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沈从解放后沉默了许多年,在历史博物馆默默无闻地做着登记、保管物的工作。每当有人去看他,沈从往往显得很热情,说起他发现、保管的心爱物,则如数家珍。但问及“可还在写作”时,沈从“三缄其口”。这种微妙的局势,自然被编辑们发现了。他们知道,那阵子要请沈从重新拿起笔来是很难的事。  相似文献   

2.
通过沈从对人生、“生命”的基本认识入手,分析他对人性的独特理解,论述沈从关于学表现人性,表现对“生命的明悟”这一基本学观念。  相似文献   

3.
建国后沈从文对鲁迅的评价及其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多有论及鲁迅的字,尽管建国后比建国前要少得多,但仍可以发现。他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继1947年底发表《学鲁迅》一之后,再一次出现了重大变化。一方面,沈从已经自觉地把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纳入到时代的主流话语体系中;另一方面,仍有他的独到之处,即表现出一种复杂难解的形态。探究建国后沈从对鲁迅的认识和评价,我们不仅可以把握到他的真实心态,而且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的两位学大师之间的关系,也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4.
在人们心目中,沈从天生就是一个咏唱抒情牧歌的诗人,他的重要创作总是离不开爱与美、弥漫着梦幻般的神秘情调,也许把沈从称为浪漫派作家并不为过。沈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但湘西世界并不是一个远离现代社会的现代“桃花源”,那是一个原始民族遗风与封建宗法关系并存的社会,而30年代都市“现代明”的侵入,推动了湘西社会朝现代化的演进。《萧萧》是沈从最富有写实意味的作品之一,但它分明让我们产生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静谧·和缓·永恒--沈从文小说的叙事时间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时间是作家在本叙事中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层面,解读沈从的叙事时间的特色,我们可发现,他通过对湘西世界的整体性的回忆,来展示湘西地带的一种人性美、人情美的永恒,并运用减缓与停顿手法,来展现他的湘西叙事中的静谧、和缓的特色,强调他的田园诗般的叙事视角。但这种叙事时间的取向正反映了沈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名学批评家司马长风曾这样评价沈从先生及其作品:沈从在中国有如19世纪法国的莫泊桑或俄国的契诃夫,是短篇小说之王;中长篇小说作品较少,但是仅有的几篇如《边城》、《长河》等全是杰作。的确,在中国小说创作这座百花园中,沈从的作品无异于一道亮丽的风景。纵览他的所有作品,平凡的人物、平凡的梦、平凡的坎坷、均表现出一种不平凡的美。尤其在表现人性方面,他更是倾注心血、热情和智慧。这不仅体现在他一系列浓郁的乡十小说中,而且在他其它题材的小说中也有所显现。比如《菜园》即是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沈从是位多产作家。他的散比起他的小说,更能表现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沈从的散精品当数《湘行散记》、《湘西》两本书:栩栩如生的人物、真实的历史感受、幽妙舒放的意境、深沉隽永的探讨,犹如一幅幅风俗画,展示了湘西独特的风貌。他的作品具有显的化历史指向和深厚的化底蕴,对后来的湘籍和非湘籍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高中第四册课本中选登了沈从的《边城》节选部分,同学们得以从中了解沈先生笔下的湘西,品味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沈从的寂寞》是汪曾祺所写,作为沈从的学生,他更加熟悉沈先生的作品和人格,我们可以从阅读中加深对课的理解,拓展对人生对人性的思考。[编按]  相似文献   

9.
温泉 《现代语文》2006,(3):100-101
三十年代的中国现代学批评史上,有这样一位批评家,他以作家的身份出现而又以批评家的身份为批评界所瞩目,与同属“京派”的朱光潜、李健吾等批评家比较起来,他不是“纯正的”批评家,甚至没有自己的批评体系,但他以一种独特的批评角度与批评方式,给批评界带来一股清新、素朴之气。他就是沈从。本欲就沈从对“海派”的学批评,探讨他对学商业化的忧思与抗争。  相似文献   

10.
通过沈从对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以及学与现实人生关系的理解,分析论述沈从具有同“五四”学革命的思想启蒙精神一脉相承的学功利观,并指出正是他独特的化选择导致了他在创作上远离了当时的学主流。  相似文献   

11.
沈从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他的创作题材非常广泛。然而,在沈从的全部创作中占有突出位置和最引人注目的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他的作品描写湘西独特的自然风物、人情世态,展示了湘西普通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形式,及其在时代的大力挤压下的扭曲与变形,讴歌了湘西底层人民身上朴素的人性美和道德光辉。  相似文献   

12.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攻草书隶书,也善画画。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他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  相似文献   

13.
沈从自我发展的人格世界中始终纠缠着两种人格现象,即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沈从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包括其对男性的审美定位,男性群像对两种人格现象拥有的表述权,早年的行伍生活与后来的城市生活是他人格世界形成的基源。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课本中节选了沈从的名作《边城》,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笔以为应当引导学生解读《边城》命,唯其如此,才能领略这篇传世佳作无与伦比的美。重读沈从的《边城》,又一次被它的魅力所折服,一种全新的感觉漫上心头,用七个字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5.
沈从是名的多产作家。他笔下的湘西小说是一幅幅清淡的山水画,是一曲曲悠远的牧歌,浸润了作的化理想。分析沈从不同时期的有代表性的小说,我们可以观照他化选择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及其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地的山水都在向一人倾斜,车过桃源,傍沅水曲折上行,你便仿佛一头闯入了沈从的领地:白浪滩头,鼓棹呐喊的是他的乌蓬船;苍崖翠壁,焰焰欲燃的是他的杜鹃花;吊脚楼头,随风播扬的是他热辣而沙哑的情歌;长亭外,老林边,欢转迎迓的是他以生命放飞的竹雀——如他在《边城》中一咏三叹的竹雀。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著名作家中,沈从文先生的书法是很有名的,尤其是他写的章草,深为书法爱好者喜爱。他一向视书法于自己只是件好玩的事情,从没想到卖字牟利,哪怕是在西南联大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他宁愿为生活东奔西走也没卖过一幅字。只是有一次例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沈从文传记有三本,一本是他的自传,另外两本是金介甫和凌宇写的《沈从文传》,这三本著作既有共同的史料运用的特点,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笔者选取了1981年12月人民出版社的《从文自传》,1994年7月时事出版社的金介甫的《沈从文传》,2003年北京十月出版社出版的凌宇的《沈从文传》,浅论这三本传记史料使用的相似点:都记述湘西的大量史实,都写了沈从文前二十年的生活经历,以及这三本书运用史料时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9.
反问     
反问刘石庵是清朝乾隆时有名的书法家,他致力于独创,形成丰腴厚重的独特风格。刘石庵有一个学生,是另一位书法家翁方纲的女婿。翁方纲的书法讲究“笔笔有来历”,处处以古人为典范,不像之处,便认为是败笔。有一次,女婿问岳父对刘石庵书法的看法,翁方纲不以为然地说...  相似文献   

20.
沈从的散以湘西苗族风情这一新鲜内容做题材,写了苗区中下层民众的生活、情感和作的人生感悟,带给我们以全新的感受,他的散因此而具有新颖生动的特色,是中国新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