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本质观是对实施中等以上教育的组织机构存在与发展原因的一种系统理性的认识,它是人们认识大学其他观念的基础。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大学所形成的大学本质观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大学运行发展的角度认识大学所形成的学术自由的大学本质观更能反映大学的本质。从学理上对大学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及对大学发展历史与现实的考察后发现,虽然学术自由更能体现大学的本质,但大学的本质不是学术自由,而是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双重属性的对立统一。这种新的大学本质观是一种全面辩证的大学本质观,是从大学现实本质的分析来把握大学的本质,是从大学的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的矛盾运动中来分析和理解大学的改革与发展。这种新的大学本质观有利于人们从理论上破解中国大学当前改革所产生的难题,并使人们能根据这种新本质观去选择恰当的政策和策略来更有效地推进大学改革  相似文献   

2.
孙绵涛教授提出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对立统一是大学的本质.这一思想不仅重新引起了人们对于中国大学本质观的重视和思考,而且在理论上赋予了行政权力在大学本质观中的合法性地位,使人们对于大学本质的认识更加理性化.同时孙教授的文章发表的时机更突显了其意义和影响,文章发表所经历的过程本身也印证了其所论证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高等教育学常常被人讥为缺乏学术根基的空中楼阁,究其原因就在于这门学科有知识而没理论.孙绵涛教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科学论证了大学本质在于学术自由性与受控性的对立统一,为高等教育学的理论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石,同时也为中国当前的高等教育改革确立了基本方向.这种大学本质观体现了高等教育的时代需求,有助于中国高等教育走出改革中的彷徨与困惑.  相似文献   

4.
研究大学本质观,是因为我有较早地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学术背景,弄清楚大学本质观,是建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和从事大学改革及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逻辑起点,以及我个人的学术人格和学术使命所使然;我对大学本质观的研究,是在系统梳理和分析前人对大学本质的观点,认真而审慎地考察大学发展史的基础上进行的,并对研究的发现进行了深入的学理分析.我研究的结论是,大学的本质是自由与受控性的对立统一.这个结论的理论意义在于为建构整个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新的科学的逻辑基础;实践意义在于对当前我国及世界各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普遍的解释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5.
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取向是在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基于对大学组织特性及其人性的理性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倾向性和价值选择。大学组织的"学术自由性和学术受控性对立统一"的双重属性决定着大学管理制度的应然取向在于学术取向与政治、经济取向的对立统一。当前,要改变中国大学管理制度取向的倾向性及其弊端,必须在重新定位和认可大学组织的双重性品格基础上,彰显学术取向而淡化政治、经济取向。  相似文献   

6.
大学本质观是人们对实施中等以上教育的组织机构存在与发展的原因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大学的本质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学术自由的角度来认识大学更能体现大学的本质。大学的观念,是人们对大学的一种认识体系。这种认识体系包括对全部的大学现象进行认识所形成的广义的大学观体系,对大学是什么、大学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发挥大学的作用、以及对大学作用结果这些关键问题的认识所形成的大学本质观、大学价值观、大学实践观和大学质量观所组成的狭义的大学观体系,以及由广义的大学观和狭义的大学观所组成的综合的大学观体系。在狭义的大学观中存在着应然逻辑和实然逻辑两种逻辑。大学观念的改革既可以遵循大学观的应然逻辑,也可遵循大学观的实然逻辑。  相似文献   

7.
大学学术创新与组织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术创新需要进行组织创新。利于学术创新的组织特征表现为自由性、共生性和自组织性。我国大学基层尚存在诸多不利于学术创新的组织因素,大学学术创新决定了对基层学术组织发生变革的要求。大学基层学术组织要通过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矩阵型建设、学术权力的基层倾斜和管理的伦理化改革为学术创新发展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8.
大学学术不端行为问责是法律法规赋予高校等学术组织机构的一项学术管理权,是学术权力在学术治理领域中的具体体现。从法理的角度而言,学术不端行为问责作为一种规范性的学术权力,具备了"利益""资格"与"自由行为"等要素,是一种不能排除国家公权力影响的学术自治公权力,也是一种特殊意义上的"行政处罚",这一法理性质体现了新时代大学学术治理受控性与自由性的双重统一。  相似文献   

