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在《辞海》中这样解释"避讳":"封建社会对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免写出或说出叫避讳。"在中国,避讳有悠久历史,《礼记·曲礼》载曰:"名字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明文规定取名的避讳;后来,《左传》又加上"不以畜牲,不以器帛"的词条,正式宣言"六避"。可见,早在周代就已出现了避讳。不过直到战国时,避讳还没有一整套制度。秦汉以降,大一统的政局形成并得到巩  相似文献   

2.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P185)本句中"其正色邪"后面的"?"是否正确呢?请看课文注释:  相似文献   

3.
扁舟 《中学科技》2023,(22):8-11
<正>朱红色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色彩之一。在我国古代,配色是以正色、间(杂)色来区分的,正色就是原色,朱红色为正色之一。古代原色以黑、赤、青、白、黄作为色彩象征,分别对应“阴阳五行”学说中的水、火、木、金、土五行,称为五色体系。古人认为五行是自然万物本源的五种元素,一切事物的形成和相互关系都可用五行来解释。在汉代阴阳五行中,朱红色象征朱雀,为南方之神。  相似文献   

4.
周代服饰的颜色总体上分为"正色"和"间色"。尽管夏商时人们就已经有了基本的颜色尊卑观念,但直到西周时期,服饰的颜色才有了严格的尊卑等级制度。周代服饰颜色等级制度要求服饰颜色总体上遵循"正色高于间色"的原则,服饰的各个构成部分也有着独特的颜色等级要求。而导致这种服饰颜色等级制度出现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周代严格的阶级等级制度的产生以及礼仪制度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很早就确立了色彩结构,以黄、青、赤、黑、白五色为正色,与五行中的土、木、火、水、金相联系,把中国人关于自然宇宙、伦理、哲学等多种观念融人色彩的使用中,形成独树一帜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观念,并在政治文化,社会礼仪及衣食住行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从文献记载来看,明代之前,辽东没有设置过书院。明朝建立以后,特别到明代中期,全国各地纷纷建立书院,作为边疆地区的辽东也不例外。弘治年间,辽东设有3所书院,嘉靖年间又增建4所,总计7所,辽东的文化建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以往关于东汉辽东属国问题的研究,争论大致集中在设置时间、何以称"辽东属国"、属国的性质与作用问题等几个焦点上。其中,何以称"辽东属国"是一个核心问题。有迹象表明,东汉辽东郡的辖域曾一度向西扩展,由此极有可能《续汉书·郡国志》辽东属国辖下六县曾一度均属辽东郡,这就使"辽东属国"的分置完全符合《续汉书·百官志》"属国,分郡离远县置之,如郡差小,置本郡名"的关键约束。在此基础上,属国的性质与作用的认识也应该有所更新。  相似文献   

8.
李白与苍梧     
李白的游历及后来的流放,都没有到过古苍梧的中心地域,当然就没有到过广西梧州和藤县。他流放夜郎,是从岳阳出洞庭湖溯长江西上,但到了三峡巫山就遇赦放还了。但从李白的诗文中可以发现李白对舜藏的苍梧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的。  相似文献   

9.
李白与苍梧     
李白的游历及后来的流放,都没有到过古苍梧的中心地域,当然就没有到过广西梧州和藤县。他流放夜郎,是从岳阳出洞庭湖溯长江西上,但到了三峡巫山就遇赦放还了。但从李白的诗文中可以发现李白对舜藏的苍梧是情有独钟、一往情深的。  相似文献   

10.
惑溺二则     
俄罗斯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嗜美女成癖,众友皆知.1995年的一天,他的医生朋友紧急来电,告知诊所病房里有位绝色妙龄女.老罗当即驱车前往,赶到诊所大汗淋漓,匆忙换上朋友白大褂、戴好口罩,不动声色混进诊室.老罗匍匐在美人胸前听了半晌,正色道:"您的心脏没有任何问题."美人却兴奋大叫:"大师!昨晚您的音乐会棒极了!"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公子流亡外国的现象已很普遍,晋文公重耳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通过对重耳流亡经历的个案分析,考察春秋时期流亡公子境况的大致情形,可得出公子流亡外国的行为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公子与收留国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利益关系;多数公子在流亡过程中拥有较好的经济状况;返国为君的公子只占流亡公子总数的六分之一,绝大部分公子默默无闻,还有的公子在流亡中被杀。  相似文献   

