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元史》史源的累朝《元实录》、《经世大典》等,系以汉文撰写的。而以畏兀体蒙文撰写的“国史”、“脱卜赤颜”等,可分为二类:一类为不可以外传的“国史”或“脱卜赤颜”,是为“黄金家族”主要成员的“内部读物”,即《蒙古秘史》是也;另一类为可以翻译的,也就是在统治者内部可以适当扩散的“国史”或“脱卜赤颜”,如仁宗朝察罕之译书,以及世祖以后累朝之“脱卜赤颜”等。  相似文献   

2.
陶潜存诗125首,文11篇(据王瑶编注《陶渊明集》1956年8月北京第一版),不算丰饶,但影响极大,苏东坡《与苏辙书》称:“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王瑶先生说:“但陶诗对于后来的影响却是非常大的,这可以拿历代为陶诗作注释的人之多来作证明;中国诗人中除杜甫外,几乎再没有像他这样为历代人们所注意的了。”(《陶渊明集》前言)历代评陶的人很多,他们的意见从不同的侧面晓喻后人,给我们许多启发,不少帮助。  相似文献   

3.
陶翁一生琴书为伴,可谓饱学,然而其论学,却独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这一段话虽为人们熟知但却常常引起歧见。明人杨慎在《丹铅杂录》中说:“《晋书》云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此语俗世之见,后世不晓也。余思其故,自两汉来,训诂甚行,说五字之文,至于二、三万言,陶心知厌之,故超然真见,独契古初;而晚废训诂,俗士不达,便谓其不求甚解矣。”清人方宗  相似文献   

4.
<正>(一)人名与书名问题《敦煌研究》第25页“宫治照”(宫治昭)(1);第65、69页“陶毂”(陶榖);第98页“《吐鲁番出土文书》(二)”(“二”当作“贰”,《吐鲁番出土文书》有两种,一种是录文本,32开,编号一至十册;一种是图文本,8开,编号壹至肆册)。(二)引用文献的时间问题《敦煌研究》第20页“公元131年西秦灭亡  相似文献   

5.
①有颜回者好学(《论语·雍也》) ②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小儿不畏虎》) ③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 ④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⑤有角妓号玉西狐者(《阅徵草堂笔记》卷十八,《故妄听之》之四) 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度其足这都是无主兼语句。前四例的“者”表提顿,后二例中“玉西狐者”、“欲买履者”是“者”字词组,充当兼语。①、④的“者”在名词后,不能构成“者”  相似文献   

6.
《家教指南》2017,(第4)
正(一)人名与书名问题《敦煌研究》第25页“宫治照”(宫治昭)(1);第65、69页“陶毂”(陶榖);第98页“《吐鲁番出土文书》(二)”(“二”当作“贰”,《吐鲁番出土文书》有两种,一种是录文本,32开,编号一至十册;一种是图文本,8开,编号壹至肆册)。(二)引用文献的时间问题《敦煌研究》第20页“公元131年西秦灭亡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释,指出吴金华先生《〈宋书〉校点续议》所引《宋书·恩俸·王道隆传》“道隆忽召镇军将军刘动于石头”之“忽”字,并不悖于义理,不必看作“急”之形讹;逯钦立先生《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长子生时陶三十五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汉语大词典》对“约指”之释义、引例,都有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8.
《三国志·夏侯渊传》:裴注引《魏略》云:“初建安五年,时(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飞知其良家女,遂以为妻,产息女,为刘禅皇后。故渊之初亡,飞妻请而葬之。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  相似文献   

9.
《小交通员》一课特点有三:①该文选自陶承同志回忆录《我的一家》,记述其长子、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欧阳立安小时候的事迹,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②用突出事例说明立安的机智、勇敢;③按事情发展顺序,层层铺垫立安为什么会随机应变。一读课文,抓住课文中心词——随机应变“交通员”这个称谓,在小说与影视中,学生时有接触,知道交通员担负传送信函文件的任务。在揭题导入课文后,可让学生自读课文,说一说交通员应  相似文献   

10.
王先谦的《汉书补注》堪称唐人颜师古以后 ,历代前人对《汉书》研究之集大成。《补注》继承前人成果 ,填补了颜注的空白 ,纠正了颜注的错谬 ;而且《补注》所引某些成果实与颜注殊途同归 ,仅自不同角度观察而已。当然也有些则是前人研究的错谬而补注却继承的。  相似文献   

