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伯———伯———”一种拖着洋腔的叫声让我转过身来,她已张开双臂一脸阳光地拥抱了我,同时,又用不太地道的中国话说道:“我知道您来了,就从奥斯汀大学开了3小时的车赶回来了。”这就是我的侄女曼波,她是我弟弟惟一的宝贝,3岁时就随父母来到了美国。我因为有机会经常到美国,眼看着她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成长为今天这样一位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我深知:这十几年的人生历程,固然让她完成了身体的发育成熟,但更重要的却是西方的文化和美国的教育将她打造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香蕉人”。当然,曼波回到家里,与从小接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成长…  相似文献   

2.
在创新实践中,宗白华遵循兼具西方“理智”精神和中华传统的“元学”精神的理路建构起他系统化而深具民族根性的形上诗学大厦:从论述艺术主体、艺术本、接受与世界(“道”)之间的关系中将生命的广大境界和宇宙的奥境统一于其独特的美学感悟。宗白华形上诗学体系的内在精神充分体现出宗先生对中华学术千百年来寻觅宇宙人生奥秘之“道”的穿透性领悟。  相似文献   

3.
萧宗六先生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领域的泰斗之一。他在学术上的诸多建树对教育管理研究乃至教育决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我的治学之道》系列文章,是萧老对几十年“怎么做学问”的体会的总结。这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较之治校之法,治学之道更有普遍意义;较之学术理论,治学之道更有长期价值。  相似文献   

4.
“乐观地面对人生,乐观地接受挑战,永远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这是有着20年教龄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宋丽玲的座右铭。宋园长是一位创新型、实践型、学者型的领导。她的创新是不分巨细的,大到在全省产生影响的“幼儿园课程改革”,小到每本档案上贴出的醒目的小标记,只要是幼儿园生活、工作中能遇到的事情,都闪烁着宋园长创新的光芒。民主管理是她的特色。她虽然年轻,但却有自己独到的管理思想。宋园长提出“硬政策、软管理”的管理理念。几年来,根据工作的需要,她与全体教师们通过讨论、座谈等多种方式制定出了一系列的规章制…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一生治学领域几经转迁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他的治学方向一转再转的动因何在 ,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 ,莫执一是的话题。文章通过梳理王国维的治学经历 ,发现其学术选向与其人生目的和文化理想的形成与实践过程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在其人生目的和文化理想的形成过程中 ,传统意识———尤其是“忧世”观念和怀疑精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闲斋书简》为分析对象,从“为人”与“治学”两个方面,讨论钱谷融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精神世界。从“赤子之心”、“情与礼”、“散淡”、“文人气息”几个方面,讨论钱谷融先生的人生境界从“提高人的精神和心灵世界”、“作为创造力的生命活动的学术研究”、“学术研究的‘人情味’”、“学术研究中的文字之美、生命之美”几个方面,讨论钱谷融先生的治学之道。  相似文献   

7.
30年的学术成果:出版了10部著作,取得了10个研究成果。治学特点:“敢于创新,在与权威的论争中创新”。与权威学者论争,在客观上有其必然性,很多有重大创新的学术成果,往往是在与权威的论争中产生的。治学之道:知己知彼,选准研究目标;高层次加入;思辨与考证,双向汇流;学好哲学等。  相似文献   

8.
世界是多元化的,文化教育则具有特殊的民族化特征。这一“多”与一“特”,构成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辩证法。她呈现出世界之秀,文化之美及教育之丽! 我国的素质教育在上个世纪末如火如荼  相似文献   

9.
2010年4月8日下午,虽然室外下着淅淅沥沥的雨,但厦门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功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厅内的气氛却温馨而热烈,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田昭武先生作客厦门大学“名师下午茶”活动,与同学们分享他的治学之道与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10.
林紫 《江西教育》2005,(21):18-19
人们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崇高的职业,是最受人尊敬的人。邹梅英,就是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邹梅英从教以来,把自己美好的青春无私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她从普通教师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处处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在她近30年的教育生涯中,从严治学、从严治教,为乐平市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了景德镇市“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创新女标兵”;江西省“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教师”等光荣称号。踌躇满志创佳绩1979年9月,邹梅英从上清师范毕业。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挚爱,怀着对未来人生的美好憧憬,她来到乐平三小当了一名…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中的阴阳之道天水市第二师范学校薛世昌,程天启阴阳之道者,宇宙之大道也,它源于《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世界人生的一个最深刻最本质的认识。孔子在《周易·系辞传》中第一次明确地表述了这一对世界人生的规律性认识,他说:“一阴一...  相似文献   