12.
元代刑法体系中的出军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出军制度起源于蒙古习惯法,入元后进入元代刑法体系成为减死一等的重要刑罚,仁宗延祐年间进一步发展,分为两个等级,构成了元代的流刑。元代流刑由于是在出军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呈现岀与其他朝代不同的特点。元代出军制度的发展过程,很好地反映了蒙古习惯法与汉法相互结合与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考释《史记》"家房陵"语,说明:(1)长期以来嫪毐舍人流放房陵的说法实属讹误,理当纠正;(2)始皇帝投资房陵创建谪迁特区,对今鄂豫陕渝交际区域的古代发展贡献巨大。由于人们长期对"家房陵"的误解,致使始皇投资房陵之举湮没至今。此为学界谈及这一问题的首文。  相似文献   

14.
试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的史前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前的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地处两大化区的交界地带,其化特征既受到东北化区的影响,又受到海岱化区的影响,因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化面貌。相对来说,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山东半岛的联系更为密切,两地从公元前4500年左右就开始了化上的交流。这种化上的交流随着化的演化不断加强,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辽东半岛南部地区已成为海岱化区的一个化小区。辽东半岛南部地区与山东半岛地区的化交流不仅促进了该地史前化的形成,而且对历史时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辽东武官的研究已颇有成果,但多集中于探讨具体将领或将门。梳理辽东边疆危机相关史料,重点研究辽东武官集团形成的原因和表现,分析李成梁等高级武官权势的构建过程及总兵系统对世官武职的吸纳等内容,探讨武官集团对辽东军政体系的具体影响。  相似文献   

16.
辽东半岛地理位置显要,战略区位优势突出,其境内山地与江河纵横交错,构成了天然的水路交通网。高句丽人精心选择山河险固的要地,修筑了坚固的山城堡垒,囤积了大量的物资,使得辽东半岛地区成为高句丽后期重要的战略防御缓冲地带和战略物资储备的重地,同时辽东半岛地区的山城作为高句丽后期的政治中心——朝鲜半岛北部地区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在抵御隋唐中原王朝的进攻中发挥了重要的防御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庭坚曾于宋哲宗绍圣元年(1095),因编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名,被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安置黔州(今重庆彭水),后又被移置到戎州(今四川宜宾),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才遇赦东归。他在蜀中度过六年多的谪居生活。其被贬入蜀既是他实事求是地坚持自己见解的结果,更与北宋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接受西学的三个阶段为维新运动时期、流亡日本及海外时期、一战旅欧时期。梁启超利用近代报刊传播西学影响最大时期还是在日本主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和《国风报》时期。这一时期,他一方面提升了报刊的水平,一方面对西学的了解更为深入。梁启超利用近代报刊传播西学对国内的青年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梁启超一生中前期传播西学,晚年对西学进行反思,立足点都在于中国的文化发展和建设,力图使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不断自我更新,能够迎接近代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黄庭坚对《瘗鹤铭》的评价、对黄庭坚认为《瘗鹤铭》作者为王羲之的观点的阐释、黄庭坚书学理念与《瘗鹤铭》精神内涵的趋同性探讨、黄庭坚学习《瘗鹤铭》的时间问题、后世对黄庭坚取法《瘗鹤铭》的评价等5个方面探讨了黄庭坚与《瘗鹤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关注人类存在的可能性,流亡是人类存在的诸多不同的可能性中最为独特的。昆德拉对于流亡境遇下的人类生命存在的思索与他的小说观念直接相关,正是契合着自己的小说观念,昆德拉书写了流亡境遇和流亡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