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近几十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矫形手术,是用生理可相容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假体,置换因疾病或创伤而被破坏的关节面的一种关节成形术。我科1997~2000年共收治老年心肌梗塞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实施整体护理,效果满意,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伴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5例强直性脊柱炎施行了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并发症的观察与预防,进行周密的早期功能锻炼和保持正确的体位。[结果]5例10个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仅有一侧伤口出现红肿,由于及时发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无出现后遗症。[结论]加强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功能锻炼的指导,是增强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D VT)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09年3月收治的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08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配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4例,实验组采用健康宣教、病情观察、施行深静脉泵、药物疗法、运动疗法等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与术后常规护理相比,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行实验组的相关护理干预可减少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自70年代初在我国开展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以来,至今已有20余年的历史。人工全髋关节目前已成为临床采用的标准手术之一,但是有些病人由于对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低弱,做不适当的动作或不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而致术后发生感染、脱位及深静脉栓塞者常有发生。我们对18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从入院时进行健康教育,贯穿整个住院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我们体会到:因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相对延长,护理的重点是背部及尾骶部皮肤护理、肺部并发症预防和防止髋关节脱位.其中1例患者双侧假体同期置入,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多,术后伤口感染几率高,预防的关键措施是:术前做好术区皮肤准备,术后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及肢体情况、保持正确体位、预防关节脱位和深静脉检塞、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雷瑛  熊琦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4):92-92,103
对89例全髋置换术患者进行渐进式精心康复护理,患者接受了正确的体位及康复锻炼.发生一例肺部感染,一例压疮,一例因心肌梗塞死亡,一例脑梗塞放弃治疗.87例恢复了髋关节的主动运动功能.表明正确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虽然近年来人工假体和手术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关节置换的质量,但术后严格的护理和有效的功能锻炼,重建关节功能.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我们对14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进行了系统的护理、康复训练,体会如下:1 术后护理1.1 在麻醉消失前不宜过多翻动病人,因麻醉后肌肉松弛状态下下适当的活动易造成关节脱位,所以应将患肢置于外展30°中立位。1.2 髋关节渗血渗液较多,伤口留置负压引流管以减轻局部及全身反应,对预防感染及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髓内固定系统(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HH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HHA,对照组实施PFNA。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多、手术时间较长但下床活动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完全负重时间早,髋关节功能好,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不稳定型骨折、骨质疏松严重、患者术前可行走、能耐受手术患者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风险小,下床时间和负重行走时间早,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苗荷香 《考试周刊》2015,(19):132-133
目的 观察髋关节置换术行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疗效差异。方法 9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行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以及苏醒时间。结果 麻醉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可以有效保证术中血压、心率的稳定性,加快患者术后苏醒。  相似文献   

10.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对策与方法。方法:所有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进行护理指导与康复锻炼,出院健康宣教,并进行随访。结果:经临床评定、出院随访,所有膝关节置换术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负重疼痛缓解,膝内外翻畸形矫正,膝关节屈曲达到90°。结论:由于膝关节功能主要体现在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所以康复的主要内容是受累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锻炼[1]及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增强锻炼。  相似文献   

11.
《学周刊C版》2017,(16):112-113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活血通络汤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ONFH患者7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6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研究组37例采用活血通络汤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分析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前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ONFH患者予以活血通络汤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联合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促进其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及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坐骨神经损伤原因,提出相应防治办法.方法回顾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行改良Gibson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64例患者中5例坐骨神经损伤的病例,分析其术后发病情况及治疗经过,总结坐骨神经可能损伤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中坐骨神经损伤并不常见,但属于较严重的并发症.针对性处置术前、术中、术后相应情况,可减少坐骨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经典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给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所带来的损伤及风险.方法:采用改良式Moore切口,与Moore不同之处:切口在大转子最高点后侧1.5cm进入,前长6—8cm远离坐骨神经,外旋短肌群不切断,出血少,臀中肌用电刀作部分有限切开,确认转之间窝及髋关节囊后纵形切口直达髋关节.结果:本组手术切口平均长度7.5 cm,术中出血量平均350ml,术后12h平均引流量150ml,术后并发症相应减少,平均术后13天出院.按Harris关节评分,3个月内不低于72分,6个月内不低于80分,1年以上不低于90分,符合优良标准.结论:小切口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与经典入路相比减少了损伤及出血,降低了风险,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归芪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200例关节置换患者,其中全髋关节置换5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80例,全膝关节置换40例,膝关节单髁置换30例,每种病例随机分成2组,一组为观察组,另一组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同时观察组于术后第1d开始口服归芪五味消毒饮,每天1剂,连用5d。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5d抽静脉测定C反应蛋白(CRP)、血测白细胞数量(WBC)、红细胞沉降率(ESR)。同时随访观察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第1d后的CRP、WBC计数、ES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d的CRP、WBC计数、ESR均高于术前和术后5d(对照表1、2、3)。术后第5天两组之间的CRP、WBC计数、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观察组均未发生感染,切口均愈合良好,对照组4例切口浅表感染,伤口延迟愈合。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13±3)d,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16±4)d。结论:归芪五味消毒饮联合抗生素可明显改善血液炎性指标,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日益成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开展,可使患者最大限度地恢复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多,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进行护理指导,可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方法及注意事项,预防并发症发生,通过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可使病人基本了解有关膝关节置换术前、术后的相关知识,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行走辅助器,并进行预习,进行自我护理,从而较大地提高了术前、术后的护理质量,同时也进一步调动了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减轻了病人在精神上、心理上的思想包袱,也激发了病人对生活的渴望和热情,对患者进行术后早期康复指导,能加快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做好术前和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我院骨科从2013年至今,实施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共52例,术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评价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70~90}0,平均79岁。骨折按Evans分类,ⅢA型9例,ⅢB型6例。取髋关节后外侧切口,术中注意保留股骨大、小转子部位的骨折块,用骨水泥固定,争取将其重新复位。由于股骨颈及股骨距骨缺损,在插入人工股骨柄之前可用试模测试。股骨距部位的骨缺损用骨水泥充填重塑,关节腔内置负压引流管48—72h。结果:1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住院时间16~24d,平均20d。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6—12个月),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假体松动,无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无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发生,无病人死于手术并发症,12例病人髋关节功能满意。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的可靠方法,其操作可行,疗效满意,可降低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回顾近年来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对双膝晚期骨性关节炎(KOA)手术治疗和康复护理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发现,分期置换或同期置换以及分期置换的时间间隔存在争议,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康复护理方法无明显差异;TKA 术后非术侧的肢体复健可能与降低该侧关节 TKA 手术的风险存在相关性。这为促进 TKA术后患者关节复健提供了有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术中采用保温护理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1年8月间5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样本资料均来自我院,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9例,常规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及术后苏醒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更加平缓;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各项苏醒指标明显短于常规组,但研究组低体温发生率明显更低,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更缓(P<0.05)。结论在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时,注重术中保温护理,做好患者保暖,可有效控制治疗操作对患者凝血功能影响,缩短术后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9.
那是八十年代第二个初秋的一天。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一大早就紧张地动员起来。手术室的“白衣使者”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做着手术前的一切准备。解放三十多年来,全国非常罕见的特大手术——人工骶骨全置换术,即将在这里施行。接受手术的是一位十年动乱之后,正想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干出一番成就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江苏省如皋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数学教师沈长生。  相似文献   

20.
全髋置换术后的负重锻炼对患者功能恢复至关重要,但国内外文献对术后负重锻炼时间及具体方法的报道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比较,寻找合适的负重锻炼时间及方法以提高全髋置换术的功能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