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尼·莫里森(Toni Morrison)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裔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巨作<宠儿>(Beloved,1987)奠定了其作为一位杰出的美国小说家的地位.本文试图从爵士乐风格的文本特征和叙事策略来分析这部小说,指出作家将爵士乐的演奏方式运用到文学创作之中,从而将爵士乐这一美国黑人独创的艺术形式与小说完美地结合,体现了美国黑人文学独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在文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她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小说创作不仅旨在继承传统的遗产而且力图开拓新领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盖茨的喻指理论中意象的喻指入手,分析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母爱意象在非裔美国黑人语境下的重复与改写.母爱喻指意象的使用在莫里森的小说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有着强大的召唤作用.  相似文献   

3.
《天堂》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发表的第一部小说。康索雷塔是作家在小说中刻画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的身上同时体现了爱与融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托妮·莫瑞森小说创作特点的分析,集中讨论了美国黑人女性在成长经历中所遭遇的种种磨难,强调了莫瑞森作品对肤色和性别"双重桎梏"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1993年,六十二岁的莫里森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她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美国黑人作家。瑞典文学院对她的评价是“在小说中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使美国现实的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充满活力”。小说《宠儿》被公认为是莫里森最好的作品,该作品在1988年获得了普利策文学奖,并于2006年被《纽约时报》评为25年来最佳美国小说第一名。  相似文献   

6.
黑人处境问题是当今许多美国黑人作家所关注的焦点.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中着重探讨了美国黑人作为种族的未来出路问题.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评论界有诸多说法.本文则从文本入手,以历史的观点来解读小说的主题,指出英里森在探索20世纪7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种族出路问题时试图重铸黑人的民族魂,她倡导走继承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道路.本文重点分析了作家主张走民族主义道路的真正意图以及她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思考.本文还对作家民族主义思想价值取向进行了学理性的剖析,指出回归与超越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1993年托尼·莫里森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非裔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在文学界和评论界获得极大的成功且受到广泛的关注.她的第五部小说《宠儿》以独特的女性视角描绘了黑人在悲惨命运中不断寻找自我的过程.本文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观点出发,对这部史诗般作品进行解读,揭示美国黑人主体身份的重构以及一个不同民族与性别的和谐社区的构建过程.  相似文献   

8.
鲜于静 《文教资料》2008,(32):36-38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作家,她的<宠儿>被公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宠儿>写作手法别具一格,本文通过分析该小说多视角叙事的创作手法,来探讨其创作效果.小说中多视角叙事模式使故事的讲述具有客观性、真实性、模糊性和重复性等特点.多视角叙事呈现的真实画面有力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心灵创伤,同时为读者提供了再创造的广阔空间,解放了读者的审美意识,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小说真正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9.
黑人处境问题是当今许多美国黑人作家所关注的焦点。 1 99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妮·莫里森在其代表作《所罗门之歌》中着重探讨了美国黑人作为种族的未来出路问题。关于这部作品的主题 ,评论界有诸多说法。本文则从文本入手 ,以历史的观点来解读小说的主题 ,指出莫里森在探索 2 0世纪 70年代民权运动之后美国黑人种族出路问题时试图重铸黑人的民族魂 ,她倡导走继承黑人民族文化遗产的道路。本文重点分析了作家主张走民族主义道路的真正意图以及她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思考。本文还对作家民族主义思想价值取向进行了学理性的剖析 ,指出回归与超越的真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宠儿》作为莫里森的代表作在美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本论文尝试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该小说中的活动场景、写作方式的文学狂欢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小说《宠儿》是一部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小说中讲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弑婴惨剧,向读者展示了一种另类的母爱:那就是在万恶的反人类的奴隶制度下处于性别和种族双重劣势下的黑奴母亲的爱,一种非凡的充满创痛的母爱。与早期的小说不同,《宠儿》挑战了传统的母爱价值观,通过毁灭的方式对母爱进行诠释和解读。  相似文献   

12.
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于2012年发表其第十部小说《家》.该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十四岁的黑人女孩茜离家、受创、归家的经历,揭露了在看似“黄金时代”的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困境,同时揭露了黑人自身的问题和阴暗面.本文聚焦小说女主人公茜,从女性书写的角度出发,认为在白人主流文化下黑人女性只有坚守黑人文化和传统,凸显黑人女性文化的价值,才能获得疗伤的机会以保存自身.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都备受关注,也是世界文坛最隆重的年度盛事。2014年10月9日晚,诺贝尔奖评委会公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法国作家莫迪亚诺。而曾多次被认为是获奖热门的日本小说作家村上春树,继续与诺贝尔文学奖无缘。诺贝尔文学奖偏爱冷门作家的喜好已经让人习以为常。北京时间10月9日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如果说过去两年的获奖者莫言、爱丽丝·门罗是"黑马"的话,莫迪亚诺就称得上是"黑马"中的"黑马",因  相似文献   

14.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为20世纪美国文学竖起了一座丰碑,她向世人宣告了黑人作家写作时代的到来,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她的笔下展现在人们面前,但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当属那些因为种族、爱情和生活而导致的"畸形人".  相似文献   

15.
托尼.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籍非裔作家,发表于1987年的小说《宠儿》是莫里森最震撼人心、最成熟的代表作,一直被评论家视为"黑人文学历史的里程碑"。本文以二元对立为视角对《宠儿》进行文本解析,通过对《宠儿》中四组二元对立的分析:人与鬼、反抗与压抑、黑人婚礼与白人婚礼、塞丝母爱的缺失与对子女的宠爱,分析出是奴隶制社会以及塞丝本人性格中的对自由和平等的追逐导致了塞丝弑女的非偶然性。  相似文献   

16.
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令全球文化界翘首瞻仰的桂冠——颁给了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 莫里森写了六部小说,均以美国黑人社会为背景,用她独特优美的诗一样的语言陈述黑人的命运,具有史诗般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外国小说是文学世界的一个庞大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忽视的人类智慧的结晶.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属于"小说与戏剧"系列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的<外国小说欣赏>共选了16位作家的作品,其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有7部,另9部或是出自文学流派的宗师之手,或是选自世界级大师的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使得托妮·莫里森于199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其小说创作不仅旨在继承传统的遗产而且力图开拓新领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盖茨的喻指理论中意象的喻指入手,分析解读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中替罪羊意象在非裔美国黑人语境下的重复与改写.替罪羊喻指意象的使用在莫里森的小说中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有着强大的召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托妮·莫里森是世界上著名的非裔美国女性作家,也是非洲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她的作品深深根植于美国黑人独特的历史与现实中,因而种族问题一直是她作品的研究热点,在《宠儿》这部作品中,除了表达种族歧视这一主题之外,也将两性关系作为小说的一条暗线贯穿于故事之中。本文主要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托妮·莫里森的《宠儿》中复杂的两性关系,文中男女关系沿着失衡--缓和--融合这一主线推动情节不断向前发展。在男女矛盾不断激化又融合的过程中,小说中的男男女女共同成长,女性有了觉醒的意识,男性也从逃避者转变成女性斗争的协助者,最终实现两性和谐,共同对抗种族歧视问题。  相似文献   

20.
托尼.莫里森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从自身种族和性别出发,用特有的视角诠释并探寻了美国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本文通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解读她的名篇《所罗门之歌》,深入挖掘黑人文化传统,探究黑人民族以及种族身份,从而找到美国黑人真正理想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