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精致管理提升学校品位 在备课管理上,我们在强化教师初备和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主备试教这一环节,要求各备课组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时,要严格遵循"个人初备--主备试教--集体听课--评课复备"的新模式开展活动,围绕课堂教学重点,研究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和教学课件,新的集体备课模式的实行,有效地杜绝了"一人备课,集体共享"的弊端,基本解决了"集体研讨隔靴搔痒,泛泛而谈"的现象,备课质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精致管理提升学校品位在备课管理上,我们在强化教师初备和集体研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主备试教这一环节,要求各备课组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时,要严格遵循"个人初备——主备试教——集体听课——评课复备"的新模式开展活动,围绕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备课是教师课前准备的过程,亦是教师提高自我认知水平、教学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过程.充分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而实际备课中的问题颇多:个人初备不到位,教学预案低效;集体备课形式化严重,没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针对上述现象,我校从以下5个方面优化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9,(38):157-158
集备指的是教师集中备课,这不仅是一种很好的校本教研活动,也是提高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个人及时吸取其他教师备课中的优点,逐渐弥补自己在备课中的不足,从而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教案,进而帮助学生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效率。本文将结合集备方式的现状及教学意义展开探讨,对高中物理采取集备方式提出几点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这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应抓住如下几个环节:一、抓好备课质量备课质量高低决定着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备课流程: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首先,要吃透教材内容;其次,要吃透学生心理。充分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实现资源共享。在集体备课中,备课组全体教师树立合作意识、整体意  相似文献   

6.
蔡子鸣 《考试周刊》2007,(35):33-34
在新课程观初具雏形的今天,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显然已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要求,而在个人初备基础上的集体备课模式为充分挖掘集体智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颜京文 《生活教育》2014,(8):98+7-98,7
正一、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备课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之分。前者是教同一科目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或介绍本学科的新的信息和知识。后者是个人的钻研。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抓课前备课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8.
曹均 《成才之路》2012,(33):69-69
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这个道理地球人都知道。小时候,电影中教师灯下抄教案的镜头已经深深刻在我们脑海中,在现在看来,那是导演对教师备课的一种误读,备课绝不是一种简单的"搬运工"行为,它凝聚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集体备课、导学案等多元备课方式应运而生,不少学校要求教师对教案进行调整与反思,实现二次乃至多次备课。用"不看广告看疗效"这句广告语形容当下的备课是非常贴切的,无论采用哪种备课形式,它的旨归都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何实现有效备课,助推高效课堂的打造呢?笔者认为高中数学备课应戴好三副"眼镜"。  相似文献   

9.
教材、教师、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三大要素,这三大要素与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形式和课堂教学效率密切相关。高中物理教学实效的提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根据多年从事高中物理教学经验,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中物理教学实效应在课前准备,课堂指导和课后拓展三方面下工夫。一、课前充分准备1.备教材。教师备课首先要备教材,先思考本节教学内容在本章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本节内容与已学知识、将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然后充分挖掘教材,寻找培养思维方法和能力的重点内  相似文献   

10.
一、常规教学的主要过程 1.教师的备课 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备课有两种形式,一是教师个人备课,二是集体备课.首先学校要制定详实可行的宏观常规要求和制度,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原则,集体备课要大胆放手给各学科组,紧密结合各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科教研组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集体备课内容,对于教学中不易突破、比较重要的章节且与中考联系密切的内容,集体备课时要重点解决.集体备课时,准备要充分,要克服形式化,并要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点,充分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吃透吃准课程标准和课改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标,深入领会中考精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对教材进行情境化、生活化、问题化、实际化处理,紧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注重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实现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对接,准确把握章节的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实行超周备课.  相似文献   

11.
姜世军 《广西教育》2014,(14):6+34-6
从加强个人初备、强化集体研讨的核心作用、优化集体备课效果等三方面,对新课改下增强集体备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毋庸置疑,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备课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在备课中不能沉浸在个人的想象世界,而是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备学生、备教法。除了把握教学重难点,适当取舍教材内容外,更要结合实际让教材这个例子和学生这个实际有机融合,充分预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有  相似文献   

13.
集体备课是集本学科教师集体智慧于一体的备课活动,在备课过程中应明确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和强化备课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应注重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提问的设计和备教案设计.其中课堂提问要注意"六性",即具体性、明确性、和谐性、适度性、启发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14.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学校里,教师备课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体备课,另一种是个人备课。这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但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对于集体备课有时重视不够,往往流于形式。特别是在村小和较小的学校,一个年级就一个班,一个人教,怎么能进行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15.
《牛津小学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难度较大,对教师吃透教材,优化教学设计,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出了严峻挑战。因此,我市小学英语新教材培训的重点是针对板块特点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面对新教材,强化集体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集体备课的重要特征是智慧的组合与碰撞。在本学期的第一次5B教材集中培训时,我们组织了集体备课活动。本次集体备课的过程是:1.参加备课活动的教师首先每人认真独立备课;2.由一名骨干老师担任主备、主讲人;3.分组交流、修正;4.集中反馈:5.教研员统稿、评析。集体备课教案…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师个体,由于在年龄、知识、见识、心理及思维能力诸方面均有差异,所以在教改中对各派教育理论的看法,各种教学技艺在实践中的运用也不一致。而通过集体备课,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挖掘潜能,形成群体智慧,这无疑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如果组织不好,就会流于形式,发挥不了群体智慧的作用,达不到集体备课的目的,所以集体备课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集体备课成员应有“备”而来。因为集体备课是通过教研组或备课组“个人———集体———个人”的备课过程而完成的,个人备课是集体备课的前提和基础。所以,…  相似文献   

17.
陈云 《新疆教育》2013,(12):122-123
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事先备好课,备课是教师在一节课中是否能够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因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时期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想要备好课,教师应从教材、教重点和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入手,并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适宜的规划。  相似文献   

18.
正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基础上进行的集体研讨并共同完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一种高效教学实践活动,它可以分享集体智慧、共享优质资源、博采众家之长,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但集体备课必须要处理好四种关系,才能使这种教学活动实用、高效。一.要处理好主备与集备的关系。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的精心备课,组内教师都必须先熟悉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深入了解学生  相似文献   

19.
备课是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但传统的备课方法往往是教师各自为战,并且是备一课讲一课。这不仅不利于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而且因每个授课教师的理解能力、知识水平的差异,往往是同备课组的老师同教一节的内容,而确定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等很不一致。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将教师过去的个人备课、随备随教的备课方法改为单元集体备课,即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按单元集体备课。每单元确定一名主备课人,由他组织同年级教师共同钻研教材,制定教学目标,探讨突破该单元教学重点、难点的方法和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一块讨论拟定单元检测试题。单元测试后,再集体研究补偿的教学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明显优于个人"单兵作战"的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把教师们从繁重无用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