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终结论”的提出及论争引起了学界的轰动,米勒的“文学终结论”的真实含义指向文学的边缘化和图像文化的胜利,是大众传播时代带来的图像霸权现象。理论是对常识的批评,文学理论对人文主体性和情感性的坚持,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回归。科学的文学理论为研究对象提供了观照尺度和人文尺度,对文学终结的观点进行了反击,阐明了文学理论的永恒性。“日常生活审美化”、人工智能与后人类时代呼唤人的主体性和情感性,彰显了文学理论的时代性对文学终结观点批判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模糊方法起源于数学,但是对于不确定性更强的文学是更有效的认识工具。大文学是个“正则模糊概念”,其核心部分是纯文学,其边缘部分是亚文学。如果动态地看问题,从文学向非文学领域伸展是“泛文学”,反向的是“潜文学”。“大文学理论”表现为对文学与对理论的双重超越。“前文学”时期的大文学是自在的综合智慧,实际上是大文化,“后文学”时期的大文学需要自觉的积极开发,向影视与网络、向市场经济的推进使文学边缘化了,但是使文学性中心化了。  相似文献   

3.
一、历史地理解文学艺术的自主性中国文学理论界目前占据支配地位的文学观念与文学理论无疑是关于文学自主性、自律性的观念。这种观念在20世纪的中国文艺理论界一直与文学的他律论、工具论处于对抗、斗争状态,其消长起伏构成了中国文学理论史的主线。如果不作更加远久的  相似文献   

4.
郭芳丽 《文教资料》2007,(13):72-74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语境中,“真实性”的界定和“现实主义”的发展密切相关。追溯现实主义进入中国的历史语境以及它从晚清到八十年代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真实性”在中国文学中现代含义的生成和演变,以及这种生成、演变所隐含的文学规范性质,即“现实主义”和“真实性”成为文学理论中特殊的政治语汇,“真实性”转向了相对于作家主体的“客观真实”、“本质真实”、“真理”,成为“主义化”了的“现实”的反映。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初的文论界通过争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通过对"工具论"、"从属论"的反拨,形成了"去政治化"的思想认识倾向,围绕着对艺术特征、美学的规律的肯定,强调以生活至高论代替政治至上论,以广义政治论取代狭义政治论,从坚持他律论到坚持自律论,试图完成文学"去政治化"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6.
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论到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论述,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理论关注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意识形态制约着文学生产;另一方面,文学又以审美的方式生产出意识形态。文学往往通过“形式的意识形态”而产生意识形态的批判功能。80年代以来的形式主义的纯文学论、纯审美论对文学的极端政治化具有纠偏作用,但对美学超离意识形态性的过度张扬却使人们对文学的认识变得有些肤浅了。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文学批评去政治化策略之一就是从“语言转向”来探索文学的形式美学,逐渐摆脱“文革”时期的政治功利和新时期初的社会功利,突破以工具论语言观为基础的语言分析,走向以本体论语言观为基础的语言审美批评,完成了从文学的政治性向文学的语言性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8.
文革时期的文学理论受到前苏联文学理论的严重影响,在中国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发展成自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其中的几个关键词语能够反映这种影响、发展及其体系特征。它彻底、纯净,具有极强的现实控制能力,它在把文学和艺术当作政治的工具的同时,使自己也成了政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曹丕系统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清浊有体”、“文本同而末异”、“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本文对这些文学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研究,将它们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创作个性论”、“文学体裁论”、“文学批评论”五个理论命题。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曹丕系统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清浊有掉”、“文本同而末异”、“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本文对这些文学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研究,将它们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创作个性论”、“文学体嵌论”、“文学批评论”五个理论命题。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文革”期间文学理论教材不多,问题不少,主要表现在:一、以文学工具论为指导思想:二、阐述的政治化;三、问题的简单化;四、态度的保守化。阶级、阶级斗争、世界观改造等等是其核心关键词。澄清这一段时期我们在教材建设上的混乱思想,目的在于今天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前草原小说的十七年 ,蒙古民族的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家出现在这个时期 ,当代蒙古民族小说历史也开始于这个时期。它记录了蒙古民族在党的领导下为翻身解放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和解放后的新生活 ;创造并最终形成了当代蒙古族小说的一些基本特点和传统。但由于狭隘的“工具论”、“从属论”等政治观念的框范 ,前草原小说也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前草原小说不是孤立的 ,它与中国文学的总体状况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3.
王瑛 《文学教育(上)》2011,(19):101-103
"十七年"文学是一个政治革命时代的文学,在文学政治化压力之下,文学的人情、人性和人道主义问题在"十七年"文学中备受打压,但是在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中,对人道主义的探索并没有停止,丰富了"十七年"的文学创作。  相似文献   

14.
当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是紧跟时代步伐的。20世纪50-70年代,在强大政治话语的干预下,女性文学逐渐走向政治化、边缘化。80年代,伴随着思想解放的热潮,女性文学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态势。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体制转轨,文学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剧,女性文学的消费趋向日益凸显。当前,表面喧嚣的女性文学陷入了重重危机,面临以下困境:题材偏狭、视野狭窄;缺乏艺术上的探索创新,不断地自我重复或相互重复。女性文学如何开始自己的涅槃,是摆在每一位作家面前的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时期文学理论发展的归纳与总结,分析了古代文论现代转型的不可能、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语境缺失、中国文学理论脱离现实生活的致命缺陷的各自原因,认为文学理论的发展应着眼和专注于我国的文学实践和文学现实。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30年,中国文学理论经历了两次解放:第一次是以去政治化为起点,使文学理论获得了独立的学术身份;第二次是以跨学科化为标志,解除学科束缚,扩展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建立了文学理论与其它人文社会学科的广泛联系。当前,文学理论在反思学术体制与人文知识之关系的基础上,力图寻找新的理论起点。  相似文献   

17.
重构文学的政治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重构文学的政治维度问题。论文首先反思了文学与政治关系从“政治化”到“非政治化”再到“泛政治化”的历史演变,接下来说明为了发挥社会主义文艺的正常的积极的政治功能,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话语权力,论文进而对文化研究和文化政治批判的魔力与局限作了全面的解析,最后初步从学理上论述了重构文学的政治维度的重要性,这个问题关涉到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政治文明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由于思想的解放,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宣传当时的苏联文化以及当时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的观点。二十年代的早期,国内进步报刊上便已经出现谈及“无产阶级的文化”或“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之类的文章,宣传介绍马列主义文学理论。现在已经见之于世的各种版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大抵都提到了一九二八年开始的“文学论争”,即“创造社”同“太阳社”就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相似文献   

19.
受文学政治化的影响,“十七年”小说的爱情叙事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它打破了传统小说“郎才女貌”、“才子佳人”式的爱情和婚姻模式,建构了以共产主义道德为核心的全新的爱情观。小说中这种爱情婚姻模式的出现,表明文学已彻底沦为了政治的工具和附庸。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几年文学理论与批评界的热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核心似乎在于为文学寻找一个“本质”,或者为这“本质”寻找一个“科学”的表述:究竟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还是一种具有“意识形态”意味的“审美意识”?这两种表述都建立在八十年代以来“审美自律”前提上,而这一前提也仅在反拨文学的工具论上有其历史意义。所以论争的意义不过在于进一步彰显了各种政治与反政治权力对文学“本质”表述的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