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对100名中小学教师提出“你热爱学生吗”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但是,再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你体会到教师对你的爱了吗”的调查,回答“体会到”的仅占10%。为什么学生的看法会与教师的期望有如此巨大的反差?是学生对教师的满腔热情和辛苦付出不尊重吗?答案是否定的。依我看,这是不少教师对学生施爱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使然。  相似文献   

2.
有一天看到了这样一份报告:有人随机抽取了100名教师,问:“你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教师回答“是”。再随机问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结果却让人吃惊,90%的学生回答“否”。  相似文献   

3.
常常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个老师,所以我喜欢上他(她)教的这门课。”这是学生最普遍的一种心理,它说明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一致认为,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进行,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之中的。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交往,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注重与学生的沟通有人从五所学校随机找了100名教师,问他们:“您热爱学生吗?”90%以上的被问者回答“是”:然后向这100名教师所教的学生进行调查:“你体会到老师的爱吗?”回答“是”的仅占12%。这说明老师虽然爱学生,但与学生的沟通还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小学生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究竟是什么使本应童言无忌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变成了一群沉默的羔羊?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认,造成这种现象,教师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慢慢思考了吗?你的提问学生乐于回答了吗?你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予以激励了吗?你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吗?  相似文献   

5.
数字     
《教育》2006,(19)
69% 9月17日,2006年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少儿分论坛在南京举行。来自南京的小学生们大声说出他们的心声:学习不快乐!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学生代表现场向大家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该校对12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学习快乐吗?”有69%的同学回答是不快乐;“你怎样安排自己的双休日时间?”有57%的同学回答是“上培训班、补习班”,有32%的同学回答是“做作业”,表示能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学生只有11%。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先向大家刚入职的新教师提一个问题:从学生角色到教师角色的转变,你准备好了吗?你自认为能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吗?大家可以先不忙着回答,毕竟教育是个很严肃的话题,需要想明白了。但不管你想的是些什么,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中学教师,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你是否具备了责任心。责任心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对职业负责的严谨态度教师所传授的,对学生来说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  相似文献   

7.
杨敏毅 《上海教育》2012,(11):48-49
危难发生的时刻,头脑中要进行爱还是不爱的思考,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但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一定是出自高尚师爱的强烈责任感。曾见过这样一则问卷调查,问教师:"你爱你的学生吗?"90%的教师肯定地回答:"爱。"问学生:"你能感受到老师对你的爱吗?"仅有10%的学生回答:"能。"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引发笔者的思考:为什么90%的学生无法感受到90%的教师发出的爱,严重的感知错位因何造成?  相似文献   

8.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回答肯定而明了,那就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因为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如果让为人师的我们扪心自问:你爱学生吗?回答也是肯定的:为了学生,我们呕心沥血;为了学生,我们废寝忘食;为了学生,我们……可是,我们的爱,学生知道吗?他们接受吗?他们同样爱我们吗?回答或许就不那么肯定了。有些教师不是常常哼唱那首“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吗?我想,这恐怕就是那种由于自己对学生的爱不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而产生的遗憾又无奈…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惟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对各种教育现象举重若轻;惟有有爱心和耐心,才会在纷繁复杂的班务工作中游刃有余。争取做一名"既有发展的远见,又有诲人不倦的情怀,更有能识千里马的慧眼"的新型教师,这是我给自己的定位。常常有同事问我,你哪来那么多办法,你手下就没有一个坏学生吗?我回答:"对所有的学生,我们要  相似文献   

10.
若询问100位学生:“你喜欢上计算机课吗?”至少会有99个回答:“喜欢!”学生的这种回答不全是来自计算机课的感受,而是从各方面、各领域接触计算机后,对计算机新奇而独特的优越性的喜爱。因此,教师无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小学生年级升得越高,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少!究竟是什么使本应"童言无忌"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变成了一群"沉默的羔羊"?这其中固然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但不可否认,造成这种现象,教师有不可推脱的责任:你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生慢慢思考了吗?你的提问学生乐于回答了吗?你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予以激励了吗?你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了吗?  相似文献   

