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在文章的情节设计或结构安排上,最忌平铺直叙,像流水帐似的。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里说过,“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把情节写得曲折、跌宕才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2.
古代作者,行文贵曲折有姿。袁枚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并引诗为证说:“‘有磨皆好事,无曲不文星’,洵知言也。”(《随园诗话》)梁章巨在《退庵随笔》中也说:“朱子尝言:‘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袁简斋亦言: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虽是戏言,亦是有致。”特别是古典小说家,更注意以曲折的故事情节来引人入胜。茅盾同志在论《水浒》的结构时,曾经谈到其情节结构的特点:“第一,故事的发展,前后勾联,一步紧一步,但又疏密相间,摇曳多姿。第二,善于运用变化错综的手法,避免平铺直叙。”并以林冲的故事为例,指出“故事一开始就指出了那个决定林冲命运的问  相似文献   

3.
吴伯萧同志的《猎户》是1962年写作的访问记。这篇写人的散文不仅内容深刻,而且在艺术表现方面匠心独运,别开生面,值得玩味的地方颇多。曲折多变,引人入胜古人说:“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由于吴伯萧同志深知此理,因此,《猎户》的情节安排,才曲折多变,引人入胜。文章开头,即点明题意:“正是大好的打猎时期。我们到红石崖去访问  相似文献   

4.
“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脂砚斋语)中国山水园林的妙处全在“曲径通幽”。中国的文学也素来讲究曲折。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由此而知,“曲”是使文章结构精巧的重要特征之一。文章在情节的展开和场面的刻画上有些变化,写得波澜起伏,摇曳多姿,才更能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而这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曲折多姿、引人入胜的写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波澜”。在叙事性的文章中,要写出事件的波澜,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善于利用…  相似文献   

5.
清代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等话,这“不平”和“曲”,就是文章张弛有度、行文收放自如、结构精巧别致的重要特征之一。好文章行文要有曲折,有起伏,有变化,有波澜。诗歌亦如此,歌以言志,诗歌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它是作者情感的载体,有时诗人为了追求一种诸如异峰突起、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曲径通幽、跌宕起伏、张弛扬抑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枚说得好:“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这里的“曲”就是指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这样的文章张弛有度,吸引人,好看。芦芙荭的小小说《一只鸟》就是这样的好作品。  相似文献   

7.
文似看山不喜平。古人常说,“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崇曲忌直,讲究渡澜开阔,曲折多交。尤其是叙事性作品,构思新奇,出人意外,而又在人意中,那会收到极好的艺术效果。我在三十年来的指导中学生作文中,很重视点拨启发他们写构思新颖、别出心裁的作文,具体做法概略起来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8.
一走进《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人们看到的是“一带翠嶂挡在面前”。贾政解释说:“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尽入目中,更有何趣?”宝玉也题词道:“曲径通幽。”正是这“曲径通幽”,让人感到一阵曲折幽深别有洞天的欣喜。脂砚斋说:“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这就启示我们:文章的结构布局同园林的布局一样,不可太直太露。清代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也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换言之,文章只有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9.
怎样才能写出能够真正打动读者的佳作而一举夺魁呢?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意思是文章要写得内容有波澜,行文有起伏,高低错落,张弛有致,似波浪一般富于变化。这样的文章不论长短,都能使读者读起来历久不倦,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那么,  相似文献   

10.
清代文人袁枚说:“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这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  相似文献   

11.
《诗经·硕鼠》有“乐国乐国,爰得我直。”句,对其中“直”字,素无定解。现行教材亦存二说:一为公正的待遇,一为处所。前者是从“直同值”(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引伸出来的,后者则由“直通职,职解作所”(王引之《经义述闻》)而来。其实,直和值,直和职,在先秦是不通假的。直字在《诗经》中凡十一见,有九处作不弯曲和正直解释,而“匪直也人”之“直”(定之方中),作副词“只,只是”理解。《说文》:“直,正见也。”《左传》:“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其引伸之义也。可见,直字在《诗经》  相似文献   

