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观察和分析了新的国际形势,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特征,改变了过去“战争与革命”的传统时代观;在科学判断的基础上,邓小平重新调整了外交战略,实现了“一条线”战略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转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外交思想,奠定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和平崛起”和“韬光养晦”是一脉相承的外交体系,“韬光养晦”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前奏和根基,和平崛起是“韬光养晦”基础上的厚积薄发,是对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的发扬光大。邓小平为首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奠定了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力基础,绘制了中国崛起的和平模式.构建了和平条件下中国崛起的外交框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现实主义、自由制度主义、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对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思想简要分析,试图得出一些有别于传统“官学”观点的对那个时代中国外交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同志首倡的“求同存异”原则,曾使新中国外交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原则,是对“求同存异”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中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求同存异”作为中国外交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当今世界存在的民族矛盾、地区冲突、领土纠纷等问题的解决,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迅速崛起给很多国家带来了不安以至于催生了各种名目的“中国威胁论”。2005年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建设“和谐世界”的新理念,正式而高调地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外交的诚意。几年来中国在“和谐世界”建设中外交成就显著,但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及文明冲突等存在,中国建设“和谐世界”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充满了挑战。  相似文献   

6.
主要由于冷战,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诸客观因素,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安全形势十分严峻,但极“左”思潮影响下的外交的一些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也难辞其咎,当时中国的安全外交对策基本是成功的,具有浓厚的革命理想主义色彩的“支援世界革命”的外交政策目标对中国安全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完全是消极的,在宏观,战略和间接的意义上及在很有限的程度上,该政策取向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7.
"东突"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东突”分裂活动对中国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外交安全领域影响与危害的略论,旨在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论证中国应对“东突”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05年4月12日,教育部社科中心和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联合召开“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特点及我们的对策”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军事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结合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对“颜色革命”、“街头政治”的含义和实质、“颜色革命”发生的内外背景、美国推行“街头政治”的策略和手段、“颜色革命”对中国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必然性和现实威胁性、新形势下美国西化分化中国战略的特点以及渠道和手段、如何应对美国西化分化中国的战略图谋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交在过去的六十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既要归功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也与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作出战略调整有关。新中国外交坚持外交宗旨和原则的“不变”,是为了确保我国外交不偏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而“变”则是为了适应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便更好地实现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新中国外交体现了“变”与“不变”、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10.
1944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独立自主的外交实践.但是国民党政府是当时的中央政府,中国共产党不能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对外交往,故又有"半独立性".文中作者运用历史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半独立外交的内涵、推行背景、实践情况和产生影响几个方面对这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展开初步探讨,最后得出结论:半独立外交是中共在特殊时期所采取的特殊形式的外交探索,它对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夷制夷”是近代中国历届政府运用的一项主要外交策略,与晚清不同,在南京政府时期,此政策的运用却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在叙述这一思想的来源与和演进之时,具体阐述了南京政府在外交实践中主要表现,并简要分析了取得成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大外交”是邓小平外交思想内容与特征的总括。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民间外交思想、时代主题的转换、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中的经验教训以及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等等,是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历史依据和时代背景。“大外交”思想的形成对我国外交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方向指引下,我们应把中国话语与中国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构建中国外交翻译话语权。在建构中,理论层面要突出中国的文化价值选择;实践层面要体现自己的"说话方式";创新层面要吸收西方外交翻译话语体系中的积极性成果,并为我所用,使之自我化、中国化、民族化,并用自己的、中国的、民族的译文表述出来。如此,建构起用中国自己的"说话方式"向世界传达"中国声音",并体现出"中国话语"本质特征的外交翻译表达语用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于“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做了全方位的评价,从这个战略提出的背景,到原因分析,再到该政策的影响,使我们对该战略有了较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试从一种新的角度即文明冲突的视角来评价和认识“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5.
奥巴马上台后,积极推行外交新思维,“巧实力”理论成为其中重要一环。“巧实力”理论是美国新一届政府反思小布什政府时期反恐战略的结果,同时也是美国应对国际挑战和其他大国的崛起而进行的外交变革。它强调外交手段的重要性和优先性,重视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外交,重视协商和对话。但“巧实力”理论不会改变美国的战略目标,其本质仍然是要维护和巩固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朱奕冰 《天中学刊》2005,20(3):9-11
"和平发展"外交战略提出后,学术界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在探讨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把"和平发展"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当中的"发展"混为一谈。探讨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走出去”战略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出去”是未来5-10年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目的在于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拓宽我国产品、资金、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领域,使原本单一的“引进来”变成“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8.
和平崛起外交战略提出后,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术界就这一话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将其中一些比较典型的看法作一梳理,以期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即老“三步”,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实现了小康。江泽民同志提出的21世纪第一个10年、第二个10年和前50年的战略目标,即新“三步”,特别是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将指引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在中国外交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其外交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国人外交思想的整体框架由于政治文化背景的差异,表现出了不同的倾向。其次,群体是审视社会变迁的一个很好的视角,对特定群体外交思想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近代外交思想的变迁。再次,从西方传入的均势观念对晚清外交思想的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与中国传统的"以夷制夷"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