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学校把儿童的全部时间占据,使他们失去了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了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使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了。"陶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传统语文教学存在的弊端。众所周知,语文学习是一种养成,一种熏陶,一种浸染,一种生活,一种经验。"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  相似文献   

2.
正我斗胆建言,我们能不能先不急于谈种种时尚的新理念,能不能先从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箴言去反观我们的教学——也许,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正途就藏在人人共知的常识之中。"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刚听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便觉得这是典型的夸张句,是在刻意突出语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然而,随着生活阅历的加深和对语文教学的实践思考,我越来越觉得这一句平实的描述,道出了语文的内涵,没有丝毫的  相似文献   

3.
美国教育家华特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概括:“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经典的概括,一是就语文学语文,没有拓展我们语文学习的时空,没有意识到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语文教材的选编,投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结果还是不能事如人愿。二是把语文与生活两者简单地划等号,认为只要有生活就是学语文,只要有活动、有实践,就是学语文,错解了华特的表达,丢掉了“外延”二字,外延相等,不一定内涵也相等。语文就是语文,绝不能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当然,这些错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们的语文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4.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已成为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处处皆语文,只有使学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才会在生活中关照自己的语文学习,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认识生活、感悟生活,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根,只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根深蒂固,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美国教育家华特也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根,只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根深蒂固,才能长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本并不是语文教学的全部。陆游说:"汝果要学诗,工夫在诗外。"美国教育家怀特说:"语文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陶行知先生也告诉我们说:"生活即教育。"这就提醒我们,"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  相似文献   

8.
何峰 《大学生》2013,(9):41-41
正"故事"有时是一种局限,比如有被害者心态的人,会错过与别人真诚交流的机会。但"故事"也可能是一种解放和动力,比如当孩子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被鼓励和认可,从而更加相信成功和认可都是自己可以通过努力而改变的。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故事"中。我们甚至不能够选择我们要生活哪一个"故事"。我们脑中的"故事"在我们每天的生活中一遍一遍地回放着,不断被强化。我们通过这"故事"去理解世界,决定如何行为。对我们来说,"世界就是这样"。我们就像生活在水中的鱼,浑然不觉水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教育均衡是当前教育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然而,目前研究中所关注的教育均衡依旧只是一部分人的"均衡",不能从根本上体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真正内涵.因此,我们主张从全纳教育的视角来分析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拓展教育均衡的内涵和外延,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获得真正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闫淑姣 《考试周刊》2013,(57):52-52
<正>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自身社会化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课程。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然而,我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  相似文献   

11.
从"大语文"的角度来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学习的天地就有多么广阔,生活才是真正广阔而丰厚的"大语文"天地。语文教学实践也证明,语文学习不能只依赖于课本,而应紧紧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张荔荔 《教师》2013,(12):55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一般认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作为语文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的外延也应该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从"生活"入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的天地异常广阔,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的电视,也是我们语文学习者不能忽视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注重这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的学习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轻松进入语文学习的殿堂。  相似文献   

14.
“随机”,辞典里的解释是“随着时机”;“机”,指机会、时机。“随机性口语交际”,也就是指随着一定的时机,抓住一定的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口语交际。就外延上来说,它包含课堂内、生活中的随机口语交际训练;就内涵而言,它又包含有情境创设、兴趣激发、敢于表达、学会交际等随机训练过程。为什么要抓住“随机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呢?首先,这是由人际交往的特点决定的。口语交际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后又要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凡是有人际交往的地方就可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这是由母语学习的广泛性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  相似文献   

15.
我们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知道:大量而有效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大量而有效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积累,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在写作文时视角能更独特,有话说,有词用。除此之外,阅读好书,可以让学生在人格上受到先哲圣人的道德熏陶,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重要意义。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能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且,我始终相信一句话:"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在任教小学高年级语文时,我一直在思索怎样通过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众所周知,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也出现了明显的两级分化现  相似文献   

16.
正不管家长们接受不接受,看电视总是很多很多孩子喜欢甚至痴迷的娱乐形式。绝对禁止孩子看电视肯定不是一个好的办法。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引导,合理疏导。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语文课程标准》又明确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开发电视节目这一语文学习资源,因势利导,让学生们避害趋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的天地异常广阔,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早已深入到千家万户的电视,也是我们语文学习者不能忽视的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只要我们语文教师注重这种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生的学习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轻松进入语文学习的殿堂:  相似文献   

18.
最新版的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能力",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虽然很多人知道有"语文能力"这个词,但对其外延和内涵所知甚少。而弄清其外延和内涵,对指导学生学习、提高语文素养有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高自己的教学也是意义重大。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必须很清楚地知道其外延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美国教育家华特曾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他告诉我们,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隔膜,让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亲密接触,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传授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引入"生活的活水",让课堂的死水得到新的生活源泉。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一切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所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生活的主体。老师在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和生活碰撞的火花,用开阔的视野观察我们生活的大千世界,调动我们  相似文献   

20.
与众学科相比,语文是生活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这就意味着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不能局限于课本当中,更应该使"语文生活化,生活化语文"。语文的外延可以说就是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