11.
曹丕《黎阳作》诗三首系年魏文帝曹丕《黎阳作》诗三首,清初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曾誉为“纵横成文,伤悲之心,慰劳之旨,皆寄文句之外。一以音响写之,此公子者,岂不允为诗圣”(见《古诗评选》卷二)。诗之写作时间,黄节《魏文帝诗注》考释云:“《魏志》:建安四年秋八月,公进军黎阳。七年,绍死,小子尚代谭,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秋九月,公征之。八年春三月,大破之,谭、尚夜遁;夏四月,进军邺;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八月,谭、尚争翼州,谭败乞降,公许之,引军还,冬十月,到黎阳。九年二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一书,“为”字出现1475次,其中用作动词的1420例,人名用字4例,介词45例,助词6例,本文只讨论动词。为了分析的方便,下面把句子分作三部分来描写:“为”字和它的修饰语称作B段,B段前面的一部分是A段,B段后面的一部分是C段。例如:“昔匄之祖,自虞以上为陶唐氏”(襄24)一句,“昔匄之祖”是A段,“自虞以上为”是B段,“陶唐氏”是C段。  相似文献   

13.
释空     
“空”字从穴,本义当为孔穴。《说文》:“空,窍也,从穴,工声。”段注:“今俗语所谓孔也。”《墨子·备城门》:“今之世常所以攻者,临、钩、衝、梯、堙、水、穴、突、空洞、蚁附、轒辒、轩车。”《韩非子·喻老》:“空窍者,神明之户牖也。”“空窍”即孔窍,指耳、目、口、鼻。《史记·五帝本纪》:“舜穿井为匿空旁出。”司马贞索隐:“(空,)音孔。”《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颜注:“空,孔也。”空的孔  相似文献   

14.
札记二则     
(一)“如律令”掇琐 汉朝诏书制策末尾多赘“如律令”三字。《史记·三王世家》:“六年四月戊寅朔,癸卯,御史大夫汤下丞相,丞相下中二千石,二千石下郡太守、诸侯相,丞书从事下当用者。如律令。”《后汉书·光武帝纪》:建武二年五月:“癸未,诏曰:‘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又,“建武六年正月辛酉,诏曰:‘往岁水旱蝗虫为灾,谷价腾跃,人用困乏。朕惟百姓无以自赡,恻然愍之。其命郡国有谷者给禀,高年鳏寡孤独及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氏《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在乾元二年已亥(七五九)条下注道; 公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按:《旧书》“乾元二年四月癸亥,以久旱徒市雩祭祈雨”,《通鉴》:“时天下饥馑,九节度围邺城,诸军乏食,人思自溃”,此与公诗《夏日歉》正合。《唐书》本传:“甫为华州司功,属关辅饥,弃官客秦州。”盖是时东都残毁,既不可归,长安繁侈,又难自存。(在  相似文献   

16.
<正> 对于《诗经·魏风·硕鼠》中的“三岁贯女”一句,许多注释家都把“三岁”一词解理为“多年”,即把数词“三”理解成虚数。例如,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第一百一十三页注(二)云:“‘三岁贯汝’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程俊英的《诗经译注》第一百九十六页注(二)云:“三岁,不是确指,多年之意。”樊树云的《诗经全译注》第一百六十页注(二)亦云:“三岁,即三年,非确指,泛指多年。”陈铁镔的《诗经解说》也把“三岁贯女”一句翻译为“多年惯养了你”。大概受了这些名注释家的影响,当今高中、  相似文献   

17.
一、把下面加点词注音并翻译句子:盖君子善善恶恶,君宜知之!(《史记·平津侯列传》)二、选择“而”、“于”、“以”、“为”、“则”、“与”中的一字填在合适的句子中:①故君子之所以日进( )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荀子·天论》)②子温( )厉,威( )不猛,恭( )安(《论语·述而》)③先生之方能若是,( )太子可生也。(《史记·扁鹊仓太公列传》)④故( )言举人,若( )毛相马。(《盐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释道安,梁启超评论说:安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虽未尝自有所译述,然苻秦时代之译业,实由彼主持;苻坚之迎鸠摩罗什,由安建议;四《阿含》、《阿毗昙》之创译,由安组织;翻译文体,由安厘正,故安实译界之大恩人也。[1]这里所注意的主要是道安在佛典翻译方面的贡献。公元四、五世纪之交是中国佛教发展中的重大转折时期。道安作为"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韦政通指出他"学行兼修,为当时第一流人物……他不但为  相似文献   

19.
“浊酒”一词在古典诗词中频繁出现。例如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何以称我情,浊酒且自陶。”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白居易《快活》:“可惜莺啼花落处,一壶浊酒送残春。”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罗贯中《三国演义》卷首引明代杨慎  相似文献   

20.
一、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谏太宗十思疏》)对其中“三驱”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归结起来,主要有下列两种:(一)、《古文观止译注》(阴法鲁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注为:“三驱,一年打猎三次。因为打猎时必须驱赶禽兽,所以称打猎为‘驱’。”《释文》引马融说,认为“三驱”是指(国君每年)打猎三次。《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田”通“畋”,打猎;“岁三田”即每年打猎三次。《历代文选》(中国人民大学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