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送东阳马生序》为元末明初的散文家宋濂所作。宋濂(1310—1381),字景濂,浙江浦江人。少年时期,他家境比较贫寒,但能刻苦求学,读了很多书。后来应朱元璋的征聘,在明朝做过十多年的官,是明朝开国的主要文臣之一。《送东阳马生序》是洪武十一年(1378年)宋濂在南京送马生归东阳省亲时写的。文章以简洁生动、朴实流畅的语言,描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克服困难、刻苦求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教材《送东阳马生序》的几处注释欠妥,值得商榷。一、至舍舍,课本原注:学舍;现注为:客舍;王兆国在(《辽宁教育》(1980年第8期(上译为:“到了下处”,并认为与后文的“逆旅”是同义词;还有的把“至舍”译为“到了(宋濂)家里”。以上解释都不合情理。宋濂游学从师,“从师”是到老师私人家里,不是进学校,无所谓“学舍”;这里先用“至舍”,紧接着用“寓逆旅主人”,后边又有“同舍生”,可见并非古汉语中的“同义异文”,所以“至舍”和“同舍生”的“舍”不是客舍或旅店;文章刚写宋濂游学从师的情况,又解释为“回到(宋濂)家里”更是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3.
一、《元史》的成书经过被列为二十四史之一的《元史》,二百十一卷,明初宋濂、王祎等人撰。此史与其他历代正史有一点明显的不同,就是成书十分仓促。它分两次修成,加起来也只用了三百三十一天。洪武元年(1368),即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王朝的当年十二月,他就诏令儒臣利用元朝遗留下的实录等史料,准备撰修《元史》。  相似文献   

4.
越人抓鼠     
<正>根据宋濂《燕书》中的故事改编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青萝山人。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一生著述甚丰。《燕书》四十篇中,除个别篇目的文旨不尽人意外,绝大多数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元末社会的污浊现实。从内容上看,涉及治国、治家、治学、立身、处世等诸多方面,尤其着力于道德修养的劝勉。原文: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鼠呼群  相似文献   

5.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丛刊》)。这是一篇赠序,是勉励之辞。在这篇赠序里,宋濂着重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感情深沉殷切,作者运用对比、比喻、联想等手法,叙议结合,彰显独具魅力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6.
宋濂(lian)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的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竟下起了鹅毛大雪,道路都被积雪塞住了。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  相似文献   

7.
文学、影视作品中的刘基(刘伯温)是"神一样的存在",俨然姜太公、诸葛亮(当然也是被神化了的)再世,神机妙算,甚至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历史上真实的刘基除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之外,文学才华也非常出众,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而《郁离子》一书,集中体现了他在寓言文学方面的成就。在《蜀贾》一则中,刘基先讲了一段三个卖药人的故事:一个专卖便宜的烂药,门庭  相似文献   

8.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劝学文章,解放以后—直被选入中学和中师的语文教材。宋濂那种不辞劳苦、不避艰难、不计客观条件、刻苦顽强的求学精神,对广大青年学生确实有深刻的启迪和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别人借也就不难了。宋濂借书明朝有一位叫宋濂的人,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书。宋濂为了学习知识,常常借书读。许多富有的人家藏书很多,但是都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相似文献   

10.
德国作家歌德(1749—1832)、席勒(1759—1805)的作品早在本世纪初与二十年代就先后进入中国,从小说、诗歌到戏剧,甚至连童话也没被忽略。 歌德和席勒的戏剧被介绍过来的时间,集中在二、三十年代。歌德的《史推拉》和《克拉维歌》,汤元吉译,分别于1925和1926年出版。《浮士德》的郭沫若译本(第一部)1928年出版,周学普的全译本于1935年出版。1934年还出现过原作的故事梗概《浮士德》  相似文献   

11.
信用的力量     
<正>古语云:"人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这都是在强调信用的作用。元末明初的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他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立即告诉宋濂以后可  相似文献   