12.
你你碰到过这样的学生吗?初一期考4门加起来不到100分.你愿接手这样的班级吗?进校第一期考试排年级倒数第一.1987年底,在这种困境中,我接管了这样的班级和学生.但到1990年6月,这个班学生参加全省初中毕业会考,三率(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在全校同年级6个班中遥遥领先,位居长沙市普通中学首位,其中合格率达100%.短短两年半时间,学生成绩提高如此之快,有何奥秘?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从一个开始     
著名的德兰修女,以仁爱之心闻名于世。在德兰修女生前建立临终关怀院的初期,曾有位官员专门对德兰修女的行为提出质疑。官员问:“你这么做,难道是为了让贫民窟更适合人居住吗?”德兰修女回答道“:不,只是为了让死者死得更有尊严。”官员又问:“你打算帮助加尔各答数以百万的病患伤残吗?你帮得过来吗?”德兰修女没有回答官员,而是惊奇地问道“:数以百万?你怎么数出是100万的?”官员不耐烦地回答道:“这不是我的重点,我的意思是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是救不完的,穷人太多了,你明白吗?”德兰修女笑了笑,盯着他问道:“100万?你从哪里开始数起的?”…  相似文献   

14.
教“三角形的认识”时,在认识了三种三角形以后,可以设计如下的练习环节:   1出示教具 1。横线下面的部分用硬纸挡住,只露出一个钝角。问:如果给你看三角形的一个角,你能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吗 ?学生回答:钝角三角形。教师表示认可。   2再出示教具 2。一块三角形板,用纸板遮住了下面虚线部分。问:你能判断是什么三角形吗 ?学生回答:直角三角形。教师依然表示认可。   3最后出示教具 3,虚线为遮住部分。问:你能判断它是什么三角形吗 ?学生可能会回答:锐角三角形。教师追问:你能断定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 ?结果是不能断定。…  相似文献   

15.
师 :下面我们学第五自然段 ,首先我读一遍 ,大家看我读得怎么样。(教师读 ,有意不读出重音和语调。)师 :我读得好不好 ?生 :好 !师 :好吗 ?多数学生小声说 :“不好。”师 :不好吗 ?(同学们你看我 ,我看你。有一部分学生在窃窃私语。)(评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往往不加思考 ,都回答“对”、“好”。这种提问有明显的诱导性。建议教师少用。如果要用 ,再追问一句 ,“对在哪里 ?”“好在哪里 ?”本课教师一连串的追问 ,暗示学生 ,回答问题要动脑筋 ,同时 ,也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师 :这篇课文我们是用“找准重音 ,…  相似文献   

16.
一位教师在教完百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后,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的: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高兴吗?你有遗憾吗?请用百分数来表达你这节课的学习心情吧!生1:我有99%的高兴,只有1%的遗憾。师:说说你的1%的遗憾指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如果问一名教师:“你热爱学生吗?”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的。”如果人们继续问:“你为什么热爱学生?”回答可能是:  相似文献   

18.
他们是父母的骄傲、学校的宠儿、同龄人的榜样,但是为什么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高考之后逃离中国?事件背景如果问一名高中学生:你愿意到国外去读大学吗?请估计一下,有多少人会回答“愿意”。记者在一所国家级重点中学进行的调查显示:83%!这真是一个惊人的结果。与此同时,众多媒体的报道早已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已经有大量的中国学生到国外去读大学了!近日又有消息爆出,预计2007年,将有3000余名超过国内高校重点线的中国学生入读美国本土大学。其他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德国、法国、爱尔兰等国家,也把招收中国学生入读大学作为一项…  相似文献   

19.
如果问一名教师:“你热爱学生吗?”大多数人都会回答:“是的。”如果人们继续问:“你为什么热爱学生?”回答可能是:  相似文献   

20.
晓静 《教育与职业》2003,(20):45-45
在大学生求职高峰来临之际,有不少应届女大学毕业生抱怨:求职时,为什么一定要问隐私呢?这些也许只是她们生活中小小的不愉快,但却反映了大家没留意到的一种意识,她们应该面对隐私“拷问”吗?“你有男朋友吗?”“你赞成婚外性行为吗?”“你跟异性同居过吗?”“如果客户对你提出性要求,你怎么回答?”“如果老板骚扰你,你怎么办?”用人单位在面试时触及隐私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有70%的女生在求职时被问到“有无男朋友”等与个人隐私有关的问题,大都觉得“有点儿难堪以及不太愉快”,只有个别人表示不介意回答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