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黎虎发表于《文史哲》2020年第1期的《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论纲——兼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一文(以下简称《论纲》),以本土化语汇概念,对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这一重大史学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而深刻的阐释,为探索和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以下简称“三个中国”)古史话语体系、掌握古史研究话语权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论纲》主张厘清“舶来”话语的是非正误,乃是建立“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前提;《论纲》主张准确揭示中国古史的矛盾特殊性——“权力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导者”及其主要矛盾关系,乃是建构“三个中国”的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古史话语权的根本;《论纲》主张运用本土固有词语概念进行表述,乃是建构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和掌握史学话语权的重要载体和必要组成部分,并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论纲》及其学术贡献表明:运用本土固有词汇概念,不仅能够建构“三个中国”的古史体系,而且能够真正有助于掌握史学话语权。  相似文献   

2.
所谓“古史辨”学派,是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派别。长期以来,人们都把顾颉刚作为这一史学派别的创立者,这自然是不错的。但应该指出:胡适是“古史辨”学派的启示者和支持者,没有胡适,就不会形成“古史辨”学派。 “古史辨”学派的学术成果,体现在朴社出版的七期《古史辨》中。该书开首一篇文章,便是胡适1920年11月上旬写给顾颉刚的一封信,题为《询姚际恒著述书》。从此以后,顾颉刚在胡适的引导下,开始辨伪书;由辨  相似文献   

3.
北京师范大学赵光贤教授继他的《周代社会辨析》之后,近年又推出他的论文选集《古史考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赵教授于三十年代在辅仁大学史学研究所受业于当代史学大师陈垣先生,师宗顾炎武、钱大昕、崔述、王国维等人,以学风谨严,考辨精深著称于史学界,《古史考辨》所收论文二十五篇是他应出版社之请,亲自从他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所作众多论文中选出,上起氏族社会下讫清初,可以说是他所作历史考辨文章的代表作。作为一名严肃的史学家,作者首先最重视史料的真伪与年代的鉴别,把它看作历史研究的出发  相似文献   

4.
顾颉刚史学研究主张求真,反对“能经致用”;由于敢于大胆突破以经为史的传统史学观;从而在史学方法上形成以他为代表的“古史辨派”考证古史的基本方法--“科学方法”和“历史方法”。顾颉刚是中国史学现代化的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5.
杨宽是继顾颉刚后古史辨派中最重要的生力军,但他并不一开始就是古史辨的同盟军,而是以批评的姿态首先站在了古史辨的对立面。后来与古史辨派核心人物顾颉刚、童书业等人的联系逐渐紧密,尤其是参与编著《古史辨》第七册后,才逐渐进入古史辨派的阵营。杨宽是继顾颉刚以后集"疑古史学"之大成者,在学术观点、研究方法、古史态度、引用书目上采取了拿来主义。  相似文献   

6.
整理和研究古代文献,不仅对研究古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历史教学也是大有补益的。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尚书》(即《书经》),是传世最早的一部文献资料。前人所谓“《殷盘》、《周诰》,诘屈聱牙”,反映出整理和研究《尚书》的艰难。最近,由郑州大学李民先生编写的《尚书与古史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就是一部专门探讨《尚书》与中国古史关系的学术性著作。该书收有九篇论文,主要是研究《尚书》有关篇章的内容、制作时代以及在中国古代历史研究中的价值等问题,并结合运用了考古发掘、甲骨文、金文和其它文献资料,对中国古代史,特别是夏、商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探索,也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谯周所撰《古史考》,是一部立意辩驳《史记》的著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专门的历史考据之书。《古史考》虽然亡佚,但根据现存的90余则佚文,仍可以大致辨析和判断该书的性质、内容和史学地位。此书体现出谯周基本实行了以儒学经传为依据的历史考证,而具有一定程度的求真、务实精神。此书作为一部整体上开创历史考据的专著,在其成书时代是学术超前性的,所以著述旨趣没有为唐代学人所理解和继承,以致于降低了影响,使历史考据学作为一个相对独立学科的产生被拖延迟滞。  相似文献   

8.
表文指出,(1)顾颉刚先生提出的“层累地造成的历史说”是在民俗学学术背景下提出的.要全面把握这一学说的意义,首先要了解这一背景。(2)“层累说”作为一种史学方法论。其要义是“用故事的眼光解释古史”。(3)“用故事的眼光解释古史”之所以行得通,是因为故事和古史在本体论和发生学上是相通的,最初的历史就是口耳相传的故事。(4)但顾颉刚先生仅仅满足于提出并应用这种方法,并未从理论上对这一方法进行根表的证明。这一理论缺陷导致他在涉及具体问题时并不总能恰如其分地“用故事的眼光解释古史”。  相似文献   

