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梅 《现代语文》2006,(10):90-91
现代汉语里"睡觉"就是"睡眠"的意思.但根据相关文献记载,"睡觉"古今的音义都是不同的.古代"睡觉"为"睡醒"义,"觉"字在上古只有"古岳切"一个读音ju é,到了中古时期,为了区别"觉"的"睡醒"义跟其他义项的差别,人们逐渐从"古岳切"分化出"古孝切",今音为jiào,后来"睡觉"一词又派生出"睡眠"之义,并逐渐取代了"睡醒"义.  相似文献   

2.
"励"与"厉"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励"的常用义是"劝勉,鼓励",但它在作"磨练,振奋"讲时,又可与"厉"相通,"励精图治"就可写作"厉精图治".那么,"再接再厉"能否写成"再接再励"呢?……  相似文献   

3.
<湘夫人>以其幽微绵缈的情致和绮靡瑰丽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人教版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就将<湘夫人>编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但关于其中一个"遗"字的注音与注释是错误的,有必要纠正.见课本第9页:"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澧浦.搴汀洲兮杜若,将以遗兮远者.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课本对前一个"遗"有注:[遗(wèi)]赠送.  相似文献   

4.
<广雅疏证>中"凡"语主要用于说明各种词义现象,"名"、"实"、"义"之间的关系和词的同源现象.此外的用法还有:1.说明各种文字现象,包括揭示字的讹误、音转、通用规律,说明假借之字"本无定体,古今异读,未可执一",说明某些声旁不同的字读音相近.2.说明古代经典和传注中某些词语的含义和读音.3.说明<尔雅>"异物同名"之例、<广雅>"属词之例"和<广雅疏证>某些校勘编排之例等条例.4.其他用法,如说明某些日常用品的用途和形制,说明某些词语之间的声转关系和声转义同之理,总结前面引文的含义,说明<尔雅>的误字,说明人敬怒则色变等.  相似文献   

5.
《怀沙》中的"汨"字有两种写法:"汨"、"汩",三种读音:"yù"、"ɡǔ"、"mì",同一个字,因读音的不同,其意思也迥异。"浩浩沅湘,分流汨兮"的"汨",应读"mì",指的就是汨罗江。"伤怀永哀兮,汨徂南土"的"汨",也应该写成"汨",应读"yù",迅急赶路状。不应写成"汩",更不能读"ɡǔ"。  相似文献   

6.
"十里堡"是北京市密云县的一个小镇,许多南方人看到"十里堡"都会念成"十里堡(b ǎo)",这是错误的."堡"是多音字,它有三种读音:bǎo、bǔ、pù,"十里堡"的"堡"应念作pù."铅山"是县名,在江西省,"铅"也是多音字,它有qiān和yán两种读音,而"铅山"的"铅"应读作yán,但除了当地人知道这个读音外,其它地方的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的.曾经有一位生意人,第一次到铅山,由于不知道"铅山"的读音,他在上饶车站向当地人询问"铅(qiān)山"怎么走,结果当地人误听作其它的一个小地名,给他指了一条相反的路,使他多兜了圈子,浪费了钱财和时间,还差点丢了生意.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干"均据<集韵>"居案切"立"gan<集韵>居案切"的音项或条目,收与<集韵>"居案切"下所释"扦也"义相当的"捍卫"义等,不妥.从陆德明<经典释文>音义材料来看,"干"作"扦也"义常读"古寒切","居案切"只是个别经师的读音,两部字、词典应取消据<集韵>"居案切"所立音项或条目,将收在该音项或条目下的"捍卫"义等调整到据<广韵>"古寒切"所立的音项或条目下.<辞源><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将"狙"的"窥伺(伺察)"义收在据<广韵>所立的"jū(<广韵>)七余切"下,不妥.根据玄应<一切经音义>和慧琳<正续一切经音义>及古书注解中的音义材料证明,"狙"作"窥伺(伺察)"读御韵去声合口三等清母(相当于<广韵>"七虑切"),三部字、词典应分别据<集韵>"七虑切"立"qù<集韵>七虑切"的音项或条目,将"窥伺(伺察)"义收在该音项下.  相似文献   

8.
关于赃子>郭注与向注的关系,目前"扬弃说"占绝对优势.为了证明"述而广"义的合法性,扬弃论者从剽窃论者所据史料的可疑性、向郭两注版本的异同、向郭两注文义的异同、向郭其他著作与今本<庄子注>的对比、前人对向郭两注的态度等五个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但是如果认真检讨一下,其论证、论据都是应当再作进一步斟酌的.郭象是否属盗窃关键在思想,在对向秀的哲学思想作出正确评价前,"向郭之争"恐怕是永远也不会结束的.  相似文献   

9.
说"禅"     
罗朝英 《现代语文》2006,(8):121-122
今"禅"为一个多音多义字,"禅"的读音有三种:shan(去声)时战切、去、缐韵;chan(阳平)时连切、平、仙韵;tan(阳平).在<说文解字>中,只记载着:shan(去声);在<康熙字典><辞海>中,记载的读音为两种,一为chan(阳平)音,一为shan(去声)音;而在<汉语大字典>中记载有三种读音,一为shan(去声)音,一为chan(阳平)音,一为tan(阳平)音.  相似文献   

