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根据对海域仙人洞古人类遗址中出土的有人工打击痕迹玉石片的分析,认为该玉制品属于岫岩透闪石质玉。该玉制品产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地层,遗址的绝对年代测定是距今2-3万年,从而把人类最早开发和利用玉的历史提前到晚期智人阶段。这是中国玉化研究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2.
笔以岫玉史前开发的历史做了认真的研究,指出岫玉的开发使用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史前岫玉器的发现主要集中在红山化遗址和辽东半岛,岫玉器在红山化时期,已达到了玉与石、玉器与石器的彻底分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玉器,赋予了玉以道德、价值观念;岫玉器是我国玉化的一朵奇葩。针对岫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还指出应早日制定出岫玉的准确界定标准。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古玉化,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化一部分,研究古玉化对于弘扬民族传统化,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增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往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碧玉琮     
我国雕玉的历史,可上溯到五、六千年前的石器时代。出土的玉斧、玉钺、玉铲等,器形多与石斧、石钺、石铲相似,说明玉器最初是源于石器的制造。史家认为我国古代玉器是伴随石器时代文化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从古代玉器的造型和花纹来看,玉器除了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外,在原始社会末期,多数已成为部落首领的装饰品,或是他们举行礼仪时所用的礼器。我国产玉的地区很多,有河南南阳、河北涞源、辽宁岫岩,新疆和田等地,为了与金刚石、翡翠等硬玉区别,上述各地所产的玉称为软玉,其硬度在摩氏六度左右。  相似文献   

5.
砚文化及其在中国文明史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砚是我国特有的书写工具之一,砚化是我国古老深邃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砚发端于新石器时代。我国砚石资源丰富,有130余种,真正意义上的砚出现于秦国早期,汉至唐、宋、元时期,制砚业为发展繁荣期,明、清为发展辉煌期。砚在我国古老明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推动了社会明史、艺术史、礼乐史及经济、科技史等方面的发展进程,是揭示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6.
岫岩单鼓是流传于岫岩民间一种古老萨满教祭祀习俗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当地人称其为"烧香".本文从萨满教仪式的形成与演变追溯这一民俗事象的起源、流传与发展,以及岫岩地区风物人情影响下仪式的现有程序和服装道具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玉化和龙凤化,是我华夏民族化中的两朵并蒂花。为我炎黄子孙所特有。两种化都有悠久历史,他们相互渗透,竞相发展,是中华民族化宝库中的两朵奇芭。  相似文献   

8.
岫岩玉雕是岫岩玉与雕刻技艺的完美结合,尤以素活工艺精湛而闻名中外,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所承载的内涵包括原材料选择、传统雕刻工具使用、表现手法和工艺流程运用、创作题材构思、雕刻技艺传承等;它还形成了"因材施艺、因色取巧"的独特传统美术,堪称中国玉雕之精典,在中国玉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岫岩玉雕素活工艺被列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保护名录.由此,素活玉雕文化成为岫岩县地域文化的一大特色品牌,也是对外宣传的一张''文化金名片'',它不仅为岫岩玉雕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也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素活玉雕传统雕刻技艺的传承必须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措施,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独山玉因产于河南南阳北郊的“独山”而得名,具有“色俏质润”的特点,是与和田玉、岫岩玉、绿松石齐名的“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唯一达到玉石工艺要求的“斜长石质”玉石。相较于翡翠、和田玉等名玉,独山玉的研究程度较低。不同颜色独山玉的矿物组合、形成原因也更为复杂。本文利用偏光显微镜、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 P-A ES )对各色独山玉进行了测试分析,并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认为“致色矿物”的不同导致独山玉绚丽多彩,各色独山玉的致色元素赋存在相应的致色矿物内。  相似文献   

10.
《玉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并几经修订,流传至今。原本《玉篇》大部分已经亡佚,所剩的只有残卷。在原本《玉篇》残卷中,重文数量不少。从字形上看,可以将原本《玉篇》残卷重文之间的关系划分成三类:异体关系、假借关系、同义换读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试论红山文化居民对岫岩玉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指出岫玉即《尔雅》中所裁“医无闾之珣玗琪”,早在新石器时的红山化时期就得到开发和利用,并赋予均乙以深刻的化内涵,成为名扬四海的美玉。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叙述了辽宁岫岩县软玉的产出类型、颜色分类、矿物组成、结构特点、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并与新疆和田软玉进行了对比,剖析了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在此基础上与红山文化玉器进行了对号分析,提出了红山文化玉器的玉质特点可以与岫岩软玉对上号,而与新疆和田软玉不同,岫岩软玉为红山文化玉器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3.
就鞍山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几件玉器,玉石耜、玉石斧、玉石刻刀做了深入分析,对当时鞍山地区原始人的社会形态、经济形态、社会生活各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对这几件玉石器的文化内涵做了较深刻的剖析,指出鞍山地区发现的玉器与岫玉的关系,以及与红山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依据丰富的考古资料论证了东北是玉文化的发祥地,分析了红山文化出土玉器深邃的文化内涵.指出红山文化大量玉器的出土说明红山文化时代,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已经完成;红山玉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印证了玉兵时代的说法;红山文化和龙文化的发端紧密相关;红山文化玉器的多样化说明原始宗教崇拜的发端亦在东北;红山玉文化开中国礼制文化的先河.本文还研究了岫玉与玉文化的紧密联系,充分肯定岫玉对玉文化的贡献,岫玉对中华文明曙光的到来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玉器最早的发祥地并不以东部濒海地区为限,黄河中上游乃至长江中游一带的内陆地区,也是中华古玉的重要发源地。黄河中长游地区玉器最早发现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一期文化遗存内,玉器多为小件绿松石质穿孔几何形人体佩戴物。这一用玉传统在河南中部地区延续时间超过千年。同时可知,绿松石之于中国玉文化传统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迹象表明,玉器最初的社会功能是用于宗教礼仪生活,充当的是强化社会秩序建设的角色。以距今7 000年左右为界,玉器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以大地湾文化玉器为代表的新突破。陕西宝鸡关桃园遗址第三期遗存内出土玉环1件。这是本区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真玉制品,同时也是黄河中上游地区迄今发现的第一件环状玉器,具有重大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代玉器文化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契丹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本无用玉传统,建国后却大量使用玉器。从造型、文饰、功能上分析辽代玉器,可基本概括出其主要汇蓄有中原汉文化、“西方”外来文化、佛教文化、契丹民族文化等因素。分析辽代玉器的文化因素,对研究辽代物质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传统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岫岩是满族集聚地,也是满语通行时间较长的地方,尽管满语使用时间较短,但仍对汉族聚居区产生了影响,岫岩满族的语言使用经历了使用满语/满汉语共用/使用汉语的过程。岫岩汉语方言中吸纳了较多的满语词,现今,满族虽然习用汉语、汉文,但个别满语词汇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并且沿为方言,集中体现在人名、地名以及日常词汇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以游牧为生的契丹民族,在历史渊源上并无用玉的传统。建国以后,由于受汉文化的影响,在政治礼制、宗教、世俗以及朝聘往来诸领域广泛使用玉器,形成了具有浓郁草原文化气息的玉文化,对其后的金元玉器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民族玉器系统,为中国传统的玉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