9.
杨宽的古史分期观经历了两次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的西周领主封建说变为60年代的战国封建说,80年代后开始反思古史分期。1998年《战国史》彻底抛弃古史分期,提出中国历史有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规律,这是其对历史发展的最终认识。就演变过程来看,是从历史的致用转变到求真。无疑,求真才是史学研究的本义。  相似文献   

10.
近日来,读了顾颉刚先生的《古史辨第一册自序》一文;收获颇丰。在这篇自传性的长序里,顾颉刚先生畅言自己之所以有"层累造就历史"这一观点的原因以及其独特的古史研究方法;清晰地阐述了顾颉刚先生应别人所求,向读者介绍"古史辨运动"以及个人的成长历程,体现先生对历史的敏感、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对"真"的一种执着。性格上,作者是桀骜不驯、历史兴味极重、好奇心极发达的人,敢于怀疑古书古史而对它做深入的研究,敢于推翻数千年的偶像而不吝惜,敢于在向来不发生问题的地方发生出问题而不丧气于他人的攻击。  相似文献   

11.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詹姆斯?库珀所著《皮裹腿故事集》中最为知名的一部作品,《最后的莫西干人》描绘了18世纪中叶英法殖民者为了侵占美洲领土而展开的残酷掠夺.在小说中,主人公“鹰眼”和他的莫西干朋友钦加哥之间的友谊是作者描述的重点,而在1992年的电影版本中,导演描述的重点则转到了“鹰眼”与科拉的爱情上.《最后的莫西干人》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反映了文化背景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企业形象发展的新趋势--企业绿色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形象在企业的竞争中日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么,21世纪的企业究竞应该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毫无疑问,“企业绿色形象”必将成为未来企业形象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4.
认为古方言“伯都”中的“都”当通“虎”;《韩非子·五蠹》“耿介之士”中的“耿”当通“战”;提出对于上古牙音①与舌音之间的关系,应从语音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将有助于对上古音的正确认识,进而有效地指导音训实践。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基础教育改革中出现了"选科"和"走班"两类新的问题,"选科"的结果是"定向"(或分流),"走班"是"选课"的结果。科学的"选科"是基于能力倾向测验的分类决策,"选课走班"是基于学业评价的安置决策。这两种测验的目的不同,优秀的标准不同,施测的时间不同,效度要求不同,参照的选择不同,编制的依据不同,计分和结果呈现的方式不同,结果的解释不同。  相似文献   

16.
没收财产作为附加刑的一种应当具有惩罚的性质。没收财产分为没收全部财产和没收部分财产。犯罪分子在没收财产以前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并经法院决定,应当予以偿还。偿还债务虽然具有正当性,有利于维护债权人的利益,但没收财产毕竟是刑罚的一种,理应具有一定的惩戒作用,因此应当合理界定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的范围以及偿还的方式。在没收部分财产的情况下,以没收的部分财产与犯罪分子剩余财产的比例确定偿还债务的范围,可以同时考虑到刑罚的惩戒功能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响堂山石窟的类型进行分析,得出分期结论并总结其不同的特征。进而通过对响堂山石窟与东魏-北齐其他石窟的比较,发现东魏-北齐初年响堂山石窟的独特性极为鲜明,到北齐中期以后,响堂山与其他地区石窟特征趋同,形成所谓的"响堂样式"。而这一变化过程正是高氏家族由"胡化"转为"汉化"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的发展来看,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农村建设既关系中国的自强、复兴与社会的稳定,也关系人们的生存与生活的诸多问题。因此,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党的四代领导人对农村建设的问题都是高度重视。党的指导思想从起始于马克思主义以来,有着一显著特点,即一脉相承性,同样,农村建设也不例外。为此,从哲学理论依据、理论品质、发展目标几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思想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9.
宪法实施是宪法作为根本法的内在要求,也是各宪法主体的交互行为。知晓并理解宪法则是各宪法主体交互行为有效发生的逻辑前提,由此要求宪法必须以"公开的大众知识"和"被广泛知晓的法律常识"品格出现,才能使知晓和理解宪法成为可能。两种品格的形成过程本质上就是宪法社会化的过程,其有助于宪法实施文化基础的形成、实施实效的巩固以及实施主体能动性的提高。不同的宪法主体,宪法社会化的媒介与方式也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娱乐节目如今在国内各电视台已成为与新闻、电视剧比肩而立的主打节目。本文从审美的角度对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新旧交替以及同世界接轨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梳理,正是娱乐节目中的诸多娱乐元素与受众审美需求的奇妙契合,成为娱乐节目火爆荧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