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生态文明教育包括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理念等多个方面。小学科学课程中的很多内容属于生态文明知识,有着对生态文明行为的要求,渗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培养,在技术与工程领域需要运用生态文明理念进行思考。在小学科学教材编写中,应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梳理属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学习目标,在教材框架中进行综合考虑,通过实践活动、拓展与应用、内容渗透等形式加以落实。  相似文献   

2.
分析性的物理科学原理是现代工业建设的科学依据,生态学原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依据。生态学有根本不同于物理科学的特征。违背物理科学原理,无法进行工业建设,依据物理科学原理而片面发展工业会导致严重的生态灾难。生态学家于20世纪70年代宣称科学进入"生态学时代"。我国于2007年开始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史的崭新一页。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普及的科学知识是以牛顿物理学为典范的物理科学知识。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经历一次新启蒙,新启蒙必须普及的知识就是生态学知识。当代生态学家概括了14条生态学定律,康芒纳概括了四条生态学法则,利奥波德则把生态学浓缩为一条法则: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完整、稳定与美丽。遵循生态学法则,我们才能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是人的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的需要得以满足之根,人的社会关系发展之基,人的能力发展之源。人的科学发展是生态文明的保障。人作为主体,担责生态文明;科学理念,引领生态文明;丰富知识,支撑生态文明;高尚品格,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的科学发展,应深化认识,高度重视;认清形势,直面现实;统筹兼顾,科学应对:推行生态经济,提供物质保障;健全法律体系,强化约束机制;繁荣生态文化,优化人的素质;倡导生态消费,优化生活方式;重视国际合作,共建美好世界。  相似文献   

4.
大学发展的历史即其向社会开放的历史。社会发展、进步仰赖科学文化知识的生产、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生产及其世俗化是大学的生存基础和成长动力。由于一定社会政治、宗教等强势权力对于科学文化知识生产、传播的干预,故大学开放的进程、样式往往取决于其所处时代、所居社会的文明发育状态。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增长队员的健康知识,使队员们养成生活的良好卫生习惯,在广阔农村天地里传播文明新风。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乡里父老乡亲,让村民掌握基本的疾病预防知识,养成健康科学的生活卫生习惯,为山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中学数学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质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播种者,是知识和文明的象征,教师的任务是通过教育活动把自己的知识迅速传递给学生,从而推动科学文化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教师职业的任务就决定了教师不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中学数学教师的知识一般应包括数学学科的知识,教育学的知识,关于学生认识方面的知识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我们党的“三个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以实践的观点为基础,科学阐述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对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解决“三个文明”建设的关系,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西方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对整个人类的文明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中国必须学习和继承的。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文明言说下来了,中国文明没有言说下来。现在全人类追求的民主、科学、自由、真理、知识就是古希腊的智慧。古希腊的教育是用知识引导人,知识是人的灵魂中固有的能力,追求知识是为了获得灵魂的转向;教育的语言是对话辩证法;教育的人性是理性;今天的教育应该回到言说或者对话的原型,一切都是言说出来的。古希腊教育的关键词:对话,知识,辩证法和理性,最终都是对话或者言说。知识是我们自身内部本来就有的一种对人生的认识,只是未被我们发现而已,而我们要的是有价值的人生,所以这也奠定了知识需要提示的特性。思想家把苏格拉底的话奉为自己的座右铭——未经审查的生活是不值一过的。  相似文献   

10.
祝愿与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建设文明、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你们的身上。要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此,你们必须从小树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而献身的雄心壮志,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扎实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奋力攀登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