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了创业经济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总结了国内创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国际经验谈了几点思考,认为发展创业教育是发展创业经济的关键环节,全社会应重视创业教育,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营造适宜创业的社会氛围和有利于创业的制度环境,加快体制改革的创新步伐,促进创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柏英 《成才之路》2009,(34):I0007-I0008
在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今天,面对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教育者的我们是坐以待毙,还是积极求变?转变学生的传统就业观念,加强学生创业意识,实施创业教育,引导毕业生自己创业十分必要。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才能让中职毕业生真正加入到未来社会的创业者行列当中。  相似文献   

3.
黄忠东  陶媛 《江苏高教》2021,(12):40-51
情感在创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当今创业教育仍以发展认知、传授知识为主,情感因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重视,这无疑会影响创业教育的内容、质量和走向.情感作为人类认知、决策和行动的重要推动力量,对创业产生重要影响.在高度复杂和不确定性的创业活动中,情感比认知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而且积极情感预期以及高情商人士更容易创业成功.情感教育对创业认同的形成、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创业渴望的增进,以及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容忍度的提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扩展模型和因果关系模型开展创业教育与创业情感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教育与创业激情、创业灵感、创业心智、情感能力之间具有正向关系.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创业教育对移情能力、情感弹性、气质性乐观等情感变量的影响,以及创业教育对创业消极情感的影响.教育实践者应将情感教育融入创业教育课堂,通过体验教学和创设真实创业环境开展创业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4.
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积极搭建高校创业平台,构建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是21世纪中国高校面临的重大历史使命。创业导师建设是创业教育的关键,分析创业导师的作用和现状,积极探索高校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刚刚起步,很多理论与实践问题例如创业教育的内涵、创业教育的意义、创业教育的内容及创业的政策扶持等,亟待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教材是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教师要分析教材的名称、内容、逻辑等,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符合学生学习又能实现能力培养要求的优质教材,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创业教材种类繁多,如何选择,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采用传统的传授式教学还是实践教学,创业都是可教的,但同时也都是在特定意义之上的,它之于人性的特点,之于创业教育内容的选择问题,之于创业教育方式的构建问题等。基于此,创业可教的意义在于塑造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而不是停留在常规教育方式对创业知识的教授上,并且也不意味着特定的创业教育一定产生相应的创业行为。创业教育应该是基于经验的促进个体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塑造,进而促进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的创业行为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张,大学毕业生待业也呈现增长态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重要方式.但是,当前大学生创业面临着创业意识淡薄、资金不足等诸多问题.为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多方联动,在搭建平台、政策支持、资金融通以及完善创业教育体系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推进大学生积极创业.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对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大学生自身创业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对其自主创业意识、能力及实践的现状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及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基本情况,针对相关问题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创业能有效带动就业,但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存在成功率很低、创业面临无法兼顾学业、项目科技含量低、缺乏创新性、风险评估和把控力度低等现实问题。究其原因,大学生创业缺乏经验和资金支持、大学生创业缺乏高效能师资指导、大学生创业缺乏系统教程指导、创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集体住宿制与创业机制相矛盾、大学生创业尚未与学分制挂钩等是其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国家、地方政府和高校层面出发,构建科学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和创业支持体系,助推大学生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11.
中发[2011]5号文件的出台,拉开了地勘系统改制的序幕。分析职工存在的几种思想状态及其产生的根源,从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改革氛围;建立沟通平台、解答职工疑惑;推进政务公开、建树民主管理的机制;抓住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地勘事业;以人为本,提高职工素质;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几个方面入手,多举并用,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协商民主具有破解村民自治"四大民主要素"发展失衡,纠正村民自治中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主体错位,防止村民自治中村民享有的权利被悬置,克服实践中村民自治制度被异化,破解级差政治信任的结构性风险等重要价值。但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也面临缺乏法律依据,乡村干部积极性不高,自治主体协商能力薄弱和政治冷漠,自治的制度环境变迁等挑战。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协商民主,国家要为村民自治提供法规保障,建立推进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组织工作制度,培育和提高村民的协商能力与热情,适应制度环境变迁,探索推进协商民主嵌入村民自治的适度单元。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从教育方面而言,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发展学校教育的同时,突出发展继续教育,家庭教育,农村教育,提高各类群体的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也是从人学角度探讨发展教育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学激励与新课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教学激励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激励理论的一般规律,采取多种措施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使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高效自主地进行学习,以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实施教学激励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关乎人性的基本要求,对于更新教学观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开发教学资源,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创新,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比较分析了昆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依此为依据提出了昆明市工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1.树立新的科学发展观;2.明确发展重点,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3.改善体制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提高民营经济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4.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支柱产业与朝阳产业;5.实施品牌战略,提升工业优势产业;6.倡导新型的人才评价标准,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元军咄咄逼人的气势和朝廷的荒淫腐朽、卑躬屈膝,宋元之交的士大夫陷入了仕与隐、忠与孝、理想与现实、生死与名节、道德责任与顺乎天命等重重矛盾之中,传统意识受到冲击而趋于淡化。文天祥以其与金石同坚的忠肝义胆为当时及后人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7.
5-9世纪的法兰克社会,是一个处在转型时期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从日耳曼所有制的瓦解到封建所有制的确立,从奴隶制的长期残存到被封建制排挤;从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差别到两者的合流,从自由人、奴隶、隶农之间的差别到他们的合流;从王权有限到王权成为政治制度核心,再到统治者权力在诸子中分配;从自卫队到民军复杂化,从公职人员统率军队直到私人武装的建立;从纳税与不纳税差别到统一纳税,从税收归国库到赋税被领主瓜分;从圣徒屡遭侮辱到教会神圣不可侵犯,从马尔克财产观念到土地的贵族性,以上都体现着日耳曼因素与罗马因素的综合具有漫长性和曲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合唱教学中的基本功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合唱教学中基本功训练》进行解析:1.视唱能力的培养。着重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准和音乐感。2.培养正确的呼吸和发声方法,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3.加强正确的咬字、吐字的训练。通过正确的咬字、吐字与唱歌发声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从而生动形象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4.加强和声训练,要求学生做到能聆听自己的声音,也能兼听他人的声音和效果,调整自己的音准、音色和音量,使自己的声音和集体的音响一致。  相似文献   

1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公共政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根源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然而许多障碍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如何消除这些障碍因素,对最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的必要途径。因此,应该做到改革户籍制度,打破二元社会结构;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规范各类中介组织,拓展农民对外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为了使教科书贴近农村,进行了如下努力:通过服务工农的国家宗旨,确定教科书服务农村的方向;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运动中,使教科书融入农村;在尊重农民并倾听他们呼声过程中,关注了解农村;在教科书多样化过程中,关照农村;在调整农村教学目标过程中,切合农村;在乡土文化传承中,贴近农村。但六十年来也存在着教科书悖离农村的几种情况:对苏联教科书的过度模仿,远离了中国农村实际;对直接知识的过度强调,偏离了教科书的意义;城乡教育差距加大了教科书在农村的教学难度;过分让渡教育权力给农村,损伤了教科书的统一性;农村地方课程开发不善,降低了教科书在农村的实效性。反思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教科书适切于农村的发展历程,需有整体性思维,营造教科书在农村教学的良好环境,加大教科书在农村的二次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