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母亲的手指     
我从小就爱喝稀饭,母亲给我盛稀饭时总是盛得满满的。从厨房到饭桌前有一段距离,母亲为了把碗端得更稳,总是用拇指扣住碗口,这样一来,拇指就很容易接触到碗里的稀饭。  相似文献   

2.
妈妈的厨房     
米洁 《新读写》2013,(3):26-26
好像所有的母亲都把厨房作为自己的领地,因为在那里她们可以烹饪出对家人满满的爱。作者看似是在描写母亲对盘子和食材的挑剔,又何尝不是在炫耀母亲对自己的爱呢?这是一篇充满幸福感的小短文,在作者笔下,妈妈的味道来自厨房,来自心灵,来自早上那个可爱的章鱼保罗……生活的乐趣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
董浩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他奶奶的那一片爱心,胜似母亲。然而,这爱的成分中,常常带有一些偏颇。有一次,董浩把保温桶上面的水龙头藏了起来,满满的一桶热水  相似文献   

4.
我小时候生长在陕北矿区,母亲做的本地风味小吃是最受我们欢迎的。米酒的醇厚、油糕的酥甜、燕燕的清香、粽子的软糯,还有荞面合子、洋芋擦擦、鸡丝杂面……至今还时常把我的心占得满满的。  相似文献   

5.
记忆,有欢乐,有痛苦,有幸福,也有失落。记忆像一条长河,有的事像浮萍一般漂流,有的却像岸边的大树一样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打开记忆的匣子,你抓住了什么,又忘记了什么呢?记忆中妈妈总是最唠叨的。妈妈总是把话挂在嘴边,不停地在我的耳边唠唠叨叨,一直认为很烦,也总是无情地丢弃、漠视母亲的用心。母亲的爱,像水一般,温柔细腻,这份唠叨中是母亲的关心与满满的爱意。在唠叨  相似文献   

6.
去年夏天,我在天安门广场碰到了一对母子,儿子四十多岁,拉着一辆三轮车,母亲就坐在车里。他们的装束很土,风尘仆仆,和周围的光鲜格格不入。我问男子:"你们从哪里来?"男子说话声音很轻,却带着满满的自豪:"山东。  相似文献   

7.
前一段时间,各种媒体纷纷报道。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相继举出无数的例子,来说明目前学生负担过重:小学生的书包竟有五、六公斤重;时针指向了夜间十一点,不少学生作业仍未完成;每天的课程安排的满满的,连双休日也得上课;甚至由于母亲的期望过高,导致学生在严重的逆反心理中杀害母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高凳     
渐长渐大的女儿已能够自己动手吃饭了,椅子上放一张小矮凳,稳稳地坐在上面。我的母亲也辞别了她那张高高的凳子,爱上了椅子,搬来坐在我女儿的身边。母亲总是喜欢把她小孙女的碗优先盛得满满的,全是好吃的,很多时候女儿吃不下,剩下来的饭菜就被母亲倒进自己的碗里,慢慢地吃,倒也其乐融融。母亲日益苍老,花白的头发,深深的皱纹,但她的爱似乎永远年轻,无声无息又铺天盖地。我常和母亲谈起我儿时的事情,谈得最多的就是吃饭,那时候母亲总是喜欢那张高凳,我则坐那张刚好够到桌子的矮凳。说到这些,母亲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微笑着而不作答。我7岁…  相似文献   

9.
一位年轻母亲告诉心理医生,自从孩子上幼儿园起,就让她又是学舞蹈又是学钢琴,等孩子上小学时,就花钱把她送到最好的学校,还请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家教,晚上和周六、周日都排得满满的。结果孩子一上课就打瞌睡,晚上睡觉又翻来覆去睡不着,到医院一检查说是患了神经衰弱症。这位年轻母亲觉得很奇怪,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神经衰弱呢?  相似文献   

10.
杰克 《英语沙龙》2007,(4):31-31
问:我母亲要搬到一个小公寓里去住,要我拿走装着我童年时各种物件的盒子,那些东西都是她多年积攒起来的。我的地下室也已经塞得满满的了。哪些东西该留着,哪些东西该扔掉,有什么好建议吗?  相似文献   

11.
儿时大年夜     
每年除夕我家中总有一大群讨债的人,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里不肯离去。大哥早已避出去了。大厅的两排椅子上满满的都是灯笼和债主。我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只当作不曾看见这一群人。到了近半夜,快要"封门"了,我母亲才走后门出去,央求一位邻居本家到我家来,每一家债户发一点钱。做好做歹的,这一群讨债的才一个一个提  相似文献   

12.
陪父亲过年     
天气愈来愈冷了,空中不时飘洒着几片鹅毛般的雪花。每天忙忙碌碌的,一晃竟到了过年的时候了。也好,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回老家,陪陪父亲喝喝酒了。我特地给父亲买了两瓶洋酒。父亲爱酒,但一辈子都只喝些自酿的米酒。那酒寡淡寡淡的,没什么酒味,不过是哄哄自己的嘴巴罢了。即便如此,母亲怕他年事已高,不胜酒力,遂限定他每餐只准喝一杯。父亲拗不过母亲,但又贪杯,便每每趁舀酒的机会大抿一口,那满满的一杯酒一抿便下去了,父亲“理所当然”还要加满。因此,实际上,父亲每餐都要喝一杯半的样子。有时在酒缸边抿酒被母亲看到,母亲…  相似文献   

