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我们知道,人的认识活动是从感知开始的,感知得到的大量感性材料是思维的直接基础,而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既具有和知觉一样的对当前事物反映的直观性,又具有比一般知觉更大的理解性。因为在观察前要明确目的任务;在观察中要分出事物中不甚显著的特性及各特性之间的联系;在观察后要进行总结。整个观察过程,都需要有思维积极的参加。因此,观察也称为“思维的知觉”。  相似文献   

2.
蔡巧芹 《课外阅读》2011,(11):236-236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他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指导纲要》指出:初中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和知觉是人类认识事物过程的最初级形式,而观察则是知觉的高级状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的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又是一种主动的、对思维起积极作用的感知活动。  相似文献   

3.
姜梅 《青海教育》2013,(9):72-72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过程,它不是单一的心理活动,而是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和情感、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协同活动的过程。观察是思维的源泉,是创新的重要环节。观察力是指迅速、准确、全面地反映事物典型特征和主要细节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观察,是在思维的参与下有目豹、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一种知觉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它具有对事物的有意感知,高于单纯知觉表现的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以下三个本质属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丰富性和系统性、持久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5.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感官了解周围环境、事物和现象的一种知觉过程,同时又包括有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观察,可以了解现象的特征和条件,认识事物的部分属性和特点,以及从平常的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内容,发现相似点或因果关系。因此,观察是认识事物、获得知识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一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人们认识事物,始于感知。感觉与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则反映事物的整体。感觉是知觉的基础,而知觉则是各种感觉的有机结合。感觉与知觉的统一,通称感知,而观察便是感知的持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认识事物的知觉过程,由于它是认识之始,所以带有探索性质。现代科学说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十之八九主要来自视觉与听觉,旁及触觉与嗅  相似文献   

7.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 ,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 ,是一个知觉、思维、语言等综合作用的智力活动过程。观察力是全面、深入、正确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是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观察能力 ,是不可能顺利完成数学学习的。因此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要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方法 ,培养、训练逐步提高观察能力。一、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观察是有目的的感知活动 ,观察的目的、任务是否明确 ,直接影响着观察的效果。由于小学生知觉的选择性 ,情绪性比…  相似文献   

8.
在化学实验中 ,通过对现象的感知 ,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从现象到本质的深刻思维。因此 ,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是实验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1 现象感知与思维活动是相互促进的  实验中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外在属性或各事物间的外部联系 ,是一种与思维紧密联系着的思维知觉。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通过对现象感知来培养思维能力。因为实验对象的各种外部属性和化学事实都是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的 ,观察又离不开思维。当学生感知到物质发生变化或产生各种现象 ,…  相似文献   

9.
<正>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一种高级形式。观,指看、听等感知行为,察即分析思考,观察不只是视觉过程,是以视觉为主,融其他感觉为一体的综合感知。而且,观察包含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称之为知觉的高级形式。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基于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量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观察者完全可以借助电子设备的拍照、录音、录像等多重功能来辅助观察记录,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化学教学中几种观察品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学中几种观察品质的培养浙江省杭州市富阳中学(311400)董君观察是一种按照预定的目的任务,并需要有一定意志的知觉过程,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的思维都离不开观察.化学学科的认识和发...  相似文献   

11.
关于观察     
心理学把观察定义为盲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观察的有意性,区别于无意注意;强调了观察的计划性,区别于随便看;说它是知觉过程,所注重的是观察活动需要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各种感觉来考察事物和现象。通常,人们容易把观察理解为用眼睛仔细看,把观察局限于引导儿童用眼睛捉捕现象、考察事物。诚然,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观察的主要通道,但观察不仅仅限于视知觉,它来自于多种感知活动,是各种感知过程的综合活动,所以说观察是知觉活动的高级形式。  相似文献   

12.
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但不限于知觉,常同积极的思维相结合。小学生的注意特点和思维态势决定了他们在观察过程中容易出现无意性,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只看事物表面现象,抓不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一、发挥多媒体优势,培养观察能力无话可说是一些学生写作文时的最大苦恼,怎样才能解除他们的苦恼?对小学生来说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观察。观察是一个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人的许多感知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得来的。观察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感知事物、认识事物,把众多的表象,经过大脑的思维加工,使之按照特定要求重新组合,形成新的表  相似文献   

14.
观察是一种知觉活动,是人们对周围事物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活动。观察力即是人们感知周围事物的能力。教师的观察力,是指教师对周围事物而主要是对教育对象(学生)由外表到内心的认识能力。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观察力,才能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掌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权。 一、教师观察能力的要求 教师的观察能力,应具备如下三个方面: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  相似文献   

15.
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而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在有目的指引下的有思维参与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事物和进行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观察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全面正确地发现事物的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观察力是学生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朱浩 《地理教育》2005,(4):59-60
一、确立预期目标,培养观察的目的性 在观察过程中,人们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而对其余事物的反映则比较模糊,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这一特性要求我们在观察过程中,应确立预期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感知,使感知的选择紧紧围绕已明确的目的服务,培养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例如,在学习高中地理"大气"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深化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可组织学生轮流到校气象园进行气象观测,在活动中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7.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一切真知灼见产生的基础。善于捕捉观察信息,从而敏锐地感知外界事物,是一切工作成功的首要条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最多的观察是实验观察。对学生来说,观察能力是指其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成理性认识,从而形成正确概念的能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观察就是思考和认识知识之母”。观察能力的强弱,是学生成绩优劣的主要原因之一。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化学教学过程基本…  相似文献   

18.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是人对现实认识的一种主动方式。是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提高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观察时要做到全面细致。在观察过程中有思维的积极参与和引导,同时在观察中需要有想象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比较系统的主动的有意识的知觉活动,人们通过观察所获得的新知识,实质上是他们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的结果。因为观察事物的过程,不只是一个感知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通过大脑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使人的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逐步吻合的过程,同时也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只有经过长期有序、循环反复的观察,才可能产生独特的正确的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人在处理事物的时候,用眼睛看产生感觉和知觉,是观察;人在活动中不仅感知当前的事物,并且要记住它,有时还要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关事物,是记忆。对于解答小学数学题来说,观察的主要作用是审题,记忆的主要作用是为思维活动提供方法和依据。观察和记忆既有相互独立的解题功能,更有相互联系互助作用。一、有些题的结论几乎是“看”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