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高职体育教学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较落后,难以培养学生的岗位体能。高职院校要明确教学目标,密切高职体育教学与学生工作岗位联系;优化教学内容设置,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对岗位体能的需求;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高职学生岗位体能,并采取保障措施,以推动高职体育教学创新,彰显体育教学特色;较好地培养学生岗位体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高职开展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体育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应遵循学生今后所从事职业岗位体能需求的身体姿态为主线进行体育教学分类,构建职业体能与运动保健课程、岗位工作身体技能课程、兴趣选项课程及职业岗位综合素养课程,从实施职业预防课、健康生活方式课开展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体育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3.
曾文军 《广西教育》2013,(11):162-164
分析高职开展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体育教学的必要性,指出应遵循学生今后所从事职业岗位体能需求的身体姿态为主线进行体育教学分类,构建职业体能与运动保健课程、岗位工作身体技能课程、兴趣选项课程及职业岗位综合素养课程,从实施职业预防课、健康生活方式课开展职业岗位体能需求体育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4.
基于体育课程对学生职业体能的影响因素,结合高职体育教学的特点,在以锻炼铁道专业学生职业体能前提下,分析职业体能导向下,高职铁道专业学生职业体能受体育课程影响效果,论文针对铁道专业(司乘专业为列)职业岗位的特点,科学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和途径来探析高职体育课程对铁道专业(司乘专业为列)学生职业体能的影响效果,为体育课在培养铁道专业职业体能方面的设置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对人才需求越来越职业化,对学生未来就业岗位所需的身体体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存在诸多困境,因此亟需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建议在以职业体能需要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设计当中,应结合职业规划和技能需要设置教学重点,合理设置体育课程班级划分与学生分层,建立健全体育课程验收考核标准与体系,培养学生体育思想与职业需要规划观念,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资源配置与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学生体育意识、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调研大中型工厂、企业体育文化现状,了解工厂、企业对机电、机械加工、制造专业岗位体能的要求,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提高岗位体能和未来体能与体质健康可持续发展出发,打破学科限制,将有效提高岗位体能的非体育项目纳入体育课程,采用"六步法"教学,开发教学情境,对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等进行开创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曾文军 《广西教育》2013,(3):152-153
从国内外基于职业体能需求的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研究状况出发,分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基于职业体能需求课程改革的意义,提出应以学生职业体能培养为目标,推进体育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学体系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即高职教育体系下的所有课程教学都服务于职业教育。高职体育教育是高职职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进行职业体能体系教学创新,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同时还能为学生今后走上相应工作岗位奠定扎实的体能基础。笔者主要从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的本质属性出发,结合高职体育体能教学的具体内容,就其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有效策略展开了详尽的论述,希望对于高职体育教学的创新以及学生职业体能素质的提高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钟华 《考试周刊》2010,(29):129-130
高职院校体育只有开发出职业性、实用性、健身性强的运动项目,才能真正地对高职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养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职业实用性篮球课程教学内容的重新设置,有针对性地对高职学生进行与职业特点和职业体能所必需的身体姿态、一般身体素质、岗位核心素质、篮球运动技能、拓展训练和意志品质的培养训练,是高职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的设置与传统体育项目教学相结合的一条切实可行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0.
传统高职体育课程注重学科特性而忽视职业教育特性,与职业所需人才培养目标吻合度低。文章以我国高职78类专业分类为依据,结合职业特点,以职业分类为载体,根据各项职业所需职业体能不同对体能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与实施、课程考核进行了全新的设计,为我国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物理教学习惯于抽象的逻辑推理和数学演算,学生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长期运用物理表象的思维习惯,是提高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的飞速发展 ,高师女生的生活方式、娱乐生活、体育消费、体育态度、体育行为、体育需求及价值观念 ,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 .因此 ,探讨新时期高师女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及体育需求的现状 ,对改进高师女生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 ,对提高女生体育素质 ,推动高师体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交叉学科教学过程中交叉物理学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大学科研平台组织综合性物理实验,以化学、物理、光学材料专业为例,探讨了综合性实验对以上不同学科认知、实践以及综合性知识的运用。综合性实验是大学交叉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对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男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进行测试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主成分和因子分析、R型聚类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以及逻辑分析法对设计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专修男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筛选。结果显示:专家定性筛选的13项身体素质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最终通过主成分和因子分析法定量筛选的测试方法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该群体的身体素质水平,可作为评价该群体身体素质水平的测试指标。  相似文献   

15.
高校体育改革对终身体育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必须进行不断地改革,使大学生在校期间充分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提高锻炼的积极性,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终身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高校体育教学的较大发展,终身体育才有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体质健康水平是反映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所以对于主管单位和体育教学部门而言,对学生体质健康问题的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笔者就二者的关联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能训练更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体育能力的水平集中反映着体育教学质量,适应快速的现代化发展需要是当前每一个师生共同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比例,致力于为社会培养高端技术型的实用人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围绕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学生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还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以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快乐体育教学思想在学校体育中的运用,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论述了在学校体育中开展快乐体育的必要性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Physical education can be a powerful influence on promoting youth physical activity (PA). This review describes correlates of youth PA, examines how these factors have been targeted in physical education (PE) based interventions, and makes suggestions for PE pedagogy to promote PA. Perceived physical competence, enjoyment of PA, intention, direct help and support from parents and significant others, and opportunities to be active were consistently associated with youth PA. The large-scale PE-based PA promotion programs that were successful in increasing out-of-school PA applied a pedagogical framework targeting variables associated with motivation (i.e., perceived competence, enjoyment of PA, self-determination). PE based interventions should continue to address the nature of activities, but also utilize pedagogy that promotes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student moti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