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转型内涵的剖析,提出了地方高校应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据,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企业生产。“产-学-研”相结合,开展科技服务,依靠办学积累,构建专业学科体系,突出实践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和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实现由“学术型研究”向“应用型研究”转型,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创新型人才,更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策略选择,对于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内涵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大连医科大学中山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统筹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多方要素、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各个环节,探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形成了“以意识培育为发端”“以课程教学为支撑”“以政策激励为导向”“以实训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四位一体,多元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知识员工深度素质的培训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创新型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体系的思想,结合高校知识员工的心理与行为特点,提出了基于能力的、以“学习型组织”为目标、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突出知识员工特性为理念和以E-Learning为模式的高校干部深度素质培训与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多变复杂的竞争环境下,国企应建立“学习型十创新型”管理体系,有助于提高员工文化素质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并激励员工学习、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企业愿景导向的战术要求。  相似文献   

5.
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当今全球高等教育共同的主题和价值取向,也是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创新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构建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学校、企业、学生三个不同的层面来对应用型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在教育观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企业一旦陷入停滞的陷阱里,从经营者到一般员工经常有着强烈的“无计可施”和“闭塞”的感觉。企业一旦陷入停滞的陷阱里,从经营者到一般员工经常有着强烈的“无计可施”和“闭塞”的感觉。企业由创业型向管理型转型正是企业兴衰的关键时期,是个惊险的一跃。如果成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从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由应试型教学向应用型教学转变。根据培养目标需要,只有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应用型教学的主要目标,加强实践教学,融企业文化于语文教学中,才能培养出能工能文、能说会写的现代企业员工。  相似文献   

8.
加强校企、校政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校企、校政合作之路,实现教育与经济相结合,是地方高校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可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队伍培养、企业员工培训、科研项目开发等方式与企业和政府紧密结合,实现各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谋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背景下,石河子大学种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在向应用型、创新型和复合型聚焦。“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程是农学院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近年来学院对该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在研究课程体系,充实教学内容;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突出课程思政;建立多元评价模式,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方面体会深刻。对这些探索和体会及时总结,以更好地上好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课,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新时代产业结构的升级必然对人才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具备应用研究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备受用人单位欢迎,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是有效破解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需求两张皮的有效途径。在经济社会转型背景下,应用型人才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培养是加强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意义重大。相关部门虽然对“双师型”师资培养提出了明确方向,但针对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内涵缺少具体的界定,标准没有具体细化,利益机制缺失。教育界对“双师型”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由“双证书”“双职称”向“双素质”“双能力”发展。现有“双师型”师资培养机制忽略了政府功能发挥,从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的内涵、现状、困境以及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根据三螺旋理论,探索政府、企业、高校在“双师型”师资培养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定位,构建应用型高校“双师型”师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并在企业竞争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企业管理中不能不提上日程的主题。如何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有很多路径选择。在本文中,本人结合我们县局(营销部)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那就是组建创新团队、为创新型人才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并通过系统培训来促进全体员工向创新型人才转化。  相似文献   

12.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创新团队的意义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主要任务发生了改变:从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个体很难承担起这一历史任务的转变。因此,如何构建有统一目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创新团队成为其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把员工作为企业的“权力人”,重视“权利人”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要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与企业同心同德,尽职尽责,最根本的在于员工是否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权力人”文化中,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真正体会到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公司才能真正被员工所热爱。然而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企业员工“权力人”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值此国庆佳节即将到来之际,与出席全国民营企业“关爱员工、实观双赢”表彰暨经验交流大会的各位代表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向获得“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热爱企业优秀员工”和“双爱双评先进企业”称号的同志和单位表示祝贺!向全国的广大职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职业带理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高职的角度出发,探讨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技术型人才与工程型人才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从结构上应进行顶层设计;战略上应形成校—企—校三方人才培养联盟,形成产教融合;专业建设上实现专业结构优化,与产业行业相对接;总体上体现“应用”为导向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人才衔接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徐力  焦微玲 《文教资料》2009,(32):195-197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经管类专业而言.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是专业建设和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但是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这一核心任务,并最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双语教学模式的现状入手,在深入分析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高师优秀生常模的建构”的研究成果,面向新世纪对人才新的要求,笔提出高师院校应大胆改革旧的课程体系,建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竞争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创新型人才成为行业企业所需要的紧缺人才,也是应用型院校重点培养的人才。“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院校需要认识到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转变办学思路,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同时,在产业转型背景下,应用型院校需要充分考虑地方环境要素,立足自身办学特色,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创新创业人才。有鉴于此,基于“互联网+”背景以及校企合作办学,论述应用型院校采取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并探索其构建策略,希冀对其他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辽宁工业振兴的要求,结合辽宁科大采选专业的特点,有计划按步骤使本专业转型为应用型专业。根据企业要求与鞍钢矿山公司等企业联合培养,强化应用,从实践过程加以强化,建立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必须经历一番用优秀的同一文化内化员工思维模式的过程,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等。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才能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起到铸魂、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