这种思想和现象对小学生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 ,本课内容以说理议论为主 ,故事性不强 ,不易于学生理解接受。根据这一情况 ,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 ,了解各行业、各部门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  相似文献   

18.
人的教育与劳动力教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一、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是统一的社会实体,人首先是劳动力,因为人不劳动,没有社会生产,人本身就无法生存,人类社会也就不能延续和发展;然而人为什么要劳动,劳动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回答这一问题,这又不能不回到人自身,人正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劳动,因而人的劳动是生存和发展的手段,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的劳动实践的最终目的。若把教育仅看作是劳动力的教育,那就是手段的教育,工具的教  相似文献   

19.
职高毕业生是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素质人才的强大生力军。近几年来,职高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在经济和教育都相对落后的山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仍然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学习相对好的初中毕业生都去上了普高,差生只有上职中,职中也就成了人们看不起的学校。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表达“通过劳动来教育”的方法论劳动教育,二是“为了劳动来教育”的目的论劳动教育。方法论劳动教育往往指向一系列有关教育的综合性原则,强调劳动发挥教育性功能及其限定条件;目的论劳动教育将劳动放在基础性地位,点明教育服务劳动的中介性,致力于唤醒受教育者的劳动意识。方法论劳动教育与目的论劳动教育相分离,根源在劳动与教育的分离,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就是方法与目的的辩证统一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