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对大学生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生源地、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的影响不显著;(2)性别对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3)年级对于人际信任、社会支持及人际交往的影响显著;(4)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人际交往密切相关;(5)回归分析表明,普遍信任与社会支持中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能预测大学生人际交往,表明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风险社会是人类社会走向后工业时代的重要特点,风险从宏观的社会表征逐渐向社会的微观领域渗透,人际交往风险便是交往场域对风险社会的凸显。信任是针对人际交往风险的一种解决办法,信任文化的生成与信任行为的选择之间存在循环上升的相互强化作用,而信任文化的破坏与失信行为的选择之间存在循环下降的彼此弱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大学生在信任缺失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和适应社会,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完善。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在信任缺失方面的问题十分严重。本文通过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以期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学习和适应社会,促进他们自身素质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提出"信任青年"和"赢得青年信任"的问题。信任可以降低人际交往成本,增进人际协作,提升工作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信任的培育、呵护与强化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的信任指向存在着多重维度,其作用主要表现为消减心理抗拒、改善中间连接、产生自己人效应等。信任改善的教育机制体现为引导师生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尊重师生的现实利益等;信任改善的社会机制体现为培育与发展"社会公信"、培育和提升交往个人的社会性品质。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差序格局下居民人际交往对其人际信任的影响及路径,基于2017年北京市16区1 070名居民的实地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人际交往、交往满意度和人际信任均存在差序格局特征;人际交往通过人际交往满意度对人际信任产生影响;结合差序格局的特征,内层交往对其内层信任的影响和中层交往对其中层信任的影响,均需内层交往满意度或中层交往满意度作为中介变量。简言之,人际交往满意度在人际交往对人际信任的影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信任指数建设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社会历来重视信任,社会信任度也较高,然而,一些研究显示,近些年来中国社会的信任出现了一定的下降趋势。鉴于信任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必须警惕社会信任的下降,并努力提高社会信任度,这就需要对社会的信任现状有清晰的了解,而现有研究由于样本、信任对象等的局限性并不足以完整反映中国社会的信任状况,这就成为构建中国社会信任指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所在。要构建中国社会的信任指数,需要对中国社会的信任进行全面考察,并考虑到社会上存在不同类型的信任、信任有不同的交往对象、信任的程度和模式是动态变化的等,以及社会主流价值观、政府行为等对信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信任媒介在信任建构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物质属性及功能结构塑造着信任的认知进路。信任媒介可以通过垄断化和自然化两条路径参与信任的建构,同时自身以转译者角色参与信任语义的构序。从历史角度看,信任的生成是物质媒介、社会观念与文化浸润的构型及其符号化的延异运动,信任媒介则是信任生成过程的“踪迹”,是交往主体将信任外化并实现控制的重要载体。人们控制信任机制以应对社会风险的同时,也面临着自主性让渡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主体性焦虑。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人际信任思想,对中国人的人际信任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人际信任与文化的关联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际信任思想的梳理、剖析和解读,得以管窥中国人人际信任的特点:中国人的人际信任作为人际交往的基础,仍然以宗亲关系为出发点,从而促进着人际关系的和谐。改善中国人的人际信任状况需要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健全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10.
人际信任是人际交往中一种常见、重要的心理现象。但研究者对信任的定义还存在不同观点。在研究方法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定义,编制题目来测量信任;另一类是行为游戏法,包括囚徒两难游戏、最后通牒游戏和信任游戏。社会神经认知科学家研究发现,人际信任不存在一个特定的中枢,它跟杏仁核,前中间前额皮质,旁扣带回,脑岛,腹侧被盖区,中隔区,梭状回,颞上回,眶额叶皮层等脑区有关,跟催产素、加压素和多巴胺等化学物质有关。同时,该研究指出了信任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和道德发展的相对滞后,人际信任不可避免地产生危机,亲人之间、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信任淡化,甚至是普遍的不信任。人际信任危机严重威胁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有必要从根源上挖掘人际信任和信任危机产生的原因,并从信任者与被信任者和社会环境综合考虑,提出相应对策,以期解决信任危机问题,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交往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最主要内容,但其对象的虚拟性和复杂性给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带来一系列的挑战。通过探讨大学生虚拟交往对现实交往中的人际信任、情感平衡的影响,以期能全面分析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调查研究发现:(1)在人际信任度上,女生在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普遍高于男生;(2)不同年级大学生在虚拟交往和现实交往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级的升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度逐渐升高;(3)大一学生情感平衡得分最高,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的趋势;(4)大学生网络人际信任与现实人际信任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网络人际信任对现实人际信任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是影响其心理素质高低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其身心健康及其发展都有积极影响。采用Rotter编制的人际信任量表调查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现状,分析大学生人际信任的特点及其差异,并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进而为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力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相关研究的探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水平及二者的关系。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文献法等方法,对150名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人际信任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支持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年级对社会支持水平的影响显著,生源地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社会支持的水平影响并不显著;在人际信任量表上,大学生性别与生源地对人际信任的影响并不显著,年级与是否为独生子女对人际信任的影响显著;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人际交往自信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生社会心理素养的具体体现。高校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策略水平,增强专业认同意识,遵循人际交往自信发展特点,促进心理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确定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目标及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批有用之才,从而为社会发展带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人际交流过程中,语言成为交流中的一个沟通桥梁,但是要与人沟通,首先必须学会倾听,良好的倾听行为是人际交往成功的重要因素,反之不良的倾听行为影响到幼儿社会互动和人际交往。本研究以某幼儿园大班幼儿为例,通过观察制定方案计划对案例的不良倾听行为进行干预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或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孔子以"信"匡扶天下,以"信"作为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道德品质,以"信"作为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以"信"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将诚信思想提到一以贯之的主体地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我们要科学继承孔子的诚信思想,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诚信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