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育建构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个建构过程不仅依赖于认知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更主要的是数学知识建构还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何谓"顺应"?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学生的思维经过同化、顺应,构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该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准学生的思维之脉,顺应学生的思维现实,这将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学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认识实践过程,是学生的思维经过同化、顺应,构建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学中教师应该读懂学生的思维过程,把准学生的思维之脉,顺应学生的思维现实,这将有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电子白板作为一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为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着力发挥好电子白板丰富多样的功能优势,为学生构建直观形象、灵动活泼的数学学习活动"情境场",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丰盈学生的认知体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育建构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过程.这个建构过程不仅依赖于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更主要的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还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何谓“顺应”?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在头脑中没有现成的图式可供直接利用时,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靠自己主动去经历、体验、感悟和深化理解,是一个能动的自主建构过程。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顺着学生的思路,有目标地引领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生成过程,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  相似文献   

7.
数学课的宗旨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活动中要有数学思考的含量.学生"是否数学地思考"是数学学习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关键,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领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活动是学生实现自我建构、自我生成、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着眼知识的关键处,顺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富有思维含量的活动,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让思维碰撞,让智慧"亲临"。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课本的例题、练习题、动手做等栏目都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模型,教师善于思考、深入挖掘、积极引导,就可以引领学生不断地走近、走进数学模型。引导学生建立模型思想渗透在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可以通过教材的前后联系,引领学生深入模型学习;深度挖掘习题资源,引导学生经历建模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习题,帮助学生拓宽模型认知;合理利用"动手做",让学生在"开放式学习"中感悟模型。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思维活动为核心,引领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全面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形成一系列数学概念,这些数学概念的真理性又返回数学实践中接受检验。在这个过程中数学概念经过了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正是这种发展与变化,使学生的认知不断实现"同化"与"顺应",思维得到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新时期课堂变革的理念和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深度参与、深度体验、深度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教师开展教学时,既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起点,也要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既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延伸,也要引领学生的认知创造。只有让学生切实主动地思考学习,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怎么学"决定着教师的"怎么教",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的让位给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在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里,体验知识的再创造过程,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即教师的教必须转化为学生的学,教学的过程是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和激励,努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认知冲突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当前面临的新知识学习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实践表明,认知冲突有利于学生在矛盾中发展,在思维碰撞中生成智慧,从而累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引发和制造"冲突",积极引领学生不断解决"冲突",在丰富多样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中生成活动经验,并产生成功的愉悦。一、于新知生长点形成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运用原有经验在课堂学习中,学生通常会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新知识生长点,在新知识生长点形成一定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教学交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给学生展示充分多的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实现学生在数学自主性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全面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优化数学学习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教师要充分发挥引领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者要从认知角度出发,实现数学学习活动的质量提升,并重视学生的感知、注意、记忆、理解能力的提升,重视反复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教育并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提高自由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组织、引导下的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基于学生原有的学习起点,正确面对学生的知识起点,尊重学生的学习起点,顺应学生的需要,回归教育主体,灵活地调控课堂教学,才能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在数学知识领域中有所发展,让课堂真正成为“以学为本”的课堂,那样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7.
李淑萍 《教师》2014,(27):100-100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思考"是学生数学认识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所以教师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以及探索新知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活动,对数学进行再创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多重角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讲不讲、讲什么、怎么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讲,承载着教师对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学生数学创造学习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起点,引领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激发探索精神,从而引领学生走向“深度”的数学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自主构建和发展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怎么学"决定着教师的"怎么教",教师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并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从认知起点出发,体验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从而自主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而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应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有效的活动措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数学现实指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思维方式、解题策略以及有关的数学知识结构。认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不断同化、顺应、调整、扩充,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因此,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等数学现实对新知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宁德市“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某教师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时,深入研究教材,立足学生的数学现实,给人朴实、自然、高效之感。现撷取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