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依纵向历史角度概括可分为四个时期:二十年代中期、十七年时期、新时期(上)、九十年代。对各个时期的乡土文学的总体特征及重点代表作家作品作以介绍。其中二十年代中期部分重点写本时期乡土小说的共同特征。十七年部分重点写赵树理、孙犁两位作家作品的艺术特色。新时期(上)部分重点写刘绍棠、汪曾祺的创作。九十年代部分重点写新乡土小说的“新”。  相似文献   

2.
顾晓红 《现代语文》2007,(12):58-59
十七年文学创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但创作成果不甚理想。本文从创作主体即作家的因素分析入手,重点分析作家的文化水平、创作态度及创作心态对其创作的影响。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创作主体的失落,使十七年的文学创作缺少了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王文胜教授的《在与思:‘十七年文学’现实主义思潮新论》,主要探讨“十七年文学”现实主义思潮的流变、作家的创作转型、十七年文学中的创作悖论这些最容易看出十七年文学景况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的文学生产处于高度的组织性和计划性之中,这个时期权力场对文学场处于支配地位。对于该时期德国文学译介而言,其特殊之处在于彼时德国作家的构成复杂,权力场需要考量政治立场、创作倾向、文化资本等多个因素。那些在政治立场和创作倾向等方面都符合权力要求的东德作家得到了充分的译介。而那些政治身份、政治立场和创作倾向并不完全符合权力要求的作家,权力场对其作出了区别对待,出现了文学评价很高而实际译介较少的情况;还有如霍普特曼这样的特例,霍氏在纳粹德国时期的表现颇受批评,但其拥有的巨大象征资本反作用于权力场,使其依然得到较高的评价,并有作品在该时期出版。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十七年"时期(1949—1966)是当代文学的初建和发展阶段,在题材上普遍重视当今社会和现代史上的重大题材;在人物塑造上,英雄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占有首要地位;在风格上,虽然出现了一批独具风格的作家作品,但由于强调文学观念与创作方法的统一和一律,影响了多种风格和不同流派的竞争。"文革十年"时期(1966—1976)是当代文学最萧条的时期,在作家方面,大多数作家受到无情打击,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但也有少数作家成为了"四人帮"的政治工具;在作品方面,有些创作走上了歧途,  相似文献   

6.
政治阉割、角色转移和污名替代是十七年短篇小说(也是十七年文学)处理性欲的三个最主要的叙述策略,折射出作家们复杂而无奈的创作心态。对这些叙述策略和创作心态的剖析就是一种历史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人民文学"作为一个独特的专用名词,是解读十七年文学的重要切入点。"人民文学"要求作家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进行创作,它具有下述突出特征,即题材上的"写工农兵"、创作主体上的"工农兵写"和美学风格上的理想主义和崇高壮阔。但"人民文学"也明显地存在着历史的局限性,总结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经验,正视"人民文学"的历史价值和局限,对我国今后的文学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时代共名下的“十七年学”、“个人化的隐性创作”,从拷问历史到肩负社会责任的“新时期学”和“体现个人话语和心灵告白”的九十年代学,比较明确地在学本中显露出了在时代共名状态下和个人化的作家创作中体现出的作家心路历程-从忘却自我到心灵告白。  相似文献   