12.
宋濂是站在历史交合点上的大文学家,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对整个明代文学具有奠基性的导向作用。明代文学的走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明代文学的特质、与前代文学的差异以及对后代的文学的影响。宋濂《文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它集中地表达了宋濂的文学思想,又代表了宋濂散文的高度成就。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文。八股文在结构上的奥妙隐含在宋濂的《文原》之中,因而宋濂通过这篇文章影响了明代士子,进而也启迪了清代文人。  相似文献   

13.
《元史》成书已有六百多年,经明、清两朝到现在有了多种不同的版本。按刻印先后,概述于下。洪武本洪武三年(1370年)七月,第二次开局修篡《元史》竣工,当年十月十三日,宋濂在《元史目录后记》中说:“今镂板讫功。”这就是《元史》的祖本,通常称为洪武本。可能是因为急于求成,脱稿才及三个月,就已“镂板讫功”,难免粗疏,易致损阙漫漶。以后南监又因陋就简,并未重刻新  相似文献   

14.
一危素(公元1303—1372年),字太朴,号云林,金溪人。他的一生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元中后期。他少通《五经》,明初大儒宋濂说他“年十五即通《五经》大旨,据座为人师。①”至正元年(1341年)为经筵检讨,修宋、辽、金三史及注《尔雅》。官至参知...  相似文献   

15.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写给他的同乡后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写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义乌)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为他写了这篇赠序。  相似文献   

16.
<正> 吕复(1332——1394),字仲善,号易窗,谥文恭,江西兴国人,是明初为搜采元史资料及编纂《元史》付出过艰巨劳动、立过汗马功劳的史学家。由于种种原因,却一直鲜为人知。 吕复功敏笃学,才华出众,精通易、诗、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文史知识渊博。元末,刘基出游访贤,曾到兴国专访过吕复,但吕复不愿为元统治者出仕效劳。直到明初,才由开国文臣之首、大文学家宋濂及谋士刘基荐举为国子典膳。 朱元璋即位后,立即诏贤编纂国朝《元史》,命宋濂为修纂总裁。但由于“元统以后,  相似文献   

17.
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欧洲处于黑暗时代,几乎没有什么数学和数学家可言.直到菲波那契诞生,欧洲数学才出现了希望之光.菲波那契(1170?——1250?),出生在意大利的商业中心比萨城.其父莱昂纳多·邦那乔在此经商,以后又担任海关管理人员.所以菲波那契又被人们称为“比萨的莱昂纳多”.他从年轻时起,就常随父亲到地中海沿岸和北非各地活动,以后又单独到埃及、希腊和叙利亚等地旅行,接触到阿拉伯和东方数学文化,学到了经过阿拉伯人改造过的印度数码及其计算方法.1202年,他从东方游历回来不久,发表了著名的《算法之书》(以前曾被误译成《算盘书》.该书封面上即印有九个印度—阿拉伯数码,并说:加上阿拉伯人称作“零”的符号0,就能写出任何数.以后他又著《实用几何》(1220年)、《象限仪书》(1225年)等数学书.他的这些数学著作,成为以后200年中欧洲人学习数学的主要教材,使得印度—阿拉伯的数码及其算法,推广到整个欧洲,逐渐改变了欧洲数学落后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媵人持汤沃灌”一句话,对句中“媵人”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9.
黄世仲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民主派中首屈一指的小说家。他在广州辛亥光复后被陈炯明以莫须有罪名枪杀,他的名字不像近代一些著名小说家那样彰显。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颜廷亮所著《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生涯考论》一书对黄世仲冤案作了详尽的考辨,对黄世仲作品在近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了更充分的论说,是近代文学研究界有关这一论题的代表性成果。《宋濂年谱》系徐永明所撰,它吸收了既有宋濂年谱著作的优点和长处而更为丰赡、完备,征引广博,纪事繁富,是一部集宋濂年谱大成的新著。  相似文献   

20.
论宋濂的诗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濂是明代著名的开国文臣、文坛领袖。本文对宋濂的诗学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论析,认为其诗论本乎《文心雕龙》。文章探讨了宋濂的论诗总纲、诗学本质论、诗歌创作论、诗歌风格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