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生普遍觉得作文难写,很多学生在写作时存在不知道要写什么、怎么写等问题,要求学生写出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具体形象的作文很不容易。对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巧用读写结合,降低难度,做好修改的指导。一、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中,"读"与"写"二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时不能把读和写截然分开,而应把"读"迁移到"写",对"读"进行更为深入的延伸和拓展。开展阅读教学时,可以按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阅读: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相似文献   

2.
杨晓勇 《高中生》2014,(10):10-11
有些考生写记叙文,要素齐全,但语言平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活力,难以吸引读者。那么,怎样让记叙文的语言"活"起来呢?1.准确使用词语考生在写记叙文时,要特别注意用好动词和形容词。列夫·托尔斯泰说:"要写好一个句子,最主要的是抓住动词的锤炼。"动词锤炼得好,可以使文章"活"起来。例1天啊,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  相似文献   

3.
曹新民 《教育文汇》2011,(12):16-16
"教"是"研"的土壤;"研"是"教"的深入。教科研论文是"研"的成果,是"研"的结晶,是"研"的升华。老师只研不教,误人子弟;只教不研,定会平庸;教和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才能不断成长。因此,提倡老师撰写教科研论文,应当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每个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4.
读了《小学教学》(语文版)2014年第10期林志明老师的《对话"编者意图"》一文,笔者赞同林老师文章中结尾的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领会编者意图,深入挖掘教材内涵……"但对文中谈及《少年闰土》教学时选择"教闰土"而不是"教鲁迅"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林老师是站在与教科书编者对话的角度来看《少年闰土》一课的教学的。  相似文献   

5.
"自读课文"是指学生运用在"教读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阅读经验,自主阅读,并进一步强化训练阅读方法,熟悉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就是要在多次的阅读训练中,将阅读经验沉淀为自主阅读的阅读能力,它是"教读课文"的有机延伸和有效补充。本文尝试着从"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这样写"三方面谈谈如何教好"自读课文"这一话题,期盼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认真落实中师语文教学新《大纲》加强“教”的能力训练哈尔滨市师范学校戴文清中师语文教学新《大纲》比之原《大纲》,突出地强调了"教"的能力训练。例如:在语文能力方面要求中师生不但要有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具有指导小学生听、说、读、写训练的能力。这其中包...  相似文献   

7.
刘浪 《高中生》2013,(6):36-37
回答阅读简答题,要避免"四不"。一、答案依据找不到1.文章读不懂,原文依据无从下手有些同学的词汇量太小,大部分单词不认识,文章读不懂,答案在原文中的依据不知从何下手。复习时,同学们应牢记单词。词汇是英语的基础,也是备考的重中之重。对基础词汇,同学们要做到会读、会写、会应用;对常用词汇要深入挖掘,同学们要了解并掌握其更深层次的用法。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中有一个生字"春",如果老师不强化教学,学生很容易和上册学过的生字"青"混淆。为了加强学生的第一印象,教"春"字时我没有出示"青"字让学生比较识记,而是教学生"给生字编儿歌",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又避免了单纯死记硬背的现象。"同学们,这个生字(指‘春’字)读什么?谁会读?"  相似文献   

9.
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读写训练落到实处,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逐步达到仿中创新 ?我的具体做法是:在读中导问,读中导写,写中导读。   读中导问。疑是思维的开端,读中有疑必问,才能弄清真正的缘由。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以“自由”的天地,鼓励他们标新立异,讲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1)从课题入手导问。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从课题中可以挖掘出许多的知识。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当教师揭示课题后,即可提问:课题为什么用“毁灭” ?而课文大部分内容却是写圆明园的辉煌景观呢?这是课…  相似文献   

