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是开展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前提;是走出当前学校德育困境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抉择。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促进人的解放、人的完善和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包括:牢固树立以“成人”为目的的德育观;在德育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赋予德育更多的人文关怀;重视关怀,赋予德育更为广博的视角。让学生分享关怀,在享受关怀中快乐成长;让学生学会关怀,在关怀他人中幸福成长。关怀德育的开展丰富了德育的内涵,推进了学校德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德育中的人关怀,主要指在进行德育工作中要重视人的主体,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和尊重。本根据我国德育内涵,从“政治教育与爱国情感的培养,思想教育与行为调节器的形成,道德教育与道德需要的培养,心理问题与不良品行的产生”等方面,从理论上阐明对学校德育工作中“人关怀”的认识,并提出对学校德育工作改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就是说只要找到支点,就能创造奇迹。那么。什么是中职德育教学的支点呢?多年的中职德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人文关怀是德育教学的支点。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本质上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职德育教学只有在教育理念和行为上,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不能承受之重——论"德育实效"研究的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育实效的研究在近几年成为了教育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这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人们普遍认为当前的学校德育实效低下,但通过分析其论证过程发现,这种判断是难以成立的.与人们的愿望相反,德育实效的研究对学校德育的发展有着以下负效应:削弱德育地位,忽视人文关怀,阻碍德育研究,打击德育信心.  相似文献   

6.
学校德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关怀的淡漠通常表现为德育目标操作的生硬直白.学校德育教学要取得实效,必须加强人文关怀的研究,而德育目标潜隐性操作则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工作应构建课堂中渗透德育、加强校园建设,强化德育内化机制.加强学校德育科研建设的学校特色德育体系.从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高度出发,高立意、低起点,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通过渗透、熏陶,内化和提升,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特色德育系统.  相似文献   

8.
李菲 《教育学报》2006,2(6):85-90
生活问题归根到底是生活意义问题。生活意义为人的生活确立根基,使人的整个生命富有灵魂和生机。对意义的需求是人存在的总体需求,对意义的追索也是人存在的永恒情结,这种永恒情结就是“终极关怀”的情结。“终极关怀”指人对生活意义的自始至终的关怀状态和过程。德育作为一项以道德为依托使人成“人”的事业,应该以“终极关怀”为精神意蕴或指向。当前,以“终极关怀”为视角思考和建构学校德育目的也是对德育回归生活的深化。终极关怀的视角下,德育目的应该是成就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人。这种道德上受过教育的人是具备自主关怀生活意义的意识和能力的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教师》2005,(6):F0003-F0003
为促使学校德育积极顺应社会网络化迅猛发展的趋势,创造性地建构有中国特色的、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硬件设备为支撑的德育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探索对触网学生实施德育关怀和正确引导的有效途径方法.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李书华研究员主持的“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课题(课题编号DEA010208)为学校开展研究提供了平台,本课题是由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立项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论德育评价中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德育评价方式有明显的量化、实证化的取向.这种取向容易导致德育评价过程缺少人文关怀,缺乏对于学生主体性和人格的基本尊重.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传统德育评价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应学校德育的要求.所以,德育评价有必要从量化的方式转向人文关怀的方式,以真正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6,(6):99-101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基于美国的社会背景、学校德育背景提出了关怀教育理论。关怀教育理论强调学校德育要视学生为一个有生命的且完整的人,重视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真切地融入到德育学习中,充分发挥德育中教师的榜样作用。关怀理论倡导用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对学生进行教育。它启示我们,学校德育必须把关怀教育列入整体德育目标体系之中,要营造充满关怀的学校德育氛围,让学生在关怀中幸福愉快地学习和成长,在关怀中学会关怀。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在秉持理性精神的同时,必须大力张扬人文关怀,做到生命在场。这是由生命对于人的价值、德育的性质以及德育人文关怀的特点所决定的。要做到生命在场,我们应努力在教学活动中传授生命真知,开启生命智慧;体验生命活动,丰富生命情感;践履生命行为,养成生命善行。  相似文献   

13.
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2005年会暨第八届学术研讨会上,由林士才、陈友放同志主编,刘志洲副书记主审的《高职学生网络德育关怀指导手册》的编制研究荣获中央教科所“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一等奖(编号:200511-WLYXCG-19-34-1)。  相似文献   

14.
学校德育的有效性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习惯于单纯“就政治论德育”或“就教育论德育”的学校德育工作,面对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显得有些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了,出现了效果不佳、效益不大、效率不高的现象。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已成为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全面分析学校德育有效性不强的表现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原理,并根据这一原理提出了学校德育整体改革的思路和对策,试图为学校德育改革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宣武教育》2008,(1):7-11
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完整和全面的人。尽管近年来15中德育工作成绩突出。然而在成功经验之上学校德育工作还将有待进一步纵深发展。2003年3月学校以《建设校本德育文化,丰富学生道德体验》为题。申报北京市“十五”教科研课题.并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即校本德育文化。围绕着校本德育文化的建设.学校德育工作由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建瓯实小以“智慧德育”为先导,以“人文德育”为抓手,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关注每一个孩子成长,注意培养学生对人、自然和社会的关怀, 在育人教书中融合人文精神,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论学校德育的人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学校德育效果欠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德育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方法上,一味讲求单向灌输;在德育内容上,与学生生活相脱离。教育的最终日的是实现对人生命价值的关怀,使人幸福。因此,人性化是学校德育的最终趋势。德育的人性化体现了现代德育精神,它符合人的本性,也符合德育的本性。所以,学校德育要加强主体性,更新方法,使德育回归学生生活,从而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学校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保障。青岛十九中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红色德育,熔铸家国情怀”“绿色德育,学会敬畏自然”“蓝色德育,开拓科技视野”“金色德育,促进综合发展”为着力点,打造“四色德育”品牌,推进学校德育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郑元洁 《中国德育》2006,1(11):94-95
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研究中心主办,北京网族高翔学苑承办的“2006·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论坛”于2006年8月10日在北京开幕。来自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的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代表、德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的部分实验校代表等七十余人到会。会议以“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行动研究”课题为基点,分享这一课题的阶段成果,并就怎样科学引领学生网络生活以及如何预防、矫正学生“网络成瘾”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20.
当前高校德育存在人文关怀缺失的现象,要实现高校德育的人文关怀取向,就必须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作为主要价值目标,以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德育内容,把尊重学生主体性作为德育实施的有效方法,以实践教学作为实现德育人文关怀的关键环节,突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用人文关怀精神指导高校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