12.
“法天贵真”是庄子天人之学的一个核心命题.其要义是人道与天道合一,在生命的本真存在中体悟天道。这一思想体现了自然无为的人生态度与自然无为的宇宙生命的统一,代表了庄子的人生境界论,是一种境界形态;它在“天人合一”这一根本观念影响下,把人生的最高境界与审美境界统一起来.对中国美学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有识之士认为,我国教育最主要的问题是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是一种手段,它是通过智能培养来开发人们的智力资源的,这是人才成长的必由之路。智力应该是自学能力、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综合。若论治学之道,归根结底在于创新。创新是一切事业的生命,文学、艺术、体育、科学技术等概奠能外,都可用“贵在独创”这四个字来概括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周钧韬先生专事《金瓶梅》研究二十多年,提出了“《金瓶梅》作者王世贞及其门人联合创作”“《金瓶梅》时代背景嘉靖”“《金瓶梅》成书年代隆庆”“《金瓶梅》成书方式过渡说”“《金瓶梅》初刻本问世年代万历末年”“《金瓶梅》为性小说”等6个新说;完成了《金瓶梅》创作素材来源考证的基础性工程。他的“治学之道”包括“知己知彼,选准研究目标”;“高层次加入”;“目不斜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敢于创新,在与权威的论争中创新”;“思辨与考证,双向汇流”等。其自言“治学之道”的核心是学好哲学。  相似文献   

15.
叶嘉莹教授(号迦陵)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古代文学教研工作,足迹遍及大洋两岸。在其古代诗词讲授生涯中,她又以“基督、释迦”的担荷精神,深刻地为中华古典文化忧虑而奔走于大洋两岸,成为中华古典诗词的传道者。叶嘉莹教授之独特魅力还在于她用心灵去感悟、解读中华古典诗词所蕴含的生生不已、固执择善的精神品质,涵养她诗意之人生。其“兴发感动”及词之“弱德之美”审美特质的提出,更是超越于传统道德意识,表现出了对人性之“真”与“善”之品质的体认。“诗词即人生”,是“生命之感发”。这既是叶嘉莹教授对古人诗词的体会,也是她之人生境界与追求。  相似文献   

16.
南宋理学家朱熹、陆九渊分别代表不同的理学学派,哲学观点不同导致其治学理论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治学宗旨,“明天理灭人欲”(朱)与“明理”、“立心”、“做人”(陆)相对立;为学路径,“格物致知”、“即物穷理”对立于“道不外索”、“明复本心”:治学之道,“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与“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的分歧;读书方法上,“解字”与“求血脉”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期我们推出长篇通讯《敢为天下先———记李金初和北京十一学校8年改革》,介绍了教育界的改革先锋、创新典型———北京十一学校和她的校长李金初。李金初曾说“本人平生无大志,只想办好一所学校。”这是掷地有声的人生追求:平生没有个人做什么官、发什么财的所谓“大志”,有的只是“办好一所学校”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谋事业的“大志”!李金初谋事业的“大志”表现在各项改革中,突出表现在他“敢为天下先”,引导十一学校在全国率先进行“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上。这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  相似文献   

18.
令人敬慕的高惠莹老师病逝了,时间是2004年9月29日。在她80年的人生旅途中,她的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的语文教育。她长期孜孜求索,硕果累累,贡献多多。对她的去世,我们深感痛惜,极多思念。她,献身语文教育一往无前。高惠莹老师1925年出生于河北省的乡村,16岁走出白洋淀到北京深造,18岁做教师教语文,从此便和语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与语文结友做伴的数十年里,尤其与小学语文缘分至深。正如她说过的:“可以说,我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献身于中国小学语文教育。”我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发展,融入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心血。在他们中间,就有高惠莹老…  相似文献   

19.
新书推荐     
学人谈治学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人生有涯,学海无际。要想少走弯路,学有成就,就应该研究点治学之道。《学人谈治学》,以国内众多学人的治学经验,回答了读者在这方面渴求了解的问题。本书汇集了华罗庚、苏步青、周谷城、任继愈、冯友兰、夏衍、朱光潜、王  相似文献   

20.
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必须坚持现代化与民族化相统一、批判与继承相统一、批判继承与超越创新相统一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