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近代大学积极地引进西方大学的"考试荣誉制",这既促进了考试制度的改革,同时也成为培养学生自治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在实践之中,却因大学生自治能力较差、"考试荣誉制"本土化改造环节缺失、中国近代大学考试管理制度本身的弊病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等因素的制约,使得这项考试制度改革无疾而终。当代大学推行"考试荣誉制"的基本思路在于:积极推进大学学业考试管理理念的转变并进行"考试荣誉制"氛围的营造,这是推行"考试荣誉制"的逻辑前提;深入反思中国近代大学推行"考试荣誉制"失败的主要原因,从而建立起有效的防范制度;加大对于"考试荣誉制"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学业考试是监测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手段。转型发展背景下,学业考试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在于:适应于转型发展的时代需要,以凸显其对于大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监测功能;促进"教""学""管"改革的需要,以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阻碍学业考试成果转化的原因在于地方本科院校内部的领导不力以及其与基层学校协调机制的缺失。学业考试制度改革的思路为:由地方政府组建地方本科院校和基层学校战略合作的平台,为学业考试制度改革提供校内校外一体化的实践保障;强化或凸显地方本科院校领导的主体责任和领导能力,为学业考试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和转型成果的实践运用扫平校内阻力;组建转型发展的专题式学术研究团队,为学业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3.
作为英国最主流的大学招生考试,A-level考试制度于1951年建立,并逐步形成了线性的课程考试制度。2000年的模块化改革将其"年终末考"的线性考试制度变革为"一年多考"的模块化考试制度,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泛的学科知识,并提高其考试通过率。这一制度在运行十几年后,暴露出了重考率过高、分数膨胀严重、应试文化加重、知识宽度不够、评价方式不够合理等问题,由此引发了2015年的线性改革,即从"一年多考"的模块化考试制度回归"年终末考"的线性考试制度。此轮A-level考试制度改革与我国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明显不同,但也为我国新高考改革提供了些许启示,比如限制学生重复考试次数、改革学业水平考试的评价方式、强化高校在招生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4.
刘毳 《考试研究》2012,(1):11-16
梅贻琦的考试观在近代中国考试文化转型中颇具代表性。他以培养通才为目标,强调德智并重,文理兼修;既肯定考试的积极作用,也指出单纯考试取才的局限。在考试实践中,重视学校考试制度建设,使考试管理有章可循;严守招生学术标准,重视学业考试,由此促进了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乃至台湾清华大学的人才培养和学风建设。这一珍贵的考试文化遗产,对于当今大学考试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部分省市初步建立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以求科学评价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同时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机衔接,满足高等学校招生要求。通过对上海、江苏、福建3省市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进行分析,比较各地在考试指导思想、考试对象、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组织、成绩评定和使用方面的异同,对于改进和完善该项考试制度,同时为其他省份设立该项考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学业考试中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于学生的学习心态、考试动机以及教学与管理等方面,而对于学业考试制度本身的改革与完善并没有使得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既有学业考试成绩管理制度不合理,也有人们对学业考试功能的认识产生异化,而学校考试文化建设的缺失实为根本原因。解决学业考试问题的策略在于加强考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私立大学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在社会政治变革、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和西学东渐的社会环境中获得了发展机会。复旦大学作为近代最早萌芽的私立大学之一,在其几十年的私立办学历程中持续受外界政治、经济与文化因素的影响,它的学业考试制度随外部局势的改变不断革新,也根据自身发展需求的调整持续完善。复旦大学学业考试制度作为民国私立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典型案例,具备的主要特点有:提倡中西文化并举,重视文理融合;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突出基础能力考查;学业考核严格要求,组织实施依章执行。复旦大学是民国私立大学中通过制度转型取得成功的典型案例,探析其学业考试制度的演变与特征,对深入理解民国私立大学学业考试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各市教育局、杨凌示范区科教发展局:为进一步做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切实发挥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对推进和保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现就我省200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及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9.
关于学业水平考试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中的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中综合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先期课改省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式及特点,完善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达到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考试改革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夸美纽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教育理论家和改革家,而且是西方近代教育考试思想及教育考试制度的奠基人和创始人。他关于建立基础教育考试制度、改革大学入学与毕业考试的思想,是其教育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管这些考试思想产生于西方封建社会日...  相似文献   

11.
大学"行政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结果,高等教育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去行政化"为突破口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能停留在简单的"去行政化"层面。作为国家层面,主要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还大学以办学自主权;对于大学管理层面,主要是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方式、建立符合学术主导的治理结构、将学术事务管理交还学术权力。借学术自由之火,建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要旨。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去行政化"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行政化倾向是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高校行政化的实质是指"高校官本位",其主要表征是行政权力主导学校学术与教学事务,干部任命官员化,编制机构设置上的党政同构,权学交易等。高校行政化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现实背景,其制约了大学功能的有效发挥与健康发展,增加了办学成本,滋生了腐败,影响了社会风气。高校去行政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讲,首要的是改革政府对高校的管理模式,其次是改革高校内部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欧内斯特.博耶是20世纪美国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针对当时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及大学学术功利化倾向,对学术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并提出"教学学术"这一概念。"教学学术"理念对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改革现有教师管理制度和学术评价制度、促进教师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教考分离”制度合理性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考分离”作为目前高等教育考试制度改革的一种趋势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但从现代教育评价观的视角对教考分离制度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可以发现,教考分离的评价理念与现代教育评价观相违背;考试功能窄化。制约了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的有效发挥;内容局限,不利于学术探索与创新;抹杀了教师与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导致师生关系扭曲。  相似文献   

15.
探索新语境下高校现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中形成四点认知:妥切设置教学内容,正确建构课程教学体系,这在现代汉语课程教改中具有第一义;在当下新媒体时代,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势在必行;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可实施"五步制课堂教学法";"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复循环教学,可以构成一种符合新语境的现代汉语教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业考试对于高校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而试题编制作为学业考试的重要环节,对于人才培养的导向作用尤为明显。目前的高校学业考试在试题编制方面普遍存在着缺失理性思维与系统设计的问题,已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文章以"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试题编制的实践探索为个案,对于新型试题编制所应当包括的理论学习、实践运用及反思感悟三个部分进行了详细阐释,并提出了高校学业考试试题编制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层学术组织作为学术"重镇",在高校的发展演变与内部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国内对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内涵、特征与历程;大学基层学术组织权力结构、发展机制的理论;大学基层学术组织的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创新与实证。国外相关研究则集中于对高等教育系统本身或者大学组织的整体特性,未将大学基层学术组织作为独立对象进行专门探讨,但他们介绍的大学学术组织的发展经验以及研究所采用的科学方法,形成的独特见解和取得的特色成果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现代大学制度,尤其是终身教授制度是许多国家大学人事政策与制度改革效仿的主要对象。美国终身教授制度产生的历史及发展演变,都与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存在深层的内在联系。我国大学应从美国终身教授制度的生长原因中去吸收其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部制改革的核心在于权力结构的重组和优化.高校在推行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应推进向学术系统和基层院系的“双向分权”,回归学术本位.同时,要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三权制衡”,确保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