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8 毫秒
1.
大学生创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缓解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重要出路。从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入手,通过分析高校在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教育中的对策、举措,以及创业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成效,从而达到如何更好地在高校中促进大学生的创业。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大连市5所高等院校、258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深入且系统地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从政府、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创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以及中央政府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升为国家层面上的发展战略,大学生创业俨然成为大学生就业之外的另一选择。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情况,进而从创业教育、资金支持、创业设施方面给出具体的支持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3年我国大学生就业人数将达到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有利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目前,大学生创业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等已初步已形成,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在不断提高.但我国大学生参与创业人数还不到1%,远低于发达国家20-30%,成功创业的比例更低.本文通过创业概念和内涵的阐述、大学生创业特点探讨以及成功创业者的基本素质分析,对改善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环境,激发创业激情和提高创业素质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大学生创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创业环境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就必须要优化创业环境。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明确提出了优化创业环境的措施,重点阐述了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以及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大学生毕业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政府每年都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全国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创业教育,高校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以及帮助大学生了解、整合利用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而盲目创业就业又导致部分毕业生陷入了尴尬局面.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与他们的创业意愿、创业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遵循创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创业测评软件对1 500余名在校大学生自身性格素质及创业能力测评数据的分析,阐述了制约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从加强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提升创业技能以及加强与社会的沟通等方面探讨了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创业就业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考扩招和社会提供岗位数量减少的现象,高校毕业生一大批找不到工作,政府为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优惠政策.本文浅谈大学生创业行为过程,大学生创业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以及提出几点大学生大学生创业行为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缓解当前社会就业难、就业压力大的一条重要途径。本研究对温州大学不同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研究调查结果,调查学生的创业意愿以及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溪  庄强 《学周刊C版》2014,(5):231-232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创业逐渐成为了一种新的趋势.创业环境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就必须要优化创业环境.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动机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明确提出了优化创业环境的措施.重点阐述了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改革以及对大学生创业模式的引导.  相似文献   

11.
在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背景下,调动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是缓解未来就业矛盾的有效路径。作为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文章主要采用层级回归的方法,旨在探讨创业教育如何对创业行为产生影响,以及创业意愿在创业教育与创业行为之间关系的中介作用和创业环境的调节作用。基于东部三省六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显示,创业教育对创业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意愿在二者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还揭示了创业环境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之间关系中具有显著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就业为导向"是各个高职院校在新形势下的教育理念。各个高职院校为了加大就业力度,提高学生的竞争力,纷纷对学生加强创业教育。但在这种百花齐放,良莠不分,参差不齐的创业教育态势下,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淡薄,创业激情无法点燃,创业成功率低,坚韧性不够。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为学生提供合适的创业教育和构建适合的创业环境。而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从三个方面,即引导激发学生创业激情——构建创业实践体系——选择合适创业项目让学生展开创业,希望能为其他兄弟院校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创业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创业者心理对创业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创业教育应该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作为主要内容。创业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重要途径,大学生创业类型可分为被动创业、主动创业和理智创业三种。由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在创业中存在着不少缺点。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这些缺点,创业很...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经历了近二十年变迁。将大学生创业政策议程置于多源流理论框架中进行分析发现:持续的“就业难”和“创业难”促使大学生创业引发决策者关注,加速政策议程的形成。与此同时,国民情绪推动了政策窗口的持续开启。2014年,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全民创业,在这个时间点上,三大源流的耦合,促成了“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所形成的良好氛围、政策叠加效应,以及新技术新模式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催生了大量的创业机遇,为大学生乡村创业提供了创业机会和要素。在探讨大学生乡村创业的内涵、乡村振兴战略与大学生乡村创业互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乡村创业的现实境遇,如乡村创业意愿弱、创业技能与经验不足、创业融资渠道狭窄、创业模式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基于资源依赖理论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大学生乡村创业支持体系,即:优化乡村创业政策,厚植大学生乡村创业丰沃土壤;搭建乡村创业生态圈,助推大学生乡村创业企业孵化成长;培育乡村创业文化,激发大学生的乡村企业家精神;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增强大学生乡村创业组织内动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创业对缓解就业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创业实践考察发现,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政府不能准确认识大学生创业的作用和意义、支持创业的政策可获取性低、创业导师素质参差不齐以及创业教育不发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有针对性地给出改进意见,对推动我国大学生创业活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渠道,引导和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对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学生自主创业中存在返乡创业及涉农比例低、淘汰率高的"两低一高"现实挑战,成效不明显。通过对浙江省8所本专科高校的1443名在校大学生的实证调查,探讨个体因素、教育因素、政策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四个维度分别对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影响,提出要注重大学生返乡创业意识与能力培养,不断完善大学生返乡创业配套政策,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营造良好创业支持环境等针对性举措,以求促进大学生积极返乡创业,将创业设想变为现实,为打造大学生返乡创业模式提供"浙江方案"。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对中国传统的就业教育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们对创业教育的关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对人的创业素质的养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创业教育应有的作用,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成了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讨论创业教育与创业素质之间的关系,分析当前我国创业教育的现状,阐述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明确开展创业教育原则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15年6月以来,国内大范围实施创新创业工作,国家通过投入更多的物力以及人力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逐渐解决大学生就业较难的问题。创新创业工作开展的核心是培养人才,让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意识的人才投入到"双创"中。  相似文献   

20.
面对越发严峻的就业形势,引导大学生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而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其创业的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针对高职学生在创业中遇到的瓶颈和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创业的资助、加强创业品牌效益建设、进行创业指导、引导学生西部创业、整合创业资源等途径,帮扶和支持高职学生创业,从而促进高职学生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