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这是马克思在早期活动中所采取的一个重要的革命行动。弄清马克思如何同青年黑格尔派的决裂和斗争,这对于深入了解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更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马克思青年时期,青年黑格尔派的反宗教斗争是当时政治活动的主流,马克思也曾参与但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宗教批判的批判,发现其矛盾和颠倒的世界观进而创立了新的世界观。通过对马克思早期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的相关阐述的启发,回顾青年黑格尔派的产生及其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进一步总结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的批判,并反思马克思是如何超越重重困境,从唯心走向唯物的。  相似文献   

3.
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发展与青年马克思有许多共同之处,也有些不同之处。马克思青年时代较长生活在青年黑格尔派中间,这是一个主要研究哲学的派别,因而他很快转入了哲学研究,文艺批评理论和实践相对较少。而青年恩格斯大部分时间是在主要从事文学活动的团体“青年德意志”中渡过的,卷入“青年黑格尔派”时间很短,因而他从早年的文艺创作很快转入了文艺批评。当时人们把他看作“青年德意志”最有代表性的政论家和文艺批评家。这是恩格斯一生中唯一以文艺批评为其中心活动的时期,也是他一生中少有的取得文艺批评大丰收的时期。其文艺批评思想相当丰富。本文不能一一述及,只能谈三点。  相似文献   

4.
施特劳斯在《耶稣传》中宣布福音书起源于原始基督徒团体的无意识的创作,宗教是现实的人类的创造物。倒以“现实的人类”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理念”,从而突破了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引发了黑格尔派的解体,同时催生出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运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视野中意识形态的出场、在场及其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而出场,通过批判青年黑格尔派所主张的观念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和精神与历史的关系,阐发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概念,也同时明确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作为某一阶级或阶层为关于自身利益或自身存在的政治合法性和思想合理性进行辩护的观念或理论体系,有其存在的合法性的一面,但其虚假性也是每一个统治阶级所无法避免的。意识形态的完结归根结底是,由于阶级利益渐趋一致,统治阶级及其思想霸权对民众的压抑作用丧失,意识形态虚假性随之消亡,进而意识形态也便丧失了它存在的必要和可能。  相似文献   

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化先兆的独特地位。从该文本所包含的人的解放思想的体系化建构中可见一斑。基于对青年黑格尔派宗教批判思想的吸收和超越,马克思首先将人摆脱宗教观念束缚而意识到自身独立性,进而产生解放的需要及能力,归结为人的解放的前提。尔后,他详尽剖析了人的解放的现状,即现实生活与理论生活的“时代错乱”,并在上述过程中驳斥了德国国民经济学、历史法学派的相关探讨。不仅如此,马克思还把青年黑格尔派划分为“理论实践派”、“政治实践派”,通过对这两者无法解决理论需要和实践需要之间张力的批判,寻求突破人的解放之限度的方式。最后,马克思诉诸德国市民社会各领域的分析,将哲学革命与政治实践的正确结合,落脚于哲学和无产阶级关系的准确把握,完成了对魏特林主义及“哲学共产主义”的实质性超越。  相似文献   

