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集周代社会诗歌大成的《诗经》,既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光辉学作又是周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然而前人多从学的角度去研究其价值,而很少涉及到它所反映的其他社会内容,例如周人的宗教哲学观等。从《诗经》的大量篇章中,论证周人宗教哲学观在《诗经》的表现并进而分析周人之宗教哲学与殷人宗教哲学的相承相因相革的关系,从而论述周人宗教哲学反映于《诗经》的内容,是周人对殷人宗教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诗经》不仅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同时也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学、历史、政治、宗教和哲学内容外,从《诗经》中衍生出来的众多成语,也渗透着先民们的生活、情感、思维和行为方式,体现着周人的文化精神。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因此,《诗经》成语成为保存中国传统礼俗文化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一般认为,《诗经.周颂》反映了周人对祖先歌功颂德和祈神降福的思想。但从《诗经.周颂》的《闵予小子》、《访落》、《小毖》三诗所反映的历史内容看,它还表达了成王“未堪家多难”的感慨。这说明周人的宗祖观念较之殷人更加丰富,不仅把祖先看作有神异特征的鬼神来崇拜敬畏,而且融入更多情感内容。周人的宗祖感情更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文学传统,是由《诗经》所开创的,而《诗经》流淌的又是周文化的精神血液。《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读它就好像读了一部周族从后祖到春秋的发展史。因此。《诗经》就成为了研究西周以及春秋社会与文化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性文化的大成之作。在《诗经》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诗歌的流变,理清中国诗歌的性质。文章借助《诗经》文本,通过中国诗学理论来厘定中国早期诗歌的性质。这既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的诗性文化特征以及《诗经》本身,并且还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学与哲学及宗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周代社会宗教思想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演变轨迹以及《诗经》文学语言的发展规律等宏观考察中,基本还原出《诗经》作年的参照依据,并就《诗经》具体篇目的内在标志和其他有关文史古籍资料,初步划出《风》、《雅》、《颂》的创作年代。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的民俗多种多样。燕飨民俗是周代社会状况的一个特殊反映。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民俗,燕飨民俗很好地体现了周礼及周代的政治、经济、社会秩序。周代社会从西周“礼”的初立到春秋时的“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在《诗经》的宴饮诗特别是宴饮活动中声、乐、舞等的选择中体现得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涵盖了周代民俗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昏礼制度中的亲迎礼入手,从具体生活角度探寻《诗经》中对亲迎礼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一部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透过《诗经》这面文学之镜,尤其是政治美刺诗、战争诗、宴饮诗,我们可以洞悉到诗经时代人们所秉持的政治观念,具体包括以德配天、敬天保民、尊贤重才、忠君爱国、厌战、礼乐致和等观念.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诗经>的编纂与流传,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有关<诗>与史、与政教的关系,在前人的著述中不下百十种.<诗>可以说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礼教文化制度和社会政治生活.<诗经>中的许多篇章,保存了周人生活的各个画面,成为后人研究周代历史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
~~《诗经·大明》与先周史事新考@张建军$浙江大学!浙江杭州310001~~~~  相似文献   

12.
《诗经》美政诗可分为歌颂周天子、歌颂诸侯、歌颂君子贤臣三大类 ,最大特点是树立了以“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审美观念 ,在创作主体、创作目的及客体接受等方面与西方古典诗歌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诗经》文本研究之状况颇具时代特色,大致表现为:其一、《诗经》学著作大多亡佚,存世者甚少。其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诗经》主旨、音义、典章与词汇的阐释,这与唐代科举需用《诗经》著作有密切关系。其三、《诗经》学著作中,既有对《毛诗传笺》内容的承传,又有对其解说的否定,另创新说,体现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与时代特色。其四、《诗经》研究者中,不少人本身既是学者,又是教师,薪火相传,自然形成优良的诗学传统。其五、以孔颖达为首主撰的《毛诗正义》,具有里程碑式的《诗经》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汉代是《诗经》传授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因为秦汉之交对文献的毁灭性打击,以及汉代社会政治的不断变化,《诗》学与其它学说一样,为了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故而不断的汲取新的内容以适应社会发展。《后汉书》引用《诗经》的形式有篇名、字词、整句、典故的引用;同样,《后汉书》引用《诗经》也绝非仅现存毛诗一家,其余三家诗也同样在引用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诗经>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诗经>中的情诗广泛反映了那个时代男女的爱情生活,从其"写情"的内容看,大致可以分为思慕诗、婚恋诗、抗争诗、弃置诗和闺怨诗.<诗经>中的情诗以情爱问题作为表达媒介,透露着<诗经>时代初民们的女性意识,具体表现为:一是话语主体有男有女,但占据中心地位的是女性;二是互相体贴、互相尊重、融洽和谐的两性关系的描述;三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流露.  相似文献   

16.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国风是其中份量最大的民歌部分,大约距今已三千多年,民歌来源于民间,纯属天籁。尽管诗经经过孔子修订,但它仍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人们的生活样式和思想感情,也充分反映了我国最早的诗歌式样。  相似文献   

17.
赵久湘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1):122-124
阜阳汉简《诗经》是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随葬的遗物,其残简尚存长短不一的简片170余条,其字体为隶书。对其残存字中的异体字加以清理,共得异体字17个,共出现31次,占总篇幅的2.61%。主要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为依据,对这些异体字加以分析,指出孰正孰俗,多少能揭示出异体字产生的根源,反映当时人们书写汉字的一些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8.
《诗经·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非报也,永以为好也。”是脍炙人口的诗句,关于其主旨却众说纷纭:孔子说“见苞苴之礼行”,汉代贾谊说“下之报上”,《诗序》以为“卫人报美齐桓公之恩”;宋代朱熹首倡“男女相赠答”之说,影响甚大;后来又有“厚报说”,认为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报答,非必指“卫报齐桓”或“男女赠答”。斟酌各家之说,见仁见智,各执其端,而于理皆通。“诗无达诂”,此一显证;同时也说明诗歌创作的目的与功能并不完全对应,而其“能指”往往大于其“所指”。不过,过度解读虽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却偏离了诗歌的本来意旨。  相似文献   

19.
汉代四家诗在解《诗》用《诗》的过程中,无不突出强调《诗》的王道政教功能,把《诗》视为承载王道政教的政治教科书,这也是汉《诗》经学特点的最重要的表现之一。而这一特点,又以《韩诗外传》表现最为突出。不过追根溯源却会发现,汉代诗学的这一经学特点源于对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观点的承袭和践行。甚至可以说,孟子的"迹熄《诗》亡"观,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汉诗解经释旨的诗学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多以鸟兽虫鱼草木比兴,含蓄委婉的抒情言志。在文学作品中花多与女人联系在一起,而《诗经》开创了以花来比喻女子的先河。本文从《诗经》中用花来比喻女人的三种用法,来探讨古人表达感情时自然纯真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