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示:天显现出某种征象,向人垂示吉凶祸福。《说文》:“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后来引申为告诉,教导。“示”作为部首多表示“神事”,“征象”义,都与“神灵”有关系。如:神:天神。《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社:传说中的土地神。《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后来作为祭祀社神之所。《礼记》:“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祖:祖庙,奉祀祖先的宗庙。《说文》:“祖,始庙也。从示,且声。”祀:祭,永久祭祀。《说文》:“祀,祭无已也。从示,巳声。”祝:祭祀时司祭礼的人,即男巫。…  相似文献   

2.
形天是开题氏的祖先;“开题”即“形题”,也即“雕题”或“形天”。形天神话的背景在今甘肃西和县仇池山、洛峪镇一带,“奇股国”乃“形天与帝争神”之地。“奇股国”、“武都”之义大体相当,其得名与形天有关。  相似文献   

3.
“君权神授”、“天赋人权”和“人定胜天”,从历史系统论历史哲学的角度论,实质是人与天亦即系统与环境的依从关系的合理扬弃,以至于极化的问题。远古人类认知、利用自然的能力弱,对“天”恐惧、依赖心理极大,而后到中国的汉代、西欧的中世纪,继承了畏“天”依“天”的一面,“君权”靠神授,但同时极化、一滥用天的名义,神化君权、教权;近代,合理地扬弃,以人权否定神权,强调“天赋人权”,将人权自然“神”化、天然合理化,但后来发展到极端,滥用自然赋予的人权,极化为“人定胜天”观,恶果累累。人口超载,环境污染,等等,令当代人类重新重视人与天的和谐关系,即系统与环境互相依从的系统原则,可谓在历史进程、历史哲学观中一种新的扬弃,否定极端化,在宇宙嵌套观中“复归”远古的某种态势,但系统与环境依从关系的内容、事件已是全新的了。  相似文献   

4.
论商代“神人以和”的审美风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民族是一个“率民以事神”的民族,它具有早期民族泛神的共性。青铜礼器的善面纹和其他纹饰怪兽食人母题,大量存在的牲祭现象以及哮风飞等等,无一不凝聚着商代人尊神事鬼的民族特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神人以和”审美境界的刻意追求。“精人以和”的境界体现了媚神与自娱的统一,即主体在媚神的同时也获得了心理上的平衡与情感上的愉悦。  相似文献   

5.
“示”的本义,自从许慎于《说文解字》中释为“天垂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凡示之属皆从示。(?),古文示”之后,诸家学者竟相探求。有人同意许说,有人表示存疑,有人持以否定态度。总之,时至今日,似乎还处于两可之间。读了研究者们的论著,很受启示,也想试着探索一下究竟,拟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起。  相似文献   

6.
我班有四大“神仙”。“笑神”于秋雨,不知愁是啥滋味,整天嘻嘻哈哈的,立志要当滑稽大师或小品演员;“动神”许鹏程,没有一刻安静的时候,可谓动感十足;“痴神”刘正杰,你和他说事他老是走神儿发呆,似乎总在琢磨着什么,想要发明什么;“歪神”嘛,就是鄙人啦!我喜欢对别人、对各种事情作出评论,我的理论总是很独到,但他们总认为是“歪...  相似文献   

7.
第一步 谈尊师 背景 九月初的一天,张佳丽像平常一样上网搜索资料。教师节快到了,她计划开一次以“尊师”为主题的班会。想到“神六”即将升空,张老师灵机一动,能否从“神六”中找点灵感?  相似文献   

8.
贺杰 《中学理科》2006,(8):29-29
在化学反应中,“参加”与“生成”的理解对于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同学来说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特别是在条件有些隐蔽的情况下,更难准确地把化学反应中“参加”与“生成”的物质找出来.现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从好 《学语文》2013,(5):9-10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明确提出了文学赏鉴方法:“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那么,散文教学中如何应用刘勰提出的“沿波讨源”与“披文人情”的方法进行最有效的教学呢?散文的教学其实就是带领学生赏析散文的过程。目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是由“形”到“神”。也即由“采”到“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散文,要点在于能从散开的“形”中找到隐含的“神”。要抓住散文的“神”就要从散文的“抒情、描写、议论”的词语人手,还要注意品味散文的开头、结尾和寻找线索、找准文眼、提炼主题。阅读散文的步骤是:搭好骨架找文眼,透过眼睛看灵魂。  相似文献   

