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5 毫秒
1.
口译人才的培养既具有人文性也具有科学性,其科学性在于通过视译眼动实验证据,显示出职业译员和学生译员分别在视译阅读过程中的眼动特征和视译产出环节中的认知负荷差异,通过结合测后访谈等研究数据提出了"科学性+人文性"的口译人才培养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应变能力是口译译员专业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译员应该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否则难以胜任工作。良好的应变能力不仅跟个人日常的反应灵敏程度相关,更多是由口译译员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的积累决定的。应用型本科口译人才的培养应该尽可能靠近专业译员,因此,在本科口译教学中教师应从多方面着手对学生应变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施巧  严静 《英语广场》2023,(23):61-65
本文结合已有学者以学生译员或职业译员为实验对象进行的实证研究,总结并分析已有研究中汉英和英汉口译实践所使用的语块数量和类型对译文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积累不同类型的正确语块对于提升口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语块的不断积累并不总能促进口译质量的提升,语块的使用也会阻碍口译水平的持续提高。职业译员使用大量语块且选择稳定,学生译员和口译初学者则语块意识较弱,对译文产出的监控意识和能力也较薄弱,因此培养和增强语块意识、加强语块类型训练是提高译员口译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为口译学习者提供帮助,为日后开展有关实证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口译是一种不可预测的即席双语交际活动,在纷繁复杂的口译场景中,经常会出现可能与"口译原则"相冲突的情况发生。而这种突发情况,往往会给身处口译现场的译员,特别是临场经验相对不足的新人带来一定的挑战与困难。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笔者在实践中遇到的几个案例,指出在联络口译中,译员可以通过灵活机动处理原则,在译员职业规范的框架范围内,针对不同的情形采用因时因地制宜的处理方法,协调沟通双方的关系、化解沟通中存在的矛盾,从而达到预期沟通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跨国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商务英语口译译员作为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口译译员,一切商务活动将不能得以进行。国家对商务英语口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高精尖的商务英语口译译员人数则稀疏可数。商务英语口译作为新兴发展的职业之一,多用于如产品发布会、商务合同签订仪式、商务互访、业务交流、跨国投资、商务谈判等商务相关场合。本文在对商务英语口译进行简单的介绍后,浅析商务英语口译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6.
口译评估对译员自我提升与译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尝试建立动态评估体系,多维度、多层次地对口译学习者的在口译活动各个环节的译员能力评估,以探讨动态评估体系在译员意识培养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口译,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合格的译员应该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影响着口译工作质量,职业口译教学与培训中需要加强对学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口译工作中最为常见的两种形式是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二者对译员的记忆力均有较高的要求。本文针对口译训练中的"记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指出了提高译员记忆力的几种途径,同时也针对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口译译员,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传统译论影响下的口译训练模式多以文本为中心,鲜少关注译员。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译员在真实工作场景中的转换能力需求不断提高,生态翻译学的“译者中心”观点应运而生,强调发挥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建立译员中心地位,这对口译培养模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启示。文章研究生态翻译学在口译训练模式中的诠释,探索通过口译生态环境模拟课堂提高译员在真实口译环境的适应能力和选择能力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0.
陈慧华 《考试周刊》2008,(13):215-216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研究口译,分析了语言文化与口译的关系,并举例说明了口译中存在的文化障碍,指出培养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有助于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对科技译员需求的角度指出培养科技人才口译能力的必要性,从吉尔的口译理解模式和厦大口译训练模式中提及的口译培养要素条件上分析了科技人才口译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并从教学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科技人才口译能力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口译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交际时有用而便利的手段。口译交流的不仅是语言,更是文化。合格的译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口译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的这一意识。  相似文献   

13.
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是指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文化差异的认知能力和应对策略。译员具有跨文化意识有助于减少乃至消除口译中的语用失误,帮助交谈双方建立和谐的交际氛围。在口译教学中,除了常规的口译技能训练之外,应该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纳入口译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及包容精神,为将来的口译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的口译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由过去传统的单纯依赖译员的模式转向了"人机交融"的新型模式,技术能力已然成为现代译员必需的能力之一。因此,我国英语专业的口译教学必须重新定位,转变畏惧技术的教学观念,建立衔接性好的课程群体系,根据口译技能的特征合理增加口译技术的教学内容,并通过课堂、网络、校外三大教学平台有效训练学生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术语管理和信息检索四大技术能力,培养信息时代下适应市场需求的技术型初级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5.
口译是一种动态交际行为,时时受到心理状态的干扰,因此译员的基本素质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译员的心理素质.本文对常见的心理障碍加以阐述分析,就口译学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佳静 《考试周刊》2008,(47):60-60
口译的现场性非常强,现场的紧张气氛和发言人长时间的表述会给口译人员的大脑记忆带来困难,译员单凭大脑的记忆往往会引起信息的遗漏和逻辑关系的紊乱,不能顺利地完成口译任务。笔记是交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可以弥补记忆力不足的缺陷,起提示作用。本文根据口译的特点和口译职业的独特要求,探讨了笔记特点、技巧、原则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国际交流日趋增多,口译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而目前大多数口译教学中着重讲解翻译理论知识、训练口译技能和技巧等,忽视了对口译人才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的心理负效应、口译种类、性质、对象、发言者的讲话习惯以及译前准备的充分与否等直接影响到整场翻译的效果。我们应该加强对译员心理素质方面的训练,加快在口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的内容和方式的变革,培养出具备应变能力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8.
对英语口译教学和口译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口译与笔译的不同要求,提出教师应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通过营造口译氛围并辅之以正确的评估手段,帮助学生完成向一个合格译员转变的心理准备过程;结合亲身教学和口译实践的经历,对口译教学和口译人员的培养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人们对口译五方面的认知误区进行了探讨,认为口译人才不全是外语专业出身,非外语专业中更有可塑之才;译员不必"英年早退",终身从业不仅可以让自己的专业技能炉火纯青,还可以缓解国家译员紧缺的压力;口译人才选拔及培训中要对非智力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译员不必循规蹈矩,盲目要求译员从"忠"从"实"未必就是上策;人为设置同声传译门槛只会造成同声传译人才的匮乏.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不同学者对口译定义的探讨.可以总结出口译的最大的特点为即时性.这个特点对口译员各方面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尤其需要译员平时进行长期记忆的积累.在具体的口译过程中则体现了短期记忆的重要性.本文就口译的特点,对译员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进行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