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隋末玄奘居住的东都净土寺,在当时洛阳东城墙建阳门内,后来迁址于东城墙上东门内,武则天时改称大云寺,唐玄宗时改称开元寺,唐武宗会昌毁佛时废弃。玄奘所师从的景法师、严法师,不是普遍认为的净土寺僧人,而是东都内慧日道场的僧人。东都净土寺中珍藏着西域雕像,寺主参与翻译印度药方,一批杰出僧人举办高级别、大规模的佛学讲会,受到唐代朝野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唐朝是中国古代佛教发展的高峰,而佛教中国化也在唐代完成。佛教与中国社会发生紧密联系,人生的许多生命礼仪都在佛教的形式下完成,从朝廷到民众莫不如此。西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维护丝路畅通投入巨大,安西四镇的驻兵,就是证明。唐朝在西域,不仅驻扎军队,也设置官寺,不仅安西四镇,北庭都护府、伊吾军都有官寺存在的证明。官寺是唐朝的官方寺院,通常由汉僧管理,使用汉语佛经,并接受中央统一领导。通过西域出土的唐代文献,尤其是和田出土的汉文文书,发现唐代官寺在西域主要是服务军队,慰藉将士军心,提供生活帮助,是很重要的一种存在。  相似文献   

3.
普通院是唐代五台山进香道上的一种佛教建制,其设置地点及规模功用因记载较少而往往被忽视。五台山的进香道路线分为东、南两线,两条进香道上的普通院规模并无定制,分类与归属各不相同,有的属于某一寺院,有的是专门在交通枢纽上单独设立的。普通院在唐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从四方朝山巡礼而来的僧俗旅客提供了食宿地点使山上僧人进出运送日常生活必需品和商旋运输的中继站,通过施斋济贫宣传了佛教。透过普通院这一建制折射出唐代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与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四七五台山圣迹山水图五台山在山西省五台县境内,风景秀丽,适于隐居修道。许多僧徒入山建寺修行,使五台山成为我国佛教的四大圣地之一。远处我国西北的敦煌僧徒们对五台山神往崇敬,因此在莫高窟里画有五台山图。  相似文献   

5.
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新罗僧人慧超《往五天竺国传》(P.3532)是研究8世纪前半叶印度、中亚和中印关系史的重要资料,《慧超〈往五天竺国传〉研究》是以桑山正进为主持者的研究班讲解该写本的研究成果,它由日本各方面的专家参加执笔,于1992年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出版,目前仍然是最可靠的成果。这里翻译的是以注释方式对写本最后部分史料的研究内容,多由森安孝夫执笔,内容涉及安西四镇、西域汉寺、龟兹佛教等研究唐代西域宗教、历史、地理等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中国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系的北端。最高处海拔达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这里层峦叠嶂,峰岭交错,挺拔壮丽……五台山气候寒冷,又被称作"清凉山",是中国著名的避暑胜地。位居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山西五台山,不仅以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更以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7.
吐鲁番地区在历史上就曾经是西域佛教繁盛的区域,麴氏高昌国和唐代西州时期,当地的佛教在前代基础上继续发展。在妇女的佛教信仰方面,比丘尼和尼寺众多,优婆夷及世俗女子也学习佛法、写经讲经,布施财物等进行各种佛教活动。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可以看到,当时的妇女主要进行大乘佛教的净土信仰。  相似文献   

8.
<祁林院圣旨碑>对于研究祁林院史以及元代五台山佛教史很有意义.祁林院由北齐高睿所建,后为大寿宁寺(王子焚身寺)之下院.其间祁林院历经战争创伤,曾与大寿宁寺脱离关系,大德时在成宗和皇太后的干预下重新成为大寿宁寺下院.大寿宁寺住持为华严僧,即正顺,故寿宁寺所属宗派当为华严宗.元代五台山佛教的管理机构为五台山总摄所,祁林院因居真定路而由真定路僧录司管辖.皇帝、帝师颁布圣旨、法旨保护寺产,更多地是出于管理的考虑;而皇太后、皇后颁布相关懿旨,更多地是出于对佛教的信奉.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Z2)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大柱,拔地而起,峰顶又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  相似文献   

