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法学本科教育在我国的整个法学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而法学论文写作在法学本科教育的培养方案中又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于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法学本科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现有的法学本科学位论文制度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强认识法学学位论文在法学本科教育中的作用,采取相应的对策,完善现有的法学学位论文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当下改革中,美国是最重要的参照系之一。中美两国法学学位的制度起源和体系形态不同,在学位层次、培养定位、学位顺序、高等教育年限和法学教育年限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总规模、法学第一级学位和研究型博士规模远大于美国,但研究生层次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低于美国。学位教育的跨国比较需落实到具体学科领域,着眼于学位实质功能;我国法学教育应避免简单新增高层次学位,而需统筹优化各级学位教育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爱尔兰圣三一大学与科克大学的法学教育在全球享有盛誉。考察圣三一大学与科克大学单一法学学位与复合型法学学位的课程设置,可以发现爱尔兰本科课程设置具有必修课少而精、注重讲授与研讨会相配合、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法律教育的国际化、复合型学位课程设置灵活多样等特点。爱尔兰法学本科课程设置给予我国的启示是,应当精简并合理设置法律必修课、培养学生的自学与思辨能力、强化学生的法律实践操作能力、积极发展国际交换生培养项目、创新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代美国法学教育八大特征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面考察当代美国法学教育的前提下,可以概括出美国法学教育在行业管理、培养目标、学位设置、师资队伍、学生素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课外活动等八个方面的一些主要特征,应当结合我国法学教育的实际.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改进我国的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法学教育,特别是法学学位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着全面而急迫的挑战。深入研究法学教育发达国家的制度实践,总结其多年累积起来的宝贵经验,剖析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法学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是提升中国法学教育质量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本文系统分析了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法学教育及其改革的经验教训,提出并反思"培养什么样的法律人才"、"怎样培养合格的法律人才"这两个重大问题,为讨论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取得了长足进展。法学教育规模持续扩大,逐步从"精英式"向大众化法学教育体制转变;法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结构不断调整,逐步从以法律通识教育为主转向以适应社会需求的法律专业学位教育为主;法学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的法学学位与人才培养体系;法学专业课程设置日益完善,各类培养方案和教学方法固定化、体系化;法学教育投入快速增长,基础设施、资金支持和师资力量显著增强;法学理论和法律实务人才供给成倍增加,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巨大。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我国法学教育又面临着内在和外在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7.
以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法学教育为例,从培养目标、招生录取、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师资、学位授予等方面对其法律博士专业学位和法学博士学术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此直观了解美国法学专业学位教育的专业性,深刻理解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学位教育之间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8.
法学包括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学、政治学、公安学等5个学科类,共有12个本科专业。据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发表的统计数据,我国大学授予的法学学士占学士总数的3.67%,授予的法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在法学教育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能否源源不断培养出优秀的法治人才,会直接影响一国的公共治理与社会运行。毋庸置疑,美国拥有着世界上最发达的法学教育体系,而先进的人才培养机制功不可没,其奥秘不仅在于职业的教育定位与实用的教育理念,也在于严格的教学管理与丰富的课程设置,更在于教学方法上的创新。由于培养对象是已取得本科学位的毕业生,美国法学教育实际上对应的是我国法学教育的研究生阶段,认真总结美国法学教育的成功经验,对于解决我国法学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种种“成长的烦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法学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举的模式,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其灵活多样的学位设置,高效务实的实践教学,科学合理的师资建设,优势特色学科并重的办学模式以及服务便捷的学院管理等特点,对推进我国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