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随着体验旅游的发展,体验型旅游产品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亲睐。文章以云南民俗为例,构建出云南民俗旅游产品游客体验模型图,利用SPSS统计学软件中的相关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化旅游者感知、深化旅游者理解、重视旅游者参与、加强旅游体验的深刻性、提高满意度与重游率等产品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
永州的瑶族民俗旅游开发,以开发瑶族民族风情旅游为主,让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体验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风情。加强永州的瑶族民俗旅游开发,必须结合其实际,开发瑶族文化产品旅游,提高其文化品位,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为永州的旅游大力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体验经济时代的民俗旅游产品营销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验经济时代下,一种新的消费需求———体验需求,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旅游者的旅游需求正逐渐趋向于深层参与的体验式旅游,旅游企业的营销观念也由品牌营销,服务营销开始向体验营销的方式转变.民俗旅游产品满足了旅游者了解异地民族的民情民俗“新鲜体验”的需要,对于追求“异地风味,异域风情”的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体验经济时代如何做好民俗旅游产品的体验营销有一定的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4.
发展西南三省区民俗旅游的若干思考黄远水民俗旅游是世界现代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民俗旅游,能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异国异地区的民族风情,满足求新、求异、求知、参与的心理,在赏心悦目的活动中获得美的享受,并增长自己的见识。因此,民俗旅游现在正受到世界各...  相似文献   

5.
杨韫 《昆明大学学报》2006,17(Z1):33-36
伴随着旅游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开发能反映民族性格,代表民族特征的民俗旅游已成为一个新的旅游发展方向.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云南除了拥有丰富而瑰丽多姿的自然旅游资源外,还拥有浓郁奇特的多民族风情文化.文章通过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旅游资源的特点,分析讨论了云南少数民族民俗旅游的开发价值,从而进一步讨论了加快云南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旅游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琳 《华章》2010,(2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民俗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旅游理念与旅游形式.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是决定民俗旅游兴衰的关键.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地方文化差异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努力开发黑龙江省的民俗旅游资源,是弘扬地方少数民族民族文化、发展黑龙江旅游产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就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参与体验型民俗旅游是民俗旅游发展的较高形式,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欢迎。为更好地完善参与体验民俗旅游,还应因地制宜地进行改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民俗旅游成为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国内外旅游者的浓厚兴趣。重庆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通过SWOT分析法对重庆民俗旅游开发的优势与弱势、机遇与威胁进行分析,以期更好地促进重庆民俗旅游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当代旅游者已经渐渐成熟起来,他们追求新的旅游体验,对旅游产生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对当代旅游者新的特征的分析,提出体验旅游的具体发展模式,选择明确的主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体验营销策略,以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体验要求,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发展基础的民俗旅游,目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理念和旅游形式。本文在说明纳顿节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征用意义后,就旅游者的需求层次以及纳顿节如何吸引游客和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1.
旅游者体验价值的实现是乡村旅游产业得以发展的关键,但现有研究多从供给角度探讨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等问题,对旅游者体验价值创造认识不够。旅游者体验价值创造应由旅游企业单独生产的商品主导逻辑转向以旅游者主导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顾客主导逻辑。本文从价值共创的动机、行为方式以及价值共创结果三方面论述了旅游者主导乡村旅游体验共创的发展机理,并从转变乡村旅游供给者角色、提升旅游者价值共创能力、搭建体验价值共创平台以及夯实乡村旅游供给基础四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河南民俗旅游业稳步发展,日趋成熟,民俗旅游创收在全省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但旅游景区民俗体验区开发力度不足,缺乏民俗体验板块;民俗旅游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河南省民俗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大力开展体验式民俗旅游产业,加大开发河南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力度,才能让民俗文化转化为民俗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对彝族“阿细祭火节”旅游中的旅游者行为调查,基于旅游凝视理论分析基础,揭示在传统少数民族节庆旅游中旅游者的凝视行为特征。在对旅游者凝视行为的分析中发现,旅游者的凝视行为普遍存在于民族旅游地和东道主之间;旅游者凝视动机的产生源于旅游者日常生活环境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社会建构的差异性,并且这些差异性的强度是影响旅游者“凝视欲”和旅游体验的重要因素和决定力量。旅游者摄影遭遇的两难困境将会对凝视对象产生一种不平等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网站中涉及旅游艳遇的文本资料,使用内容分析法探寻旅游艳遇的行为特征和内涵.研究发现,旅游艳遇通常发生在异性之间,男性居于主导;旅游艳遇更多是满足旅游者精神层面的需求,尝试“一夜情”旅游的旅游者微乎其微;旅游艳遇具有显著的时空要求.综上,旅游艳遇是超越世俗体验的、必定包含愉悦体验的一种特殊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5.
旅游吸引物强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在于旅游本身的符号意义,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符号的正确解读,会极大地提高旅游体验的效果。而旅游吸引物是由一个个符号组成的,其所构建的旅游吸引物系统是从旅游客体着手,把旅游者的体验感受作为检验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的标准。然而,旅游吸引物系统构建实质上是符号的构建和编码的过程,同时也是对符号真实的证明过程,通过编码构建出来的旅游吸引物符号系统需要获得旅游者的认同,认同其所展示的真实元素,符合旅游者所追求真实的异化心理,从而实现旅游吸引物神圣化的意义在旅游者心中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看,真实性问题是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研究的核心内容。《云南映象》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两难选择中,通过建构适应旅游者欣赏趣味的旅游真实性内容,取得了二者的协调。文中以《云南映象》为例,尝试性构建了旅游真实性体验的实证研究模式,对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的多维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包含遗产原真性和原真的遗产旅游体验两个方面的内容。文章从专家学者、遗产旅游者、东道地居民和旅游经营者等四个维度,讨论不同利益群体对遗产旅游原真性的理解与构建,认为专家学者对遗产物的原真性的认知结果是一个客观、可评价的标准,但并非是获得原真性旅游体验的必要前提;遗产旅游者追求原真性旅游体验是一个连续的心理过程,其最终体验的是旅游经营者和目的地居民共同构建的"原真性效果"。文章还着重探讨不同利益群体对文化遗产旅游原真性的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姜勇 《华章》2013,(14)
山水文学是包含前人多层审美活动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当今旅游者的审美过程高度契合,其审美特征对后来的旅游者具有导向功能,对景观也具有典型化与艺术化作用,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怀远山水文学资源丰富,其审美特性与怀远旅游文化主题相近,可以将山水文学与景观开发结合,通过文学提炼景观的美学特征,设计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提高旅游者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9.
世界文化遗产地——黄山、西递、宏村国际旅游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拥有35个世界遗产,但面向世界的文化遗产旅游发展明显失衡,主要原因之一是世界遗产地对外国旅游者缺乏研究,旅游开发与市场营销就难免效率不高。对外国旅游者基本特征、信息传播渠道,以及他们的旅游动机、在目的地参与的活动体验、对文化遗产景点与活动的评价等方面的调查。意在加深对外国旅游者心理需求与行为特征的认识.提高入境市场开拓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骑行是体验线性文化线路的方式之一,大运河是我国典型的线性文化线路。以大运河网络骑行游记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尝试描述骑行旅游者的旅行动机、空间行为、旅游体验等旅游行为特征及规律,并找到其对大运河骑行的实践启示意义。研究表明,探访运河文化,体验中国南北风情是大运河旅游者的主要动机。大运河骑行旅游者沿路游览名城、古镇、古渡、古代水利设施、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古迹和景点,获得了“古老、自然、畅爽、美丽、独特、挑战”多维度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