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的各种现象的感知、情绪和意志的总和,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为我们探讨法律的品格指出了一个非常关键,但长久以来为我们所忽视的视角。从法律的角度理解和谐,其最低标准乃是不存在冲突。即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法律的作用在于防止冲突,而不是别的。法律的防止冲突的作用要求法律应具有以下品格:第一,法律应当是明确的;第二,法律应当是普遍的;第三,法律应当是目的独立的;第四,应当是法律的保守性与消极性。法律的明确性使得人们知道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从根本上减少人们之间相互冲突的可能性。法律的普遍性与目的独立性则使人们能够对法律产生一种天然的信赖感,能够认同法律对冲突的处理结果,发自内心地接受法律的引导。法律的保守性和消极性则为人们消弭冲突、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得人们能够自主发展,尝试从多种途径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表现为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4.
法律素质是人们参与法律活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它以法律意识为核心,以提高法律能力为着眼点,它是人们对法律、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心理以及能力的总称。它是人们探索法律现象,了解法律法规和法律制度,运用现行法律对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及行为进行认识与评估的基础。培养青少年法律素质的必要性从1986年以来,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就连续部署了四次五年普法教育活动。2001年开始的“四五”普法,则明确提出“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目标,即由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法律素质转变,全面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从注重依靠行政手段向注…  相似文献   

5.
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秩序,而良好的社会秩序有赖于各种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有赖于各种规范来协调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道德规范、宗教规范、政策规范、法律规范等都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其中的法律规范是约束人们行为的最重要的手段。因为法律规范具有国家强制性,以国家暴力机关为后盾,所以,法律规范对人们具有极大的震慑作用。既然法律有这么大的作用,就需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学习法律,做到人人知法守法。为此,就需要在全国范围内不断的开展全民普法学习教育活动,使法律不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6.
<正> 法制以强制性为其基本特征,但法制的施行又并非处处以强制为其表现形式。相反,人们对法律规范的自觉遵守是现代法制实现其职能的基本途径。一种法律制度,要赢得人们的奉行和遵守,首先必须被人们理解、信赖、认同和推崇。我们把这种由法律制度凭借其内在依据所赢得的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信度,称作为法制信誉,法制信誉是现代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种法律制度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何,是否能赢得人们的普遍拥护和遵守,主要地取决于法律制度自身。那么,制约  相似文献   

7.
一、法律意识的内涵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它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序以及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等。法律意识属于历史范畴,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法律意识也属于法律文化范畴,  相似文献   

8.
法律价值观,是人们对法律价值的认识和思想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与主体之间价值关系的基本看法。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辨证法分析法律价值观的属性,认为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相对性和绝对性、多元性和共同性、属人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正确认识法律价值观的哲学属性,有助于确立市场经济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法律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
法律环境评级是法律环境理论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关联点。通过法律环境评级 ,可以测定社会的稳定程度 ,社会的治乱变化方向及法律环境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状态 ,使人们对某一区域的法律环境状况有一个清晰和准确的了解 ,从而指导人们的政治经济活动  相似文献   

10.
一、法制观与权利义务观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其法制观念 ,使其以正确的观念指导行为。法制观念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观点和态度的总称 ,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法律的了解、掌握和运用的程度 ,对法律的要求和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水平 ,以及遵守法律的自觉性。正确的法制观不仅表现为对现实法律的了解和掌握 ,更重要的在于对法律精神和实质的理解和认同 ,对法律的优劣依据现实做出恰当的评价 ,还在于将这种认识落实到自己的行为中。法律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律的内容主要表现为权利义务的规定性 ,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1.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表现为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的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法律教学应根据初中生思维、认识发展的特点,围绕法律意识的树立过程中“法律知识教学”“法律思维培养”和“法律实践表述”三个方面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12.
<正>一、法律规范的认知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国家法律规范治理国家。必须让未成年人充分认识法律规范的意义和内容。一是认识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这种规范告诉你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能做,具有指引作用;二是认识法律规范是人们行为及其评价的标准,这种标准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该如何做,具有标准作用;三是认识法律规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违反法律规范就是违背国家意志,要根据违法程度予以相应处罚,具有强制作用。对法律规范的认知,还包括对法律规范的体系认知,要知道国家有  相似文献   

13.
一、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规定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具有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法律是由许多的法律规范组成的。法律规范告诉人们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做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或者必须做哪些行为,不能做哪些行为,以及违反法律规定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法律正是通过其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强制的功能来为人们的生活护航的。它的五大作用分别为:  相似文献   

14.
法律正义,作为一种整体性的社会观念和抽象的社会规则,作为法律所追求的终结价值和至善理想,是一个带有客观性的社会现象。法律正义观念缘起于古代人们对人或神的正义美德的赞扬,法律正义实际上就是人们所期待的古代神或人的正义美德的变迁形态,也是人们对法律的道德基础的内在分析。  相似文献   

15.
法律查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刚需,昂贵的法律咨询费却总是让人望而却步。设计实现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法律查询软件,使用户能够在智能设备上通过该软件免费、快速地查询与法律相关的各类资讯,随时随地即时获取所需信息,解决相应问题,满足用户快捷、方便地查询法律信息的需求,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消耗,从而缓解人们对于法律查询诉求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和,它包括人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现行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人们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人们关于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只有使人们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才能真正树立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地位,因此,为实现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培养新一代“四有”人才,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一、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在改革开放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市场体系逐渐发育成熟。而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是法制经济,…  相似文献   

17.
一、法律和经济学:"馅饼问题"的两个方面 我不是学法律"科班"出身的,对法律的理解,和常人一样,通过学校的相关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社会生活的经历获得基本常识,并由此引申出了对于法律的最基本的概念.我理解的所谓法律,它和其他制度类规范不同之处,就是通过强制力来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具有"强制力"的特殊性.那么,通过强制力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或者说规范人们的行为,是为了什么呢?通常的回答是,为了社会公正或公平.  相似文献   

18.
所谓法律教育,是指通过一定方式,使人们掌握法律知识、形成法律意识、内化法律精神、养成依法行为的习惯,自觉地依法办事。所谓道德教育,是指通过传授道德知识,使人们提高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增强道德信念、强化道德行为的活动。当今的中国是一个全速发展的中国,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的同时,作为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组成部分的法律观念,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醉酒驾驶写入刑法"还是"药家鑫事件",都体现出法律意识已经在现实社会大环境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所以,法律教育就理  相似文献   

19.
于维良 《教书育人》2002,(14):42-43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因此,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应该成为高校教育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心理和法律思想的总称。法律心理是人们对法律现象的感觉、情绪、习性,是自发形成的,属于法律意识的低级阶段;法律思想则是人们对法律本质作用的理解而形成的思想、观点,属于法律意识的高级阶段,在法律意识中起决定作用。但是它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有意识…  相似文献   

20.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客观法律现象的主观反映,即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与未来,对大学生群体的法律意识的关注与培养将会直接影响我国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