10.
黄晓东 《时代教育》2006,(12):64-64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写作是输出信息的必然途径。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而且还必须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内容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精妙。张志公先生说:“语文课是听说读写的实践课”,这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有机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普通存在的问题是:无话可写;有话不会写;写不具体,写不深刻。所以,“教写”要先“教想”。“教想”就是教学生敢想、多想、会想,这是智力和语言发展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心理动因。学生会想,便会说;会说,便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语文教育素有重视诗教的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既教"读诗",又教"写诗"。但是,当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课堂却早已见不到完整意义上"既教读又教写"的诗教的影子,而是"只教读不教写"的"半拉子工程"的诗教。这既不利于诗教质量的提高,又阻碍了诗学人才幼苗的培养,也严重地影响着我国诗教传统的继承和弘扬。那么,在当下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有没有既可"教读"又可"教写"的诗教新途径可以探寻和开辟呢?这个问题值得探讨。我的新探索是:教小学生学写"新古诗"。  相似文献   

13.
李鹤 《辅导员》2010,(18):50-5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其中“写”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方面。然而,学生作文被动,思维禁锢,语言积累不足,造成了言之无物,有物难言,言而不详的现状,让教者深感作文教学的艰难。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最终目的在于运用。只有能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指导实践,推动实践,这样的读书才可以算得上是“活读”。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活读的主要表现是阅读和写作的结合。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十分密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要想写出好文章,重要的是要善于读文章,读和写两件事结合起来,以读助写,以写促读。1从阅读中寻找自己写作的借鉴点。根据自己平时写作的薄弱环节,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把目标集中在寻找为我所用的借鉴点上。如果平时记事平铺直叙,枯燥乏味,那么在阅读《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时,不妨多花点时间研究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王霆 《江西教育》2014,(7):85-85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写好教学论文本没有"速道"可走,无"捷径"可言。一线教师要写好教学论文,唯有自己在平时多读、多做、做写、多改,"以多取胜"。一、多读——基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阅读,写作就没有了源头活水,即使要写也总觉得底气不足,只能干巴巴地呻吟几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正如现在的初中生写作文章一样,由于受应试的牵制,阅读面不广、阅读量少,知识面捉襟见肘,写文章时搜肠刮肚,只能以"记流水账"应付,  相似文献   

16.
高中“小语文”整体化教读是以课堂“教读”作为整个语文教学的突破口,以读促听、促说,以读促写——先造成学生眼高手低的矛盾,以促写作能力的提高。它以一篇短短的作品,甚至以作品中的一个小小的段落作为小小窗口,窗口虽小,却能以小见大,“麻雀虽小”,但一定教它个“五脏俱全”,让学生透过小小窗口,去观察、理解、鉴赏、评价窗外世界——古今中外的,自然和社会的——将阅读作品同认识事物统一起来,将思维训练同语言训练、同布局谋篇同步进行。“高中‘小语文’整体化教读”,以整体化观点为指导,坚持以“首先从综合出发进行分析再综合”这一…  相似文献   

17.
听《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一诗的公开课后,笔者评课时对"教"的读法产生了疑义:查阅了《古代汉语词典》的教师认为读第一声,原因是本诗是唐朝的时候写的,我们不能以现在的普通话读音要求古人,并且从平仄的对应原则上看,读第一声也是毫无疑问的。这种观点既有辞书的依据,也有时代的优势。查了《现代汉语词典》的教师认为"教"应该读第四声,因为现代提倡古音今读。笔者觉得应该渎平声,列出如下理由,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8.
李晓菊 《教师》2011,(2):85-86
"教"与"不教",一直都是各级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而在教学实践中,"教"什么,如何"教","不教"什么,如何"不教",这些都是摆在每个教师面前不可避免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与"不教"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各有所长,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它们。  相似文献   

19.
谈谈读写结合的“读”与“写”海林市第二小学宁桂芬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任务之一。从古至今,学子求成,大都在文章上。我们今天的教学,当然不同于过去,但学好文章,教好文章,写好文章仍然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能否学会写文章,是其...  相似文献   

20.
"教后反思"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但一些教师对此存在着应付心理,虽然"教后反思"的栏目写得很满,其实没有真正从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因此,探索有效进行教后反思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