7.
湖湘文化,特别是作为其主干和实体的湖湘学派的思想和学说是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底蕴和源泉,成为其思想发展过程中顽强而鲜明的文化履印。湖湘学派对青年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在宇宙观上,青年毛泽东对大本大源的探求秉承了湖湘学派崇尚哲理思维的旨趣;在辩证法上,青年毛泽东辩证法的萌芽浸润着湖湘学派“气化日新”的主变精神;在知行观上,青年毛泽东的知行观体现了湖湘学派经世致用的实学传统;在历史观上,青年毛泽东的圣贤观突显了湖湘学派对德业俱全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正> 青年时期马克思世界观的形成,经历了许多关节点。大学时代的马克思受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非常喜爱希腊晚期哲学,于一八三九年至一八四○年初对其进行了研究,并写出了《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这篇博士论文。马克思在论文中论证自由,批判宗教,所持的还是黑格尔唯心主义的观点。马克思希望自己毕业后能在大学里从事哲学教学。然而,当时德国的社会情况急剧地恶化,费里德里希——威廉四世上台之后,加强了对大学的控制和对青年黑格尔派等进步力量的迫害。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科学宗教观的形成是从他对宗教批判开始,是在对青年黑格尔派的超越过程中完成的。超越的表现是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社会维度展开对宗教的批判,科学地揭示了宗教的本质。阐明了宗教的社会根源;论述了宗教在阶级社会中所起的社会作用;指出了克服宗教的正确途径。这就超越了青年黑格尔派单纯从思想理论纬度批判宗教的虚幻性和消极性。马克思科学宗教观的形成过程给我们今天进行理论创新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对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影响颇为深刻,青年时期的马克思其思想构成是复杂的,与青年黑格尔派既有联系但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又很黑格尔化,但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随着马克思对哲学问题的深入探讨和自身强烈的现实使命感,其哲学观也在发生着变化。马克思早期对宗教问题和人类解放问题的思考是非常深刻的,从犹太人的解放、德国人的解放到整个人类解放,从宗教本质的阐述到宗教社会根源的剖析,从宗教的世俗基础、政治解放与真正人类解放问题的探讨等,都为整个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在一校多区的格局下如何有效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者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多校区高校开展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存在问题进行反思,指出以年级划分校区的学生党员“帮传带”机制难以实施,党员归属感和责任感淡漠;学院管理队伍流动性大,基层党组织工作开展出现校区差异;新型媒体应用在一校多区格局下双向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并结合G大学实例进行对策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业余党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在高校培养党的后备人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业余党校普遍存在部分学员先进性不够、教学效果不理想、基层党组织"导"的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为了提高业余党校的教学效果和培训质量,开展了业余党校"导师制"教学的探索,经过初步实践,已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1862年英国人在香港成立的中央书院(Central School),不但对香港教育发展有重大的影响,对中国的人才培养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中央书院能够培养出这么多推动中国现代化的人才,与其独特的学制有很大的关系。论者多以为中央书院的学制是依据当时英国的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制定,这一论断并不成立。其实中央书院在中国和香港本地的特殊文化因素的影响下,自有一套独特的学制。  相似文献   

14.
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及办学目标决定了福建江夏学院必须建立校董事会。校董事会的建立有其办学特殊性、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办学历史的行业性等可行性条件。创建校董事会,需要厘清校董事会在学校管理体制中的定位、性质、设置依据及批准设置主体等问题,处理好与校党委及校长负责制之间的关系。创建校董事会应从章程制订着手,思考校董事会的人员组成、职责、董事会会议以及机构设置等问题。校董事会的创建将对学校办学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大学与中小学展开院校合作,共同改进学校的项目逐渐兴起,并获得了较大影响。2009年,东北师范大学教科院与鞍山市铁东区教育局合作共同改进10所学校,形成了大学、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三方合作的格局。在合作中,三方各自履行了不同的角色行为,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形态,为了维护角色的适切性,合作各方应关注介入方式的问题,明确学校的文化主位性,把信任、尊重、情谊作为合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萨乔万尼学校道德领导理论之中国适应性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育管理学者萨乔万尼的道德领导理论传入我国后,国内学者竞相传播,并视之为解决学校领导困境的良药。但是,道德领导理论的文化内核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并无契合性,而且中国的道德困境使道德领导理论无法扎根立足,最重要的是,道德领导理论不能满足和适应中国教育管理实践的需要。因此,萨氏的道德领导理论在中国没有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西方黑格尔学研究起步较早,但至今仍深陷新黑格尔派的泥淖里无力自拔。与此截然相反,马克思恩格斯在与黑格尔思想决裂后,在创立新世界观的同时为建构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学夯实了科学理论基础。列宁在历史新时期结合时代科学的新发展,在不断推动马克思哲学的时代创新的同时,完成了《哲学笔记》这一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学的总体系统思维改造工程。今天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马克思主义黑格尔学在中国哲坛展现了勃勃生机。源于黑格尔,超过黑格尔,站在信息高科技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绽放出时代哲学之新花。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研究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了学校教育传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提问题,明确提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进入学校教育必须"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学校文化的内涵一度被人们曲解,给实践操作带来了一定的误导.学校文化不是独立的物质、精神或制度等特质或要素,抑或它们之间的简单相加;它是"物质或制度"所蕴含的精神或意义,是一张"意义之网".学校文化是由学校全体或部分成员共享的价值、信仰、规范等组成的意义结构.美国加纳多小学的形象向我们展现了学校文化的真正内涵,让我们真切地体验了学校文化的整体存在.该学校的文化建设启示我们: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只有以学校成员共享的价值为领导,统率学校各个方面的建设,学校才会形成共同的愿景和积极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费尔巴哈》章所强调的意识形态与实践唯物主义的对立及其反讽表述看,"世界历史"观念颠倒地反映着人类社会整体化趋势,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意识形态;与之相对,世界市场理论历史和具体地呈现出人类社会整体化趋势的内在机制和历史意义。由于误读了"世界历史"概念的理论性质,所以"马克思创立‘世界历史’理论"是个假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