10.
灵隐寺位于杭州西湖西北的飞来峰前。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据说印度僧人慧理来杭,看到这里山峰奇秀,认为是"仙灵所隐"之地,便建寺于此,并取名"灵隐寺"。寒山寺苏州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元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在  相似文献   

11.
唐代佛教寺院是唐代小说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唐代的佛教寺院中。不但有僧徒讲述、文人剧谈、说话转变多元化的口头传播渠道,更有僧人传抄、编撰佛教类书、书于经文之上等书面传播路径。这些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唐代小说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唐代小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西域佛教是中国佛教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适应产生的西域寺院经济更是佛教得以发扬光大的重要环节和前提条件。西域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及其管理模式和财产审计,对佛教的进一步传播和社会经济生活的丰富与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是佛教由传统社会向现代转型的重要变革时期。作为对我国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佛教,其整体上呈现出衰微与变革之势。寺院僧人无法维护其寺产,寺产经常被社会各种势力侵夺,业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民国时期寺产被侵夺的方式大概可分为外部侵夺与内部侵夺两种,以外部侵夺方式为主。民国时期的寺院僧人对寺产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其维权主要是通过佛教组织,并借助法律诉讼工具。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现存寺庙四十余处。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寺院一个挨着一个,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顸、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  相似文献   

15.
佛教在藏区的初传、立足、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得到了印度、唐朝、尼泊尔和西域佛教的积极影响。本文在分析藏文传统史书中两个关于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期佛经和法器传入吐蕃的传说基础上,引用龟兹洞窟中发现的藏文壁文,认为佛教初传吐蕃和西域佛教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另外,在佛教正式立足吐蕃之前,大量的于阗僧人就开始涌入吐蕃,他们在吐蕃的活动进一步加深了西域佛教和藏传佛教之间的关系,并为日后佛教正式立足吐蕃打好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都是因佛教而扬名的旅游胜地。佛教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两汉交替时逐渐从印度通过西域传入中国内地。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以来流传着这样的传说:汉明帝永平年间,明帝夜里梦见一个神人,身...  相似文献   

17.
张骞出使西域,作为世界大动脉的丝绸之路开辟完成,中国与世界更全面的联系终于建立起来.一方面,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程度不断加深.另一方面,中国与当时世界各个地区的联系并不平衡.相对于西亚、欧洲,与中国联系最为密切的是南亚地区.中印之间因为佛教而显现出特别之处.中国僧人纷纷前往取经,构成了丝绸之路的特别景观,佛教成了吸引中国僧人的唯一原因.僧人的西域求法记录,是当时丝绸之路留下来的珍贵文献.与使者代表的国家层面不同,僧人的记录不仅关涉到国家、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他们更重视当地的佛教情形,成为研究丝绸之路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前往印度的中国僧人,除了瞻仰胜迹之外,如何服务于当时的中国,是求法僧人的主要目的.经过求法僧人的努力,佛教传入中国的状况,一改以往的被动接受局面,主动前往,为佛教中国化做出很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佛教是一种人文思想,佛教哲学的重心是人生论,同时也包含着极其深刻的宇宙论思想。唐代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佛教的中国化发展到了顶峰,产生了极富智慧的中国佛教哲学,并与中国古代独特的建筑艺术相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佛光寺作为唐代木构建筑中的典型范例,集中体现了佛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其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佛教哲学思想。文章通过对五台山佛光寺建筑艺术中的彩塑、壁画和塔文化中所展现的佛教文化的描述,阐述了佛教的宇宙观和人生观,透视了佛教文化对唐代建筑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而且也是世界级的灵山圣境。唐初五台山信仰就传到日本,遂有灵仙、圆仁、惠运、宗睿、慧萼、圆觉、济诠、超会、 然、寂昭、邵元等三十余位日本僧人到五台山取经学法。五台山佛教文化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20.
新疆吐鲁番柏孜柯里克石窟群位于火焰山中的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断崖上,(崖体是坚硬的胶结粘性黄土,)西距吐鲁番县城四十多公里。它是新疆境内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迹之一。现存洞窟编号八十三个,其中有壁画的四十多个,壁画总面积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准确地断定这些洞窟开凿重修重绘的年代,对于研究西域佛教史、美术史等,特别是维吾尔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敦煌石室所出唐代写本《西州图经》记载:“宁戎窟寺一所。右在前庭县界山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