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龚平 《文教资料》2012,(12):25-26
余华在中国当代先锋派作家中独树一帜,对苦难的叙述一直是其小说创作的重大母题。在余华看来.苦难可以折射出人性的两面:丑恶与美善。他的八十年代的小说主要表现苦难中的人性之丑恶,而九十年代后主要表现苦难中的人性之美善,前后期的创作出现了转型。余华认为苦难永远是人类不可超越的生存状态,呼唤人性中的美善是他现在也是以后小说创作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干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迟子建的《伪满洲国》以各式各样的小人物来展示历史,以揭示人性的深刻而带给我们一段耳目一新的伪满历史。本文从苦难、坚忍、温情三方面分析作者在《伪满洲国》中表达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5.
文章将苦难与救赎概括为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的两大主题话语。进入90年代,余华小说中的苦难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风貌,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人生磨难和人生本原则性悲剧。人在这样的苦难中不再是茫然不知所措,而是以“活着”的乐观和坚韧的生存态度从苦难中拯救自己,人生在人性危机和沉沦中得到了救赎。苦难和救赎这两大主题还共同体现出余华小说所具有的在终极意义上的对人类的关怀。  相似文献   

6.
刘平 《现代语文》2008,(3):47-48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鬼子新作(<一根水做的绳子>的主题意蕴,从而阐释小说中苦难与爱情这两大主题的深刻性,揭示作家对人性中的苦难的深层关注和对爱的哲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余璐 《文教资料》2007,11(34):140-142
曹文轩是新时期以来成就比较突出的作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学者。曹文轩的小说创作风格独特,是"现代诗化小说"的继承者。在淡淡的忧伤的格调中,呈现了一个充满了善和美的苦难世界,敢于展示苦难,并且赞赏人在面对苦难时所保持的美的人性,维护人格尊严,凸显人情的美好。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小说中,余华可以说是为数很少的一个写苦难主题的作家,死亡、杀戮、苦难等是他小说永恒的主题,他笔下的人物也都逃不掉死亡的宿命,但是在这苦难的外衣下,却闪烁着无法隐藏的人性光辉。本文将从余华的小说出发,去寻找苦难中的人性光辉。  相似文献   

9.
磨倌冯二成子是萧红小说《后花园》中的主人公。作品以冯二成子在孤独、寂寞的生存环境中的精神情感变化为主线,向我们展示了下层劳动人民在苦难中的挣扎和反抗,显示了苦难者顽强的生命活力和一种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10.
余华通过底层民众在苦难中的"活着",揭示了他们的悲剧性命运,也深刻展示了民族传统中的特别性格。他们承担着生存的重负,深深体会着生命的苍凉,在无助的守望中淡然地活着。温情的加入增强了对人性的表现力度和批判力度,也使叙事在沉重与迷乱中走向明快。苦难之沉重与生命之苍凉共同构筑了余华长篇小说的感情底色。  相似文献   

11.
余华小说中的人性意识述说,强调了人性中的美好,淡化了小说的苦难色彩,可以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对仁爱、本性、善良的描写是他小说不变的主题。结合余华小说创作时代可以将其作品中关于人性美的表现分为四个部分:苦难生存,人性本真;温情回归,人性本善;时代交织,爱满现实;荒诞存在,幸福栖息。  相似文献   

12.
周大新的小说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男女失衡的两性世界.对于女人的心灵探索、命运展示、苦难剖析已成为他观察与把握社会、历史、人性并进入文学创作的一个视角和切入点,也是他心灵的创造和文化积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探讨战争与人性的关系是二战题材电影的一大主题。这些影片通过独特的人文视角,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状态和意识行为,展示了人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种种不同形态,并对人性结构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进行了真实的艺术再现。无论是对战争苦难的深深悲悯还是对完美人性的呼唤和期待,都透视着艺术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哲学观照。  相似文献   

14.
方方以1926年武昌战役为小说背景,描写了惨烈的战斗场面以及双方将士的心理活动,注重表现普通百姓在苦难中挣扎的生活。从敌我双方双重视角透视战争,展示战争中现实生活的人性状态。在人道主义视野中,展开对理想、人性、生存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思考,反思革命的沉重与悲壮,体现了作者对被战争伤害与侮辱的人性的关怀。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的审美属性切入,探讨莫言小说的审美取向:关注民间生存的苦难与不公,展现人性在苦难中的坚韧与变异。究其原因,过往痛苦的人生经历使他侧重展现人生的苦难景况,中外文学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对人性的思索影响了莫言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6.
严歌苓的小说《芳华》,书写人物身体层面和精神层面的种种苦难,描绘苦难状态下人们扭曲的生活状态,以及人性善良消弭苦难的生活本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救赎意识。小说中的苦难叙事,是对于生命的同情和思考,也是对那一时期人性的成长与反思,更是对人类灵魂救赎之路的追问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广西作家鬼子善于描写小环境中小人物的悲剧和苦难,《上午打瞌睡的女孩》以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心灵拷问的方式展现了以寒露一家为代表的小人物的生存状况。本文试图运用佛洛姆的异化理论来探讨苦难夹缝中求生的个体是如何在人性异化道路上行走的,意在探求人性本真及人性异化的根源,思考苦难对人性的拷问。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善于表现历史显流中的人性潜流,她的近作《小姨多鹤》从个人史、心灵史、民族史三个方面揭示了一部特殊历史时期的人性史,并以人道主义为基调,勾勒出了主人公的从死亡之境走向苦难之路和通往彼岸的隐秘之路,小说中的道德判断也进行了延期。  相似文献   

19.
这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小小说不仅为我们描写了人间的至爱亲情,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苦难中人性的光芒以及人生的意义。每读一遍,我就流一次泪,我为海子想家却不能回家而流泪;同时也为母亲想儿子却不能让儿子回家而流泪。此文之所以产生这样强烈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是当代著名作家,创作了一系列非常优秀的作品,但读过她的小说后发现严歌苓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围绕悲剧主题的,严歌苓自己也曾多次提到"我对人性是比较悲观的人......我的经历使我认为人生的悲剧是注定的","我喜欢在悲伤的故事里找到什么价值"。而严歌苓笔下悲情主题中的苦战书写占据了很大的部分,因此本论文以严歌苓小说悲情情主题下的苦难抒写为中心,怀着一颗怜悯和宽容的心来剖析人性的复杂,探索严歌苓小说苦难书写背后所展现出来的人性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