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共同富裕"思想是贯穿整个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灵魂和主线,它既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邓小平理论的整体性,又集中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当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日益加剧的"两极分化"趋势加剧了贫富悬殊,影响了社会稳定,并成为精神污染的基础。重新学习和理解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正确认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矛盾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是继毛泽东之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再探索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有一个过程,人们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和概括也有一个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从"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演进过程.与之相适应,其体系概括,则经历了从"邓小平理论体系"框架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体系"框架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框架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和中国社会的现实矛盾展开的。邓小平在继承并发展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的基础上,立足国情和结合国内外形势变化,站在时代的全新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处理我国社会矛盾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这篇纪念邓小平同志百年诞辰的论文对马克思的社会主义"跨越论",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毛泽东实行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进行了一定探讨.重点落在对马克思、列宁特别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分析.文章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教学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谢正起 《文教资料》2005,1(25):178-180
邓小平的"小民主"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建立畅通的社会宣泄渠道,关键是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基本点是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深入学习和领会邓小平的"小民主"思想,进一步完善社会宣泄机制建设,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各种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毛泽东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指针。邓小平教育理论是紧紧围绕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如何为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服务、如何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而展开的,具有独特的创新性、极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教育性质、地位、作用、目标、发展方向、主要原则的论述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精华。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理论,把握其精神实质,有助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政治勇气和创新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叉"的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伟大贡献在于,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一次提出社会主艾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社会矛盾的理论探析刘显才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促使社会稳定发展的思想,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毛泽东思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理论的重大继承和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荣辱观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极其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包含丰富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五爱"思想上.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邓小平荣辱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邓小平荣辱观促使中国建立起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为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中, 邓小平十分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哲学基础。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运用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矛盾精髓、辩证法精髓的思想; 二是马克思、列宁的辩证法的客观性、矛盾的客观性的思想; 三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四是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思想; 五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六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矛盾的思想; 七是祖国统一和对外开放的理论; 八是辩证矛盾的方法论思想。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在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坚持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具体分析并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他重新确立了发展生产力的原则,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以及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统一起来的思想,都是邓小平理论宝库中的重要内容,是对唯物史观的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指导思想是有层次性的.我们认为,从历史定位的角度看,从准确表述党的指导思想的角度考虑,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发展阶段着眼,应提出并确立"邓小平江泽民理论思想"这一范畴,并以之作为继毛泽东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和党在新世纪、在社会主义历史新阶段的指导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邓小平江泽民理论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发展、丰富升华;而作为研究对象(社会主义思想史研究、党史研究和其他学术研究),邓小平理论范畴可以继续使用,并可以使用江泽民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历史发展需要而产生的。作为马克思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科学发展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探讨邓小平科学发展思想对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协调发展观是邓小平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运用辩证思维并结合中国国情及改革开放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理论.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观旨在建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各相关要素之间的动态协调关系,并引导社会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邓小平的协调发展观体现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初步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同时也为当前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列宁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凝聚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实践上的艰辛探索和沤心沥血,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前提是中国当代历史的客观进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的所有思想都贯穿着这条思想路线 ,准确理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关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前提 ,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础和源泉,而邓小平理论则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成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与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向、目标、战略步骤、动力源、依靠力量等重要思想,并创造性地进行了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宝贵财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容精深和丰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思想是邓小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我国国情,从党的总路线总任务出发,适应新的技术革命发展趋势提出的,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这一重要思想既是对教育改革开放的宏观要求.也为教育的发展指出了方向.当前重温这一重要思想仍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邓小平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阐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使科学社会主义重新置于坚实的基础之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新,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三个标准"的创新,把实践标准引入了思想路线;阐述了生产力在社会矛盾中的核心地位;把"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