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歌德说过:“凡是思考的东西,前人都已经思考过了,问题是我们重新加以思考。”是啊,大千世界,社会生活虽然丰富多彩、变化万千,但历经无数前人先贤数千年的探究思考。又还有多少东西没有被思考过呢?而恰恰是很多前人思考过的东西,一些人又对其重新加以思考。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从而站在了时代的前列,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成为了划时代的巨人。像受苹果落地现象启发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第一巨人牛顿,  相似文献   

2.
大凡好作品,皆来源于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才能写出好文章.因而生活中每一个具体的、实在的东西就成了我们观察、感受、以及思考的对象.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谈一下我个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周燕 《广西教育》2013,(6):72-72,85
中学生虽已掌握了写作的一些基本要领,但大多数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的要求:"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可见,写作强调的是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个性化感悟  相似文献   

4.
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着急功近利、随心所欲、成果虚化等问题。课标在"写作"方面明确提出:"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根据课标要求,当堂作文着重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一、用生活实例导入新课,启发学生思考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难懂,于是我们以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例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一课时,如此导入新课。师: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图形吗?(课件出示梯子和沟渠的横截面)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通过“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捕捉“事物的特征”.“观察”“发现”“捕捉特征”的过程,是观察、认识、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主观介入的过程,渗透了自己的感受、认识与思考,联想与想象.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个性化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多角度观察”“发现丰富多彩”“捕捉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创意的表达”,其实具有内在的逻辑.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感受、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音乐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和意义。 2、通过作品收集和互动学习,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深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认识,陶冶性情,孕育雅性。 3、启发学生懂得创造性地应用音乐,懂得享受美好的音乐生活,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的音乐童年。  相似文献   

8.
赵颖 《教育艺术》2013,(4):24+17
书店里、网页中,关于作文指导的书籍、论文数不胜数,内容大都在于写作技巧的指导。可是,根据调查,对于学生而言,作文之难首先在于无米下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  相似文献   

9.
《往事依依》是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为中学生写的一篇“追忆黄金时光”的优美文章。根据新课程理念,拟把课文设计为体现主导作用、突出主体意识和认识美、感受美、探究美、创造美这样几个层次进行教学,从而引导阅读、探究、感悟,启发学生认识怎样度过自己美好的少年时光,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一、引导阅读,走进文本1.导语激趣,积极引入。“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曾有多少美好的东西令我们刻骨铭心,永生难忘。春日几株嫩黄的小草带给你发现的喜悦,天边几抹橙红的云朵激发你无边的遐思,假日里几本好书让你拥有永久的向往,校园…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7~9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求中有这样的文字:"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如此看来,有深刻的见解对作文的成功有着关键的作用,而要有深刻的见解,就必须有深刻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训练中,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作文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训练中,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张扬自己的个性,书写真情实感,彰显出个性的光辉.  相似文献   

13.
覃玉朗 《考试周刊》2013,(28):47-47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态价值观的培养,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快速思考,让他们感受生态的美好和不足,从而得到启发,学会思考,树立生态价值观,而且可以让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告诉我们,感觉到了的东西不一定能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深刻地感受它。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往往在初次接触时感到新鲜,但由于只是停留于感觉,未理解认识,所以日后就因为司空见惯而无动于衷了,处在视而不见的麻木状态,久而久之,观察力丧失,发现发明的思维火花就熄灭了。如果能把生物教学与生产生活结合起来,情况将大为改观。  相似文献   

15.
高三纪事     
快乐的获得,需要我们自己的体悟。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生命的感觉,是对生活的思考与理解。只要用心去感受生命,去体味生活,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快乐就在身旁。  相似文献   

16.
杨文亮 《中国教师》2013,(18):28-29
针对初中作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  相似文献   

17.
换位思考是处理人际关系时的重要思维方式,它是交际主体在人际互动中能够由己及人,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事情、思考问题,体会对方的感受与难处,从而获得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帮助大班幼儿理解并学会换位思考,可以帮助他们更友好地和同伴相处,更受同伴欢迎,对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都十分有益。在我园的自主探索与共情专家指导下,我们从情绪体验积累、思维意识启发、换位思考应用三个层面入手,逐步帮助幼儿提升换位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8.
周艳琴 《文教资料》2009,(7):142-143
初级声乐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学生自身的歌唱听觉,引导学生关注课堂中教师对"感觉"的描述,认真体会并从生活中寻找真实的感受,抓住这种瞬间的感觉,加以提炼,从而达到驾驭"感觉",使歌唱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正处在花季成长的时期,乐于接受外界新鲜事物,他们的写作更趋向于"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因此记叙文往往是他们的首选文体。如何写好记叙文,可从以下八个方面加以努力。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堂标准》(实验稿)对初中阶段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从周围的世界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觉和自己真实的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