10.
"喂"是两个同形同音词,一是动词,"喂养";一是叹词,表示打招呼的声音,读音都是去声"wèi".叹词"喂"的读音在实际交往中有两读的现象,表达不同的语气和含义,读"wéi"时表示客气或亲切,读"wèi"时表示命令、大声叫唤或不耐烦,在交往中"喂"读为阳平是普遍状况,因此在词典中应该仿照"啊"的注音对"喂"再加注一个读音,以适应现代社会和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体现辞典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1.
盛行于南朝的"文义",其实是"文"与"义"的联合体,"文"指诗文辞赋,"义"指经典大义,实则是对经典的阐释及对有关经典问题的学术探讨。这一时期学术思想的多样性和文人学士修养的全面化,以及"文义"审美趋向一致,使"文义"并词成为必然,而刘勰则是将"文义"这一当时流行的文化现象纳入其文学批评著作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2.
"六幺"正音     
高中语文第三册白居易<琵琶行>诗句"初为<霓裳>后<六幺>",课本仅注"幺"音yāo,"六"多音无注.听读不同版本的朗诵,其读音各不一样,瞿弦和读为liùyāo,方明读为lùyāo.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诗歌特剐是歌咏隐逸情怀的作,"沧洲"一词被广泛而集中地运用,尤其在唐代,"沦洲"几乎成了隐逸的代名词.促成这一语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历史渊源的积淀,国朝巨手的传衍,广泛的社会背景等.同时,与"沧洲"一词共存的还有"沧浪"、"江湖"、"五湖"等近义词语,它们丰富了诗人的语言层次.  相似文献   

14.
"阿Q"的读音,目前常见的工具书中一直将其标注为"AQiū"和"Akiū"两种读法.从语音规范化的角度看,"阿Q"作为一个表义单一的专有人物名称,让表示同一意义的两种不同的读音并存于一身,这跟专有名词语音规范化的惯常原则要求是不相称的.从"阿Q"这个人物名称产生的时代背景、构词理据及"Q"字母的读音走势、普通话语音规范的基本准则等角度看,"阿Q"的规范读音应选择"Akiū"音为宜.  相似文献   

15.
《登泰山记》中有"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之句,课本对"望晚日照城郭"只对"城郭"注曰:"这里指城。"作了这样的一个注,课本编者可能以为其余词语不难理解,没有加注之必要。配合这册课本教学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该句的翻译是:"远望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和徂徕宛如一幅画。"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选用了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其中有这么一个句子: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人教社不同版本对"惩创"均有解释,但不尽相同:2004年6月第一版的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文的注释中对"惩创"的"创"字作了注音,注为"chuāng",这个注释一直使用到2007年初;2007年6月第二版的高中第三册语文课文的注释中对"惩创"的"创"字重新作了注音,注为"chuàng";2010年6月人教版对"惩创"只是解释了意义,对读音未作任何标示.  相似文献   

17.
说"禅"     
现代汉语中"禅"是一个多音、多义字,在"禅"字记录的许多词语中,"禅"的读音有些混乱.现在我们从汉语史的角度看一下"禅"字的读音及意义的演变历程,以分辨清楚现代汉语中"禅"在不同词语中的读音.  相似文献   

18.
杨洋  董方峰 《现代语文》2006,(11):60-62
1.引言 中国饮食中自古就有"五味调和"之说.《吕氏春秋·本味》曰:"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我们认为,"酸"、"甜(甘)"、"苦"、"辣(辛)"、"咸"是汉语中的基本味觉词.  相似文献   

19.
敬辞"请1"和"请2"均从西周晚期由行为动词"请q"虚化为修饰句子的语气副词,在<左传>时代正式确立.中古时期二者并行但"请2"渐趋衰减,自元代以后"请2"退化为粘着语素."请1"却从上古一直沿用到当代,并逐渐由"恭敬义"泛化出"礼貌义",有了话语标记功能."请1"、"请2"经历的语法化并不十分典型,"请1"在句法位置和语音特征上至今与源词"请q"很相近.敬辞"请"语法化的成因主要是认知上的隐喻投射、语用上的高频仪式化引发和推动词义的主观化、泛化.  相似文献   

20.
《云赋》引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一句.课本对横注释是"横guāng通光,穷极,广大."我以为不妥.查《康熙字典》注"横"为"古旷切,音桄.盛气充满也."由"桄"音可断"横"应读为guàng不为guāng,其义与课文解释不同.再查《辞源》注"横"通"黉"hóng而不是通"光".尤其是朱熹的《楚辞集注》中,对《云中君》的"英"宫"降"标了异读,而对"横"却未标异读,并把这句解释为"横行注四海,无有穷极也."横行"为"遍行"(见《楚辞》横行②)由此可推知"横"仍读为"héng",义为"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