13.
那是我父亲     
父亲是个卖煤球的工人。每天一大早就用木板车拉着满满的一车煤球跑村子,靠每个月四百多块钱的微薄收入来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有时甚至为了省那几十块钱的电费,父亲就干脆用蜡烛来代替电灯。或许就叫母亲早早地做饭,好让我们一家人吃完晚饭就睡觉。  相似文献   

14.
妈妈银行     
<正>小时候,常听大人们说"钱庄、钱庄",心想钱庄就是专门装钱的一间屋子,一定是角子洋钱挤得满满的,像我家专门装谷子的谷仓一样。有一回,一位住在城里的叔叔来乡下玩,我听他对母亲说:"大嫂,你有钱该存银行,不要存钱庄。"母亲笑笑没有作声。我问她:"妈妈,钱庄和银行有什么两样?"母亲很快地说:"钱少的叫钱庄,钱多的叫银行。"我又问:"妈妈的钱为什么不存银行呢?"她敲了下我的脑袋瓜说:"我的钱都存在  相似文献   

15.
天桥     
爱情架了天桥,使我从温润的南方来到了干燥的北京. 刚过完大年初一,便开始准备远行的行囊--精美的自荐书、沉沉的发表文章的集子、厚厚的一撂奖状、各式各样的兼职证明,再加上母亲亲手逢制的毛线衣裤、手套、围巾、袜子和父亲亲手烹调的油辣子,箱子便已经满满的了.  相似文献   

16.
陪父亲过年     
天气愈来愈冷了.空中不时飘洒着几片鹅毛般的雪花。每天忙忙碌碌的.一晃竟到了过年的时候了。也好,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回老家,陪陪父亲喝喝酒了。我特地给父亲买了两瓶洋酒。父亲爱酒.但一辈子都只喝些自酿的米酒。那酒寡淡寡淡的,没什么酒味.不过是哄哄自己的嘴巴罢了。即便如此,母亲怕他年事已高.不胜酒力,遂限定他每餐只准喝一杯。父亲拗不过母亲,但又贪杯.便每每趁舀酒的机会大抿一口.那满满的一杯酒一抿便下去了.父亲“理所当然”还要加满。因此,实际上.父亲每餐都要喝一杯半的样子。有时在酒缸边抿酒被母亲看到.母亲免不了要说上几句.父亲便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似的,羞愧地笑笑。父亲每每盼我回去陪他喝酒。因为只有  相似文献   

17.
2006年高考前夕,5月23下午,西安某重点中学高三女生小张在放学后一直没有回家其母担心不已,找到学校后听到女儿的同学称,小张中午放学前曾说,同班同学赵大伟找她去家中帮忙,并看到小张与赵大伟一起从学校离开,下午再也没有见到小张来上课。赵大伟家在河北,来西安上学暂住在友谊东路某家属院其大伯家。小张的母亲根据从学校查到的地址,找到赵大伟的大伯家。家中没有人,屋门紧锁,在敲了半天门后,小张的母亲在周围群众的帮助下将门强行打开,屋内的惨相一下子把她惊呆了。屋内血流满地,卫生间的洗衣机里,小张被头朝下塞在里面,洗衣机内是满满的…  相似文献   

18.
秋日的阳光,温柔如母亲的目光照在校园里嬉戏的孩子身上。有男孩子从楼上垂下一排跳绳,楼下的孩子跳着去够,绳子一拉一缩中,尽是孩子们满满的欢笑。蓦然间觉得这样的游戏让人心疼,眼前竟又浮现出绿树掩映中古堡般的学校。两年前的一个秋日清晨,加拿大友人载我去参观Havergal College学校。汽车在泛着深青色的柏油路上行驶,两边的树木茂盛得几乎合抱在一起。汽车如游艇,在绿色的湖水中荡开一条路。  相似文献   

19.
前一段时间,各种媒体纷纷报道,社会舆论一片哗然,相继举出无数的例子,来说明目前学生负担过重:小学生的书包竟有五、六公斤重;时针指向了夜间十一点,不少学生作业仍未完成;每天的课程安排的满满的,连双休日也得上课;甚至由于母亲的期望过高,导致学生在严重的逆反心理中杀害母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于是,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作出种种规定:不准补课;限制作业量;规定无作业日;甚至取消学期统一检测等等。然而,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后,学生学习效率仍然不见提高,相反,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差,过分的舆论宣传反而起了误导…  相似文献   

20.
母亲生我的时候,父亲已经去世了。三个哥哥都大我十多岁,爆发抗日战争那年,杭州的中学大都搬迁到外地,他们随所在的学校去了浙东。母亲便带着我从杭州回到老家,与姨母同住。姨父在南京供职,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并排三间书屋里立着一个个大书橱,书橱里的书放得满满的。书屋的地板上也堆满了书。不到三岁的我,没有玩伴,就终日爬在书里,坐在书堆上,与书为伴,与书为友。我不停地寻找着能够看懂的书。终于找到了《水浒传》、《三国演义》和《镜花缘》的绣像本。面对着厚厚的四卷本《水浒传》中108张面容、神态、服饰、举止都相殊相异的人物绣像,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