11.
“以载道”的口号是否值得去听姑且不论.单是那个“载”字就有大道理。载道、载事、载情、载理,以及载善载恶,载是与载非,载美与载丑等等,都说明“”仅仅是工具,没有无前提的独立存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什么具体事都不做只是当“专业作家”、“专业诗人”,或是专门以舞弄字本身为业为趣.都是世上最无用的人。越是出名,越说明世界已经贱得可以。  相似文献   

12.
“差生”在一些老师的眼里是不受欢迎的“丑小鸭”,我班就有这么几位,他们上课不守纪律,不认真学习,个个调皮捣蛋,天天起哄闹事,搅得我心烦意乱,闹得我坐立不安。为了管教好这几位“差生”,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或娓娓而谈,或严厉训斥。可效果怎样呢?他们也有悔改之意,可过不了几天,就外甥打灯笼——“照旧”了,唉,“差生”真是朽木难雕!“差生”,正如歌里所唱的:想说爱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礼起源于把神与祭祖。《说文》中讲:“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I-?,。亦声,,古文礼。”王国维说:“盛玉以奉神之器谓之若丰,推文而奉神人之酒醒亦谓之因,又推之而奉叩之事、通谓之礼。”①郭沫若认为,“礼是后来的字。在金文里,我们偶尔看见用丰字的。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盘庚篇》面所说的‘具乃贝玉’,就是这个意思。大概礼之起起于把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为对人,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各种仪式。”②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礼起源于原始巫…  相似文献   

14.
王前凤 《学语文》2005,(6):56-5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指出:“怎样做的事。就应当怎样教。譬如游水的事,应当到池沼里学习。不应当在课堂上教授。倘若只管课堂的教授。而不去学习。即使学习好几年,恐怕一到池里,仍不免要沉下去的。”陶老的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为此,近几年。我尝试了一种“读”“写”并行教学法。  相似文献   

15.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16.
绘画离不开形象,因而,在中外古代的绘画作品中往往都以客观形象为自己的追求目标。随着绘画的发展,绘画已不能满足单纯的外在形似,开始追求物象的本质特征。东晋的顾恺之首次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著名论点。后来,南齐谢赫在“六法”中又提出“气韵生动”的要求。自此以后,“以形写神”、“以神写形”、“形神兼备”、“不似之似”等都是中国画有关“形神”问题的重要论点,并成为中国绘画理论与创作实践的中心问题。一、“神”的客观性那么,“神”究竟是什么?它和形的关系怎样?按照现在一般的解释:“形”和“神”的关系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形是外在的、表象的、具体的、可视的;而神是内在的、本质的、抽象的、隐含的。形无神不活,神无形不存,说明只要有形的存在神也就在其中了。那么中国画论中还要千百年来侈谈“写神”干什么?看来问题并不如此简单。“神”不但是客观的而且是有象的。物象一方面有它外在的形象,如形状、色彩、肌理、明暗、大小,同时又有一定的神态、相貌,如波动感、力象、生命的活力等。从绘画的角度讲,决非有了形的外壳就一定有神赖以在其间了。不然,同一个绘画形象怎么会有的“写”出神来,有的没有“写”出神来。很显然,前者一定比后者多写了些什么,或者对形...  相似文献   

17.
杜永道 《现代语文》2006,(9):111-111
问:有时候听别人说“不尽人意”,有时候又听人说“不尽如人意”,究竟应当怎样说呢? 答:应当说“不尽如人意”。这里的“尽”是“都,完全”的意思,“如”是“符合”的意思。“尽如人意’’就是“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在前面加一个“不”,说成“不尽如人意”,意思是“不完全合乎人们的心意”,也就是“仍有让人不满意之处”的意思。其中的“如(符合)’’不能省略,说成“不尽人意”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8.
刘斯洪 《小火炬》2010,(6):20-20
童年的趣事。令人回味无穷:幼年的幼稚,令人捧腹大笑……小时候.我是个淘气又可爱的小女孩。有一次邻居李阿姨从外地出差回来,到我家来玩时炫耀坐飞机是多么痛快。我们听了羡慕极了:坐飞机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呀!突然,我灵机一动:坐飞机不就是坐飞“鸡”吗?这个“顿悟”让我兴奋了好几天。  相似文献   

19.
在成语辨析中,很多人把“网开一面”与“网开三面”完全对等了起来。把“开”都当作“打开”义。甚至某些辞书里的相关解释,也相互矛盾,请看:  相似文献   

20.
报刊杂志中误把“期间”当作“其问”使用的情况并不少见。例如:“10月17、18日两天,苏有朋秘密从西安片场赶到广州,为广州某公司的产品拍广告。期间他因为事先定制的衣服不合身,还专门亲自跑到广州著名商业街北京路一带买衣服,由于事先保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