12.
清代文人袁枚说:“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确实,一篇记叙文倘若平铺直叙,似无浪平湖,则索然无味;倘若波澜起伏,跌宕多姿,便能深深地吸引读者。这就是说写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使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  相似文献   

13.
《项链》的形式美表现为曲折之美和起伏之美。《项链》的曲折之美首先体现在情节设计上。《项链》全文不过四千字,却写得变化莫测,让你不时感到有意外的别有洞天的发现,其原因之一是情节安排曲折。情节曲折是小说引人入胜的必由之路。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对“曲折”孜孜以求。金代大诗人元遗山和清代诗论家袁子才,都主张诗文宜曲不宜直。评批《西厢记》的金圣叹和评批《红楼梦》的脂砚斋,都说到“文章之妙无  相似文献   

14.
袁枚《随园诗话》说得好:“作人贵直,作诗贵曲。”“正话反说”便是“作诗贵曲”的一种方式。何谓“正话反说”?就是作本意是要表现正面的意图,如歌颂、肯定等,但言语表面的意思则恰恰相反,是从完全相反的角度歌颂、肯定等。此法独具机智幽默之美,如运用得当,可使章蕴藉、含蓄,给读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请看《培养不孝儿女七招》一:  相似文献   

15.
袁枚《随园诗话》说得好:"做人贵直,作诗文贵曲。""正话反说"便是"作诗文贵曲"的一种方式。所谓"正话反说",就是作者本意是要表现正面的意图,但言语表面的意思完全相反。此法独具机智幽默之美,如运用得当,可使文章蕴藉、含蓄,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请看《培养不孝儿女七招》一文:  相似文献   

16.
<正>文似看山不喜平,清代文人袁枚说得好:"凡做人贵直,而作文贵曲。"这里的"曲"就是指文章要做到结构曲折多变,故事情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而山重水复,时而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跌宕起伏,妙趣横生。这样的文章张弛有度,吸引人,好看。芦芙荭的小小说《一只鸟》就是这样的好作品。一、悬念法  相似文献   

17.
[升格导语]清代学者评论《聊斋志异》时说:“文忌直,转则曲。”意思是文章忌讳平铺直叙,转折跌宕才能曲折有致。刘熙载在《艺概》中说:“短至绝句,亦未尝无尺水兴波之法。”记叙文一般是800字左右,文章并不长,所写的事情也不太复杂;但如果处理得好,借助情节的运行、发展及陡转,或叠加使用误会和悬念等手段来兴起波澜,就能使这种“绝句”类文章产生出波澜起伏而又耐人寻味的变化美。  相似文献   

18.
揉直使曲     
前人有“作人贵直,作文贵曲”的说法。现代作家苏金伞也曾说过,写记叙文“切忌直平。”因为一“直平”(就是平铺直叙),就寡淡薄味,读起来如同嚼蜡。这种毛病在记叙文写作上带有普遍性。克服这种毛病的方法很多,清代文学家袁枚提出的“揉直使曲”法,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清人袁枚说过:“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诗歌创作讲究“诗眼”,数学课堂教学也与此同理,课,也有“课眼”。即在课堂教学中,蓄“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势,使学生由情境而生困惑,因困惑而求探索,促使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设活“课眼”,能有效拨动学生的心弦,产生情绪高涨、心境愉悦、智力振奋的活跃状态,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心理共鸣,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清代点评家但明伦在《但评聊斋志异》中说:“文忌直,转则曲。”意思是文章忌讳平铺直叙,要转折跌宕才能曲折有致。所以,要使文章一开头就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就要打破常规——要写美先写丑,要写易先写难,要赞扬先贬抑……在写作中,充分运用这种“抑扬结合”的手法,会使你的作文变得峰回路转,摇曳多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