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学概念多、规律多、公式多。这“三多”是许多初学感到物理难学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仅仅依靠记忆来学习物理,要掌握物理学中五花八门的概念、规律和公式,这不但会难学,而且是根本不可能的。虽然学习物理需要记忆,最基本的方法和知识点要靠记忆,但更多更需要的是理解。大量的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可以说,学习物理,理解比记忆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是学生初次接触到的一门学科,而且概念、规律和原理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很多,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困难。因此,同学们就要根据学科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初中物理的一些记忆方法。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在学习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往往因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而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认识不清,在实际应用中更显得力不从心。形象思维是同学们的主要思维方式,课堂上老师多举例,把知识形象化,这样既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加教学效果的有力措施,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物理教学只有把握好实验教学,利用好实验课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物理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应该动动脑筋,多出点子,使实验课生动活泼,获得多种教学效果。下面就是笔者在教学“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中的一些作法和体会。1利用提问复习旧的知识笔者首先向学生提问:如何测量未知电阻?学生便把“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说出来。我又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如图1所示),再让学生把被测电阻换成灯泡即可测出小灯泡的电阻。学生都知道电阻R…  相似文献   

5.
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对问题的物理情景建立、理解有关。很多难题“难”就难在物理情景不清,因此无法运用物理规律解题。对教学中的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好,也与教师没有设立合适的物理情景进行教学有关。可以说,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步就是建立正确的物理情景。物理问题都是通过某种物理情景呈现的,这与物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一些有形客体或理想模型密不可分的。从因果关系看,“景”是通过“物”呈现出来的,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触景生情”,物理客体的运动变化产生物理情景,反之,物理情景寓于物理客体的运动变化中。从心…  相似文献   

6.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对某些物理概念规律理解不透,尤其是对一些抽象的,或是容易混淆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掌握相关的概念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实效,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方法,其中“引申”“比喻”法就能加深学生对某些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本文结合实例谈谈用“引申”“比喻”法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物理概念规律的一些运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物理涉及到很多物理概念、公式、规律及现象,都需要记牢。在记物理知识时除了下功夫外,还应找窍门。若把这些物理知识编成“顺口溜”,不仅读起来顺口,而且易记好学,也增强记忆。下面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以示优点:  相似文献   

8.
郑伟 《初中生辅导》2014,(21):55-63
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有很多,经常用到的有: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等.近几年不少省、市的中考试题注重了对物理方法的考查,这就要求同学们理解以上几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并熟悉研究某些物理问题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才能顺利应考.在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时,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转换法及控制变量法等方法.可见,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无法细致的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并进行分析解答.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李永力 《考试周刊》2013,(68):140-141
物理概念多,现象包罗万象,规律应用广泛。记牢物理知识,靠死记硬背或题海战术是根本不行的,可见培养学生记忆物理知识的能力非常重要。一、物理记忆的特点1.物理记忆以表象为载体。表象是指过去已经感知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痕迹,在活动时,痕迹的再现或恢复就成为表象。物理学习中的实验过程及结果会为记忆提供直观的表象,学习过程中生活的体验与感悟也为物理记忆提供直观表象,在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及生活体验及感悟,多引导学生动手及实践,这是记忆的前提。  相似文献   

10.
姚天勇 《物理教师》2006,27(4):19-20
新课程更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这就要充分展开知识的发生过程和形成过程,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和掌握,不能简单地告知结论、记忆规律.物理教学中的有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直接进入规律的探究和发现,但也有些问题,离开了教师的具体帮助和梳理,很难形成完整的概念,对此需充分联系经验事实,由浅入深地揭示出现象的本质,搭建思维路径,形成清晰而完整的物理概念,使学生的主体认知凸现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现以“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教学为例,作一些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1.
“伏安法测电阻”与“伏安法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是两个比较重要的电学实验.这两个实验所用器材及方法类似。在选择电流表的接法时,又会出现两个极易混淆的问题。为了加深同学们对这两个实验的理解与掌握,下面对它们作对比分析,相信对大家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电学中有一些从表面看来比较琐碎的电路问题。但在这些问题中,有的是比较重要的。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费解、失误、上当。一、咬文嚼字话“显著”用伏—安法测电阻,对应于内、外接两种不同的接法,其测量值的精确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如果在用这两种接法分别测量同一电阻的过程中,电压表示数变化显著,则用外接法比较精确;若电流表示数变化显著,则表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较强,故这时用内接法比较精确。这里的“显著”是什么意思呢?一些同学由于对这个词在物理中的意义不甚理解,导致失误。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以伏安法测电阻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为基础,而这两个实验的实验设计、误差分析、数据处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难点?除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理解之外,还可以利用记忆规律,编制一些口诀.口诀:“大内偏大,小外偏小”(“大内等大,小外小小”)可以同时总结“伏安法测电阻”和“测电动势和内电阻”的电路选择原则和误差,可谓是“一个口诀,两个实验”;口诀:“盖底楼、挑阳台、加阁楼”把分压接法的电路图的连接过程进行了细化.这些口诀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14.
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中,为了减小因电表内阻引起的测量误差,常根据被测电阻的估计阻值大小(“低阻”或“高阻”),采用相应的“外接法”或“内接法”两种测量电路,“内接测高阻,外接测低阻”.但何谓低阻,何谓高阻,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常常无法判定.如何正确选取内接法或外接法测量电路,因此找到区分高、低电阻的临界电阻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下面谈谈临界电阻的求法.外接法 电路如图1所示,如果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分别为U1和I1,则待测电阻R的测量值为R测=U1I1,它的理论真实值应为R真=U1I1-IV=U1U1R测-…  相似文献   

15.
目前初中物理新课标越来越重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所以作为教师也应该越来重视物理课堂的生活化。教师可以在不同内容中选择不同的生活实例穿插到课堂。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或规律,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举一些在课堂上运用到的生活实例。  相似文献   

16.
刘道芳 《辅导员》2009,(18):51-51
新课标在规定物理知识和技能标准的同时,也强调了对物理规律建立过程的理解和科学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掌握一些探究问题的物理方法,物理方法对学好物理乃至今后从事的研究工作都将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起到使学生熟悉、辨析物理概念与深化、加强对物理规律理解的作用,而且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一些学生在学习物理时经常是“上课能听懂,做题就发懵”,对一些习题苦思冥想还是无从下手,然而经教师稍作讲解,便茅塞顿开的现象,教师在习题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物理是一门对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要求很高的学科,导致物理难学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特别是进入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对概念、规律、现象、公式等的理解、运用仍靠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即使背得定义、公式,因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甚至束手无策,望而生畏,失去了信心,而物理课堂教学也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如何避免教师“一枝独秀”的尴尬局面,让高中物理课堂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成为解决物理难学问题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9.
同学们在学习一些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往往因记忆不准确,理解不透彻而对物理概念和规律认识不清,在实际应用中更显得力不从心。形象思维是同学们的主要思维方式,课堂上老师多举例,把知识形象化,这样既会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  相似文献   

20.
做物理习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方式,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物理问题的求解,很重要的环节即是对题目中包括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的分析,只有对物理过程的本质做深刻的透析,才能发现其遵循的规律,才能正确选择相应的物理公式、规律去求解某状态下的未知状态参量或某过程中的未知过程量,达到对问题的求解目的.下面举力学的综合题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