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晓兰 《考试周刊》2013,(10):161-161
近年来,学困生是社会、家庭、学校教育比较关注的一个群体。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水平,坚持教育公平。"精英主义"教育向"大众主义"教育的转轨已迫在眉睫。面向全体学生,转化学困生,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挑战。教师要学会分析他们的心理并进行心理疏导,用科学的方法,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更要用"朋友和志同道合者那样"的态度对他们,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根据学困生的特点,了解其心理变化,运用较好的教育方法,针对学困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在育人的大环境中实施心理疏导与矫正,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引导和培养学困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对学困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的评价,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理矫治。  相似文献   

3.
<正>爱是教育亘古不变的主题,教育之爱,是百年树人的阳光雨露。对于"学困生",教师既要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给他们爱的教育,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培养其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挖掘其潜在能力,否则就会导致他们对学习没有兴趣,自卑感越来越重,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一、培养"学困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是帮助"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夏兰  彭兵 《生物学教学》2003,28(4):36-37
学习困难学生的存在是现实教育的必然产物。如何帮助和培养学习困难的学生 ,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 ,学困生不仅在学习上有困难 ,而且他们往往有着复杂的心理状态。因此 ,帮助学困生 ,首先应该从“心”着手。1 心理辅导 ,拉近师生“心”的距离学困生的复杂心理状态 ,一般表现为 :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缺乏自信心 ;害怕因成绩不好而被老师、家长、同学看不起。久而久之 ,就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对学困生的心理辅导放在首位 ,通过理解、宽容、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树立学好的勇气 ,…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困生的关注和转化。我在课内、课外以及心理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且针对他们的表现特点采取了相应教学措施,即注重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在课堂上留给学困生一定的空间;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及时指导学困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转化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核心理念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学困生转化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要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培养学生自信心,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用一颗爱心关爱他们,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教师不仅只是授业解惑,作为教育的直接引导者,更要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初中教学中,随着教育的改革,学习难度的增加,学困生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学困生的产生,一般都与环境因素或心理因素有关,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有效改善和转化学困生的状况。本文主要探究了学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应对策略,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就是著名的"爱的教育"。本文阐述了我在教学实践中,对学困生非常关注,在课内,课外以及心理三个方面对他们进行了观察与研究,并且针对他们的表现特点采取了相应教学措施,注重对学困生的情感教育;在课堂上留给学困生一定的空间;培养他们学英语的兴趣,及时指导学困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转化他们。以一颗爱心,实施爱的教育,发挥爱的力量,开启英语学困生的心门,让他们走出困境,扬起学习英语的风帆。  相似文献   

9.
学习困难的学生(简称学困生)是指那些在不良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影响下,由于心理的原因而造成的智力与其实际的学业成就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的学生。学困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都存在。本文拟通过对学困生心理障碍及成因的分析,构建良性循环的学困生心理教育模式,以便为对学困生进行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一、 学困生成因分析   学困生并不像某些家长和教师所认为的那样,“天生不是块学习的料”,而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不良的家庭因素 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1.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  …  相似文献   

10.
杨辅琴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3):137+139-137,139
透过学困生的表现,掌握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关注学困生的心灵,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关注学困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关注学困生思想动态,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关注学困生学习细节,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困生家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从多方面、多渠道、多角度地改变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相信学困生的数学成绩一定会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11.
方仁朴 《广西教育》2013,(38):15-16
语文是众多科目中的基础学科,在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困生的转化是一个难点。我校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初中,极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其中除了单亲家庭孩子、孤儿外,还有相当部分是留守学生。这部分学生小学时大都没有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些学生甚至连拼音都不过关,以致到初中后难于进行阅读和写作。对于学困生这一特殊群体,教师应该正确认识他们,关注他们,并认真研究他们的学习心理,针对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一、用宽容与赏识帮助“课堂捣乱型”学困生  相似文献   

12.
学困生,因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出现了困难,从而产生了厌学心理。因为厌学,在学校成了另类,受到部分教师和同学的歧视,他们举步维艰,度日如年,小心翼翼地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重负,成了教育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困生是一种客观存在,他们身上存在着诸多心理缺陷和心理障碍,如自卑心理、畏难心理、惰性心理、对抗心理、猜疑心理等。学困生的形成是教育失误积累所致。教育者应该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善待学困生,转化学困生。  相似文献   

14.
郭会军 《教师》2012,(7):37-37
面对学困生的厌学情绪,摇头叹息无济于事。班主任只有做好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使厌学变乐学,后进变先进,才能稳定整个班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社会合格人才。一、学困生厌学表现某些学困生对学习存在认识偏差,怀疑自己是否需要学习,或者怀疑学习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认知观念上的偏差.学习的原动力不足,造成学生个体学习的不平衡,致使对学习的兴趣逐步降低,有的学生甚至走进了“学困生”的行列,形成不良的心理归属。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困生”心理归属的需要的研究,转变他们的认知观念,构建其良好的心理归属,以提高“学困生”自我脱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学困生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对学困生学习心理的优化迫在眉睫。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改进教育方法,正确评价,用真诚的爱心来对待学困生,会促进学困生的健康发展,促进学困生成才。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学困生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学习成绩跟不上同龄人的学生。学困生尽管是极少数,但颇使教师感到棘手、头痛。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分析其成因,寻找对策,千方百计地采取措施转化他们。我们发现,小学学困生主要有焦虑自卑、意志薄弱、交往困难这三点心理障碍。那么,如何对小学学困生实施心理辅导呢?一、寻找学困生的需求点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有需求,这是人们心理上的共同  相似文献   

18.
关注学困生,特别是一年级学困生,培养其优良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个性的和谐发展,使他们能坦然适应小学学习生活,迎接各种挑战,这是每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育人要育心,只有走进学生的心里,用爱感化,倾情疏导,才能加速学困生的转化,使他们快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顺利完成幼小衔接。  相似文献   

19.
刘秋丽 《考试周刊》2012,(35):187-187
由于教育观念上的偏颇,当前的学困生处处受到冷遇,心灵长期处于对关爱的饥渴状态。因此,施以爱心教育,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成为教育转化学困生的前提。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其次,学困生由于长期得不到尊重,难免形成自卑心理,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遇事不愿或不敢做的心理障碍,注重发现学生的闪亮点,激发他们不断进步。最后,学习上给予更多帮助,从点滴小事做起,帮助他们改变已有的不良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要教给他们统筹安排时间及做事有条理的方法,教给他们学习的技巧。  相似文献   

20.
学困生是学生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客观存在的。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只有我们教师和家长齐心协力转变学困生,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对于学困生的转变一定要从情感和心理上去呵护关心他们,转化的关键和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