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夏洛蒂.勃朗特在自传色彩颇浓的四部小说中皆隐去父亲形象,造成了父亲形象的"缺席"现象,这与作品运用的童话模式以及作家的身份焦虑有关。虽然父亲形象在显性层面上是缺席的,但纵观作品的男性形象可以发现,无形之中的父性权威存在并贯穿了整个故事的进程,父亲形象以种种变形身份而"在场"。夏洛蒂的这种男性形象书写不仅描摹了作家身边的男性图景,而且传达了解构父权文化、探索更加和谐的两性关系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父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强烈的权威性,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往往是崇高完美的。而《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却是负面的形象。本文从《红楼梦》中三类具有不同性格缺陷和恶德的父亲形象入手,探讨不同类型的父亲对子女教育失败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子女和家族的影响。在曹雪芹笔下这些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对父亲这一形象的否定性描写,表明曹雪芹对父亲权威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马迎珺 《文教资料》2010,(11):22-23
本文通过《小武》、《小山回家》、《站台》等几部作品阐释男性形象内在与外在的表现:贾樟柯电影中男女形象的比较;贾樟柯电影中男性形象的社会意艾。  相似文献   

4.
谭恩美作为华裔文学的畅销作家创作了一系列深受读者喜爱的作品。《喜福会》、《接骨师之女》以及《灶神之妻》等作品都围绕着女性的故事展开,其中也不乏对华人男性和美国男性的刻画。但总体而言,谭恩美笔下的华人男性总是以负面的、"恶棍"式的形象展示于读者眼前,而美国男性则多以正面的、"英雄"般的形象出现。从比较文学形象学出发,对谭恩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进行解读,可从"他者"中反观到作者自身。  相似文献   

5.
吴崑 《培训与研究》2009,26(4):8-10
自相继发表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后,有评论根据上述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变化,认为余华叙事风格发生明显变化是其由先锋重又回归传统的表现。余华是否已然向传统回归?文章通过解读余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认为余华虽已进入转型期,但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却仍然保持着与其“先锋期”相似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创作中存在一条潜在的"反奥德赛"线索:有的作品是对《奥德赛》故事的"显性"的颠覆;有的作品是从思想内容上对《奥德赛》的倾向性主题进行"隐性"的颠覆和批判。这条线索的形成是阿特伍德对前人创作的"创造性误读"的结果,也与她受弗莱原型批评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自相继发表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后,有评论根据上述作品中父亲形象的变化,认为余华叙事风格发生明显变化是其由先锋重又回归传统的表现。余华是否已然向传统回归?文章通过解读余华作品中的父亲形象,认为余华虽已进入转型期,但在对待“传统”的态度上却仍然保持着与其“先锋期”相似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是作者阅读青年作家刘斌的中篇小说《父亲的土地》的读后感。文章系统地分析了《父亲的土地》这部小说的语言、结构、形象,还阐述了作品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秋红 《考试周刊》2010,(24):36-37
《飘》是一部以女性意识为主题来叙述的作品,其中描述了坚强叛逆.用双手守护、建设家园的新女性斯嘉丽,以及温柔善良的梅兰妮,等等。因此,在学者们的研究中以女性的视角研究的居多。然而.美国文学中的“父亲情结”让我们不能仅从女性的视角分析人物和事件。本文在从男性的角度来叙述作品中所描述的父亲形象.从而体现出“父亲”这一角色对女主人公性格形成.以及成长生活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新作《羚羊与秧鸡》,将高超的后现代主义戏仿技巧和严肃的科技与生态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丰富了作品内涵,体现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本文拟通过分析阿特伍德对圣经神话及历史与现实的戏仿,进一步挖掘作品深刻的文明反思精神和深厚的生态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