9.
无论社会和大学如何发展,大学以知识和学术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本质仍基本不变。因此,学术管理是大学管理的核心和本质就成为我国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内在诉求。学术、大学学术、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学术管理之间有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本质内涵。历史上的我国大学学术管理制度虽然有过良好开端和颠峰时期,但总体上呈现一种积弱积贫的状态。因此,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建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学术管理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以及大学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大学制度是关于大学作为特殊社会机构或组织的制度,是大学在学术生产中对大学理念的关照。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制度是大学制度的基石。学术性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的发展规律,规定着大学制度的内在本质。大学制度在客观上体现了大学的学术诉求。  相似文献   

11.
大学治理,理念先行。大学治理理念与大学的精神品质、学术理性价值、治理模式以及治理绩效密切相关。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是大学本质的核心属性,从而决定了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理性选择。探索实践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理性,一是要提升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活动,二是要增强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效应,三是要塑造大学内部治理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2.
卓越的办学理念是一流大学办学成功的关键.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到今天,其背后是否有作为共同精神内核的办学理念,从探讨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的历史嬗变方面入手,在概括以西方大学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办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追求真理、不为眼前利益所驱动是世界一流大学共同的精神品质,是大学永恒的价值选择;学术自由、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根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因素是大学的基本价值理念;服务社会,指导社会是大学的责任和存在的价值等现代大学办学理念的共性.  相似文献   

13.
存在与本质:研究型大学中的学术权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属性使研究型大学成为一种典型的学术组织。伴随着科学研究功能日益强化,建立规范的学科规训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其学术属性更加突出。在此背景下,大学内部的学科规训、科学基金支持、科研成果评价、教师职称晋升、教学水平评估等学术活动的管理,成为研究型大学组织中学术权力存在的基础。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主则是学术权力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以历史主义的观点来看,学术自由在中世纪历经从早期的湮灭到中后期重生与发展的曲折历程。在中世纪早期,古希腊延续下来的理性主义与学术自由精神嘎然而止。借助于经院哲学的名实之争,理性在基督教神学的荫蔽下潜滋暗长。与此同时,近代意义上的大学横空出世并缓慢发展,依靠有限的自治权,学术自由的传统与精神在大学这一实体性组织中曲折重生。  相似文献   

15.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明确学术自由的性质、对象、目的、范围等问题,有助于理解和把握大学的本质和特点。学术自由是学者的特权,抑或普通公民的权利?学术自由与言论自由、思想自由是何关系?学者在专业领域以外享有学术自由吗?学院和大学董事会以及校长是学术自由的"天敌"吗?除了解聘教师之外,还有哪些威胁学术自由的因素?这些问题的回答能够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学术自由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既是西方大学的悠久传统,也是现代大学的核心理念,二者有着相通的内在基础和密切联系。学术自由是大学自治所追求的最终鹄的,自治是大学保护学术自由免受外部侵犯的制度屏障。但是从另一方面看,大学自治与学者个人的学术自由又并非完全一致,在某些方面甚至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17.
在考证大学诞生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社会秩序中的有序教育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中内蕴的大学精神,尤其是当时的自由著述、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和自由流动共同构成了大学精神的精髓与衍生点,也是学术繁荣的根本保障与不竭动力。从而演绎出文化繁荣诱因与大学精神属于本质暗合的共生相互依存关系,证实和平时期同样可以通过赋予大学为首的学术组织更大的学术自由和治理自由,释放大学人的创新潜力,促进文化繁荣的重现。  相似文献   

18.
“学术自由”是指大学的学术人员在进行学术活动时争取最小程度地受外来强制的权利。一方面,为了知识与真理的缘故,大学需要学术自由。另一方面,根据自由与责任相对应的原理,享受了学术自由权利的大学,还应该履行自由的责任,包括社会责任及维护学术自由应履行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中国大学存在一定程度的道德失范、失序,但这些问题却不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道德危机的实质是道德上的信任、信念和信仰危机,表现为“大道德”与“日常道德”的脱节、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割裂、随波逐流与坚守原则的矛盾.政府不是大学道德危机的“替罪羊”,道德危机是众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大学是一个道德共同体,在道德上更需强调精神独立、思想自由和学人品格.唯其如此,中国大学的道德前景才能更加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