9.
本认为,单一的社会政治层次构成十七年学的基本形态,但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又有不同的表现,即“时代颂歌”,对新生的祖国和使祖国得以新生的党和领袖的热情歌颂;“英雄传奇”,以历史创造和胜利自居的一代人对自己历史现实的复述;“现代神话”,在创造“神话”的时代出现的以虚拟、夸饰为特征的学创作;“枯萎之花”,时称“干预生活”的学,突破禁区、揭露矛盾、描写人情、表现人性的创作。中国当代学带着强烈的政治功利意识、带着为新时代呐喊助威的使命感、带着对伟大革命胜利的自豪感、幸福感和对未来前途的狂热幻想而步入十七年。以《在延安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所阐述的理论原理为依据,十七年学运动充分体现了新中国学的鲜明时代精神和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的发展方向。毋庸讳言,随着政治越来越明显地指导和干预,加之创作主体受传统化意识和既定思维模式的影响,学在过多的批判运动中不断失落着创作主体的艺术个性,在强调反映新时代精神的同时,有意无意地贬低了自身的独立价值,对社会生活反映得直接、浅薄,甚至失真、矫饰,使创作中的理性因质逐渐排斥了创作主体情感的自然流露,失却了对人的本体真实的追求和对生活复杂性、丰富性的审美愿望。当然,在十七年中的某些时候,由于政治环境的相对宽松、作家艺术良知的发现和对现实主义的执,学创作曾出现了百花斗妍、丰富多彩局面,留下了一些名篇佳佳,但可惜稍纵即逝、昙花一现。纵观十七年学的发展,单一的社会政治层次构成其基本形态,但在不同时期和阶段又有着不同的表现,下面具体对这一态势做些观照和梳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上,“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同样以历史为题材,但是却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创作形态。在以传统历史小说的代表“十七年”历史小说与新历史小说的比较中揭示出新历史小说独特的创作情态,继而探索贯穿于新历史小说创作中的叙事方法的颠覆性。叙事话语的颠覆不是作家哗众取宠的偶然创作个案,而是特定的现实语境给予了作家探究历史的独特的切入点,而这其中的主旨即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尊重及人性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1.
毕业设计中可以运用组合创造技法、移植创造技法、替代创造技法、变革创造技法、逆向创造技法、信息创造技法、仿生创造技法、机遇创造技法、列举创造技法、蜘蛛网技法等创新设计方法。掌握这些方法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文化创新给予支撑,作为文化创新核心之一的出版创新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文章从出版创新的思想支撑——出版创新观的创立立论,阐明出版创新观创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创作态度论和创作思维论是苏轼文艺创作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作态度论方面,他从坚持个性独立出发,坚持自由创作;他还提出自成一家,标举创新精神。创作思维论方面,他的"静空"观、"游于物外"、灵感论等观点中,包孕着很多有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论创新     
创新既有语词意义,又有概念意义,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根据创新的广阔性,不能把创新仅限于经济学范围之内,凡是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经过思维活动或者实施行为能产生有价值的新成果的活动都是创新。创新成果分为观念成果和再造成果。发明、发现、创造都是创新,但它们取得的成果是观念成果,是不完全创新。不完全创新有科学价值,但对人类社会没有实际贡献。完全创新是将观念成果继续推进,纳入实施轨道,从而产生再造成果并争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活动。  相似文献   

15.
动静结合作为我国古诗词创作常用的传统艺术创作方法,它的表现方式主要有以静衬动、以动衬静、以动衬动、动静互衬四种,被我国古代诗人在其作品中广泛而巧妙地运用,创作出了"妙合无垠"的艺术境界及艺术审美效果,充分体现出动静结合手法绝妙的艺术表现力,因此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佳作,成为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必将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创作学角度提出一个新概念“创作介体”,这是以往文艺创作与文艺研究中所忽略的,却是中国文艺的一大特色,并对文艺创作和研究产生着深刻影响。以近年重庆文艺创作实践与经验为例,来论证“创作介体”对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载体、创作受体四个方面的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贺拉斯是罗马帝国时期的文艺理论家。他提出的古典主义创作原则,开启了长久统治西方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文艺理论著作《诗艺》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文学创作论,内容涉及创作主体、创作客体、创作原则、创作过程等方面。贺拉斯的文学创作论,对指导文学创作实践,推进文学创作论的研究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沈从认为学创作是个人自由创造,是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的审美观照和独立思索;是经过主体生命体验注入了主体生命的客观化、对象化创造。他以敏锐的艺术直觉和敬业的职业道德,认识到学创作离不开主体人格的高扬,离不开主体生命在现实生活的真诚投入。他的学创造观,揭示了学创作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20.
创意能力是广告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广告产业的本质就是创新,为客户创造新价值。创造的源头在广告创意部门,创意不仅是广告产业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也是广告产业赖以生存的土壤,没有创意,广告产业什么也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