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数学家华罗庚的治学方法是“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由薄到厚”的目的,是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科学知识详加分析、考虑,而后对内容增添注解,补充认识,书便“由薄到厚”。接着再把学过的内容融会贯通,提炼精要,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组织整理成精练的内容,这就是“由厚到薄”的过程。而如果就阅读和写作而言,往往是先把厚书读薄,再把读薄的书变厚,即“先读薄,再读厚”。  相似文献   

2.
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倡读书要。“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薄→厚→薄,体现了读书的三个段及其转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把学习的过程概括为“由薄到厚,由厚到薄”,实在是非常精辟的见解。过程的第一部份是“由薄到厚”,说的是知识积累的过程。你看,学生在中学里读完  相似文献   

4.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倡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初中历史教学也是如此。由于历史教科书的语言高度凝练、言简意赅,在新授课阶段历史教师必须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补充,以使历史课堂生动风趣且充实饱满,是为“由薄到厚”;复习阶段时教师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是为“由厚到薄”。但是增加历史的“厚度”,对课本的历史知识进行拓展补充总要有依据。巧妙利用课本或历史地图册中的地图进行拓展补充,不失为增加历史“厚度”的好办法。下面我就以《中国历史》(人教版)为例谈谈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5.
打好基础的第一要求是:对于一些基本的东西,要学深学透,不要急于看力所不能及的书籍.什么叫学深学透?这就是要经过“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华罗庚先生倡导学习应是“由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他指出:“咀嚼、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了,就会‘由厚到薄”’.可以说:“由厚到薄”的过程是一个“精雕细琢、融会贯通、厚积薄发”的过程,通过雕琢,发现知识的本质特征,按着确定又多样的观点、思想、策略等线索,把各个局部的、零散的知识点合理有序的串珠成线、聚沙成塔,使得它们之间的串用、活用有据可依、有规可循,求得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7.
数学大师华罗庚曾说过,学习数学有两个过程:其一是由薄到厚,其二是由厚到薄.学习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看做由薄到厚的过程,而对单元的复习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即将凌乱的知识进行提炼、概括、总结,以便在头脑中形成思想、观点和方法——“薄”,这些“薄”的东西才是数学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应该让学生头脑中留住的东西.王老师的这节复习课,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主线展开,立意深远、结构新颖、以点带面、层层递进、融会贯通,数学思想方法蕴涵其中,有效地锤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很好地形成本单元的“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古人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指旧知识的复习,而这个“新”字,我的理解就是教师要通过复习引导学生系统地整理知识,将已有的知识纵横联系和贯穿起来,将这样串起来的系统知识重新储存到记忆中去,完成“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获取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薄——厚——薄”,这是华罗庚学习数学的宝贵经验.他特别强调“由厚到薄”的消化、提炼过程,他说:“必须把学过的东西咀嚼、消化,组织整理,反复推敲,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愈是懂得透彻,就愈有‘薄’的感觉”。  相似文献   

10.
厚与薄读书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书越读越多,眼界就会越来越阔,知识就会越来越丰,积累就会越来越富,于是书便越读越“厚”了———原来这“厚”是指装在脑子里的聪明才智。另一种说法是:书越读越多,水平就会越来越高,理解就会越来越深,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于是书便越读越“薄”了———原来这“薄”是指书提供给我们的营养变成的知识才干,数学家华罗庚说:“书要多读细读,由厚到薄;然后总领全书,由薄到厚。”金玉良言!博与专读书要“博”。鲁迅说:“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可见,“博”方能开阔视…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提倡读书要“由薄到厚”,“由厚到薄”。薄→厚→薄,体现了读书的三个阶段及其转化特点。 一、概读——“薄” 概读就是在开始读书的时候把书的内容概略的读一读。概读有利于掌握学习材料,有利于后续学习中的理解和概括。概读时要注意书的目录,目录体现了书的基本内容和脉络。翻看了日录,就了解了内容的大概。略读还要注意书的前言、章节的导引段落、总结段落和知识间的转折语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读书的过程,就是将书由“薄”读到“厚”,再由“厚”读到“薄”的过程。善于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就是将各知识点纵横联系,找出其中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在解题中加以应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在试题容量较大的高考竞争中更能发挥作用。做到了一点,也就是完成了把书由“厚”读到“薄”的过程。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一方法的妙处。下面通过在有机化学总复习中总结的经验规律及其应用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数学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书由薄到厚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由不知到多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知识逐渐积累,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仅有这个过程是不够的,还必须有第二个过程,就是书由厚到薄的过程.所谓书由厚到薄,就是由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建立知识之间的纵横  相似文献   

14.
数学大师华罗庚曾说过,学习数学有两个过程:其一是由薄到厚,其二是由厚到薄.学习一个单元的内容,可以看做由薄到厚的过程,而对单元的复习则是由厚到薄的过程,即将凌乱的知识进行提炼、概括、总结,以便在头脑中形成思想、观点和方法——"薄",这些"薄"的东西才是数学最本质的东西,也是应该让学生头脑中留住的东西.王老师的这节复习课,以一道课本习题为主线展开,立意深远、结构新颖、以点带  相似文献   

15.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学生各种知识来源的主渠道。许多高考试题就是教材所涉及知识的再现或知识点“包装”后的重新组合。古人云:书中有“黄金”。也就是说教材中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宝藏,只要你愿意挖掘,善于挖掘,就会有丰厚的收获。所以,会学习的同学从不忽视课本,而是将课本认真阅读,反复钻研,达到“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再由薄到厚(拓宽、引申)”的境界,他们对课本中的所有内容都会字斟句酌,深思熟虑,从不忽视教材中任何细微的部分。最后达到深挖教材,广积知识,培养潜能,提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数学大师华罗庚指出,读书学习要经历“由薄到厚”再“由厚到穷”的过程,这既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他权力倡导的学习方法.他说:“大家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感觉,一本书,当未读之前,你会感到,书是那么*,在读的过程中,如果你对各章各节又作了深入的探讨,在每页加添注解,补充参考材出.邓扰会觉得更*了.但是,当$们真正自们地了解了书的内容,抓住了全书的要点,掌通了全书的物神实质以后,就会感到书本变历了,愈是懂得远彻,就愈有薄的感觉,这是每个科学家都*经历的过程.”可见,由薄到厚就是对所学知识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  相似文献   

17.
四.厚变薄,简到繁要想真正掌握一门功课或者一本书的基本内容,需要经过由厚变薄和由薄变厚两个过程。所谓“由厚变薄”,就是把厚厚的一本书的骨干抽出来,这就把书变薄了;所谓“由薄变厚”,或者“由简到繁”、就是对书中的骨干部分,用自己的语言,做科学的延伸和展开。这里试以高等数学的部分内容为例,谈谈如何完成这两个学习环节。其它各门功课,虽然学习的内容和特点各不相同,但其基本思想仍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8.
华罗庚先生倡导学习应是“由薄到厚再到薄”的过程,他指出:“咀嚼、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了,就会‘由厚到薄’”,那么在数学复习中如何落实这一要求呢?众所周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掌握数学就意味着掌握解题,所以笔者认为:在夯实双基之上,深入、全面地探索问题的奇思妙解,就能活跃学生的认知系统、思维策略和创新意识,就能使知识纵横交错、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必须精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为此,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信息的层次性;借助直观事物,用具体解读抽象;变换表达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书由薄到厚,再化厚为薄。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必须精心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为此,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受信息的层次性;借助直观事物,用具体解读抽象;变换表达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书由薄到厚,再化厚为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