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7年12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主办的“文学史写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友谊宾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现代文学史从外部世界尤其是从官方意识形态寻求内驱力,来描述文学现代化进程。在这种“工具理性”的统领下,文学史写作不可避免地异化、妖魔化:文学现象先验地有了政治上的定论,再辅之以文学上的所谓“论证”,由此遮蔽了文学史的某些真实。造成了不少似是而非的误读。近十余年来,现代文学研究界的很多专家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纷纷开始“重写文学史”。试图回到文学本身。宋剑华教授的《前瞻性理念:三维视角中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我个人认为,本书是学界现代文学史写作新的话语实践,同时又是作者本人个性化书写文学史的先声,具有相当的学术分量和前沿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学史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文艺理论研究的重要分支,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重写文学史"口号的激励下,学者们为文学史写作从理论上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模式,带动了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从多样的文学史模式、文学史写作实践的困境两个方面来总结现阶段文学史理论建构及写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重写文学史”是在全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政治背景下展开的,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但它的目标是建立一种独立的审美的文学史学科,其美学观点又是反意识形态的。在这样的悖论启发下,试图探讨“重写文学史”的独特的意识形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历史主义等西方当代文论为参照,讨论了文学史写作中的种种方法和理论问题。通过梳理当代理论对“文学”、“历史”和“文学史”等概念内涵的辨析,本文试图论证,任何文学史写作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的一种想象性的话语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问题与方法》可以看作是洪子诚先生从事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的延展,但它又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同时还是对“写作与研究”过程中的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方法”的一种尝试。这实际上是洪子诚先生对自己长期以来从事当代文学史写作与研究的一次清理,既有学术史的意义,更有学科史的价值。它的深刻意义,在于为“当代文学史”的写作或者说是“构造”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观察角度,一种可行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命名及由此而来的争论和置疑提出了新的看法,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几个写作观念进行了再探讨,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文学史写作所依据材料的真实性及其确认,非主流文学的文学史地位及其与主流文学的互动关系,文学经典确证在文学史写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与评价建国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写作。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经历 3个时期 :60年代初的初创期 ,80年代的建设期 ,90年代的反思探索期。从“当代文学”概念的提出到勾勒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发展 ,再到重建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叙述框架 ,当代文学史写作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集体写作走向个人写作 ,从部分研究走向整合研究 ,从而更好地把握 2 0世纪中国特殊历史情境中当代文学的独特状态。  相似文献   

9.
钱基博“以文体为纲,以作家为目”,写作了《现代中国文学史》。该书叙述“现代文人”,“裁篇同传,知人论世”,评论具有整体性、深刻性和生动性。这种评论方式,在当下文学批评和文学史书写领域应重新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0.
“躯体写作”是世纪之交女性文学中最有争议的话题。其意义在于躯体写作的主题化具有文学史和性别革命的双重价值;其误区别在于躯体写作不仅有女性自我身体崇拜倾向,而且有彻底欲望化表现的倾向,其原因在于对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简单模仿和不合时宜的“嫁接”。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代初,史铁生因特殊遭际而系身"心魂书写",这使他与历史语境、文学批评、阅读"惯例"、文学史写作之间长期存在紧张与突围的关系."人文精神大讨论"为史铁生与文学史之间的相互妥协提供了机会.史铁生成为"重要作家",是生存环境、文人"圈子"、文学"成规"与制度性环境长期排斥、导引与形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一味求“新”与求“全”并不就能解决文学史编写的问题,它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修修补补,但它无法完成“重写文学史”的最初设想与最终使命。如果对文学史编写的理论上(史学观念与方法以及对“中国”文学的认识与整合)缺少突破,文学史编写的实践就不可能达到我们所设想的目标。“重写”将会是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不断重复的过程。要编写出高水准的文学史,有待于提高对文学史书写中基本问题的认识,有待于寻找更多的写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经历了风风雨雨,文学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革"前以政治意识形态为指导思想到20世纪80年代提出"重写文学史"的口号,对从前的政治话语进行了颠覆,致力于追踪现当代文学的"现代化"脚步;90年代对80年代的思潮进行了深刻反思,加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学界对文学史的理解逐渐趋向多元或者说不确定性。本文以赵树理为个案,勾勒了现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历程,对各种文学史观作出了自己的评价,认为几十年来文学史观念从单一走向多元,从肯定走向怀疑,每一次的转变与其说是向真理巅峰的逼近,不如说是对文学史领域的扩展。  相似文献   

14.
论文认为阿来的《空山》,是作者的精神乌托邦建构,在这个意义上,《空山》的写作是一次精神还乡。这种封闭式美学和挽歌式写作,在美化过往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劫持”了西藏;西藏成为作者的创造物。作者用“六个花瓣”来结构自己的长篇巨制,显示了作者建构宏大历史的愿望,但是由于作者固型化的思维,历史被极其简单化处理,小说在历史书写方面没有突破。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重写文学史"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两个方向上展开:其一,将该思潮置于学科史层面予以探讨和学术定位;其二是将之置于80年代"思想解放"和"新启蒙"的历史语境中作考察,并与80年代现代化文学叙事和现代化意识形态建构的社会文化思潮相参照。这样的视角对个案的复杂性有所忽略。对"重写文学史"研究,应以深度影响当下文学史写作的"观念"为单元,考证一系列新时期文学学术思潮个案,探索各个文本之间的相应或对照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批评标准、理论导向和价值关怀作出评判。  相似文献   

16.
文艺的意识形态性是文艺的固有品质,这不同于文艺的工具化,前者是蕴寓于一个真实的生命而兴发出来的,而后者却是驭倚于一个生命体而比喻出来的。然而,只要我们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二元对立的结构,文艺的工具化就难以避免。莫言提出的“‘民间写作’即‘自我写作’”以一种民间的参与精神捕捉到了文艺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文学史书写中"作家作品集"式体例正受到质疑。文本的审美价值与历史价值、作品与文学背景及历史背景的关系、文本间的渊源与影响,正在考验着文史家的史识功力。杨联芬以《中国现代小说导论》的书写实践,使我们看到了这种书写体例可能蕴涵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8.
当代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文学作品《盲刺客》,以蔡斯家族史见证加拿大自独立以来的历史。阿特伍德在这个历史书写过程中,一方面描写了加拿大民族性格中的受害性特点,另一方面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美立场。这部小说还体现出阿特伍德对于历史书写的独特创作理念——"左手书写",即非正统的、女性的、带有后现代和意识流色彩的书写方式,以此可以看出阿特伍德独特的历史观:历史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过去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