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为研究对象,对悼亡词中所出现的意象进行统计,从悼亡词中夜晚氛围的描写这一角度入手,以"灯"意象为中心进行分析,探讨其对于纳兰悼亡词情感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词是清初词坛的一朵奇葩,尤其是他的悼亡词,哀感顽艳,凄美绝伦。本文通过对其悼亡词情感、意象的探讨,认为纳兰性德真挚的多重情感的完美融合,以及对情感抒发的不加节制,是其词具有独特风格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3.
纳兰性德词是清初词坛的一朵奇葩,尤其是他的悼亡词,哀感顽艳,凄美绝伦。本文通过对其悼亡词情感、意象的探讨,认为纳兰性德真挚的多重情感的完美融合,以及对情感抒发的不加节制,是其词具有独特风格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4.
苏轼创作的女性词在内容上大体可分为闺怨词、赠妓词、悼亡词与寄内词四大类型。在词的发展历史中,苏轼女性词突破了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女性词创作的传统,取得了新的超越和成就,其悼亡词和寄内词更是另辟蹊径,实践了他倡导的"以诗为词"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元稹在悼亡诗的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他在三十三首悼亡诗中寄托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文章通过研究认为,虽然元稹生性风流并在韦丛去世后两年又纳妾娶妻,然而从他的家世及社会因素、当时的经济状况和悼亡诗中所蕴含的感情这三方面来说,认为元稹悼亡诗中的感情是"夸张矫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6.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词人,其词风格凄清、哀婉。这种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缘于他词作中意象的选择。在他笔下即使生机勃勃的事物也备受磨难,处于一种残缺状态。这独特苍凉的意象群正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是他对悲剧生命的深刻理解。他悲剧性的生命体验与其词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悲剧的生活导致了那些悲凉意象的产生,而残缺的意象又折射着他缺失的人生。文章从纳兰性德词意象的选择入手,从其词纷纭多姿的意象世界中反观其内心悲剧性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7.
历来研究者对纳兰性德词中意象的分析与研究多集中于月亮、风雨、灯等等,而纳兰词中的"酒"意象却无人论及。酒意象在纳兰性德词中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酒"在纳兰词中呈现不同的情感内涵和美学意蕴。以"酒"这一意象为考察对象,分析纳兰词中的相思之酒、悼亡之酒、怀友之酒和伤怀之酒有利于我们对纳兰性德词作的整体风貌有更全面的把握,也能增进我们对纳兰情感性格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8.
李煜的词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词中意象丰富、感情真挚。李煜喜欢用"栏杆"意象既在于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也在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其词中的"栏杆"意象分为三类:一是宫廷生活,二是思念亲人,三是怀念往事。在降宋前后,"栏杆"意象的主题内容和情感意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无忧无虑的宴乐生活到倍感凄凉的臣掳生活,李煜将他的感情和才情寄托于文学,寻求慰藉和解脱,在他的词中可以感受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9.
纳兰性德与妻卢氏情深意笃,卢氏因难产而亡,他写了许多感情真挚、灼人肺腑的悼亡词。在中国悼亡词史上,留下了最为厚重的一笔。但学界对于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范围,一直存有多种争论。对纳兰性德悼亡词进行比较分析后,认定为27首,以词序中有无直接表白"悼亡"之意把纳兰性德的悼亡词分为两类,对这两类词作的艺术特色分析来追问纳兰性德创作悼亡词作的情由。  相似文献   

10.
与纳兰性德本人的身世、经历、个性相关,纳兰性德在悼亡词中营构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它主要由至真至深的情感世界、超越世俗的精神家园和虚实相生的意象天地三个方面汇聚而成。这三者浑然一体,统一在纳兰性德悼亡词的艺术氛围之中。  相似文献   

11.
悼亡词,作为宋代文学的一种特殊题材,在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宋代悼亡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个别作品的分析比较,而对其进行系统完整研究者相对较少.本文在对宋代悼亡词全面系统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悼亡词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宋代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探究了宋代悼亡词反映出的宋人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2.
关于李清照《声声慢》的创作年代,历来争议颇多。从词作本身的涵义解析此词,发现《声声慢》词情调过于抑郁悲戚,大雁、黄花、梧桐等意象与悼亡相关,"独自"一词凄哀欲绝,故此词应当创作于赵明诚逝世不久之后,为悼亡词。  相似文献   

13.
周之琦是清代中后期的一个著名词人。有《怀梦词》等词学著作。其作品数量丰富,内容精良,在清代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为怀念妻子而创作的悼亡词数量众多,情感浓厚,语言醇厚,且专列一集,显示出他在清代对悼亡词的继承和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4.
温庭筠词说     
温庭筠作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心致力于词体写作的作者,他在词史上的成就源于他词体写作上的独特构思方式。简而言之,温庭筠词的构思特点,就是组合意象,词中有画,创造词境。温庭筠的全部词作都可以从这个角度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梦和醉都是历代文人满腔悲痛最主要的消解方式,晏小山也不例外.在晏几道的《小山词》中,他创造了独立的意象群,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梦”意象了.晏几道梦意象的成功运用,为我们展示了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小山词中的“梦”为主体,可从小山梦词的多元表现、多重美感、多层原因三个方面探讨关于梦意象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16.
试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悼亡词是我国词苑的一朵奇葩。有清代第一词人之誉的纳兰性德 ,一生中创作了许多动人心弦的悼亡词。本文即围绕着这些悼亡词 ,分析其所呈现出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7.
悼亡,古汉语中通常指丈夫悼念妻子。悼亡词,就是悼念亡妻的词作。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其妻王弗逝世十年后所作,这首词常被尊为悼亡的典范。纳兰的悼亡之作都写在其妻卢氏病逝到他自己逝世前的八年时间内。所以我们对悼亡词概念界定的依据,应该是内容而不是其它。纳兰在致张见阳信第22札中写道:“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生死殊途,一别如雨。此后但以浊酒浇坟土,洒酸泪,以当一面耳。嗟夫,悲矣!”(《词人纳兰容若手简》)“亡妇柩决于十二日行矣”,当指卢氏死后发丧埋葬事宜。纳兰对挚友道出了心里话,他的悼亡篇章正是他这种感情的形象化表现。他的悼亡词情真意笃,感人肺腑。值得我们仔细阅读、认真研究。本文拟将纳兰的悼亡词加以注释,旨在帮助青年同志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分作品的内容,当  相似文献   

18.
用现代文体学批评理论对弥尔顿悼亡诗与苏轼悼亡词中的不同语音特征、词汇句法、语言风格、修辞应用、意象选择和语篇衔接方式进行文体比较研究。从现代文体学批评这一崭新的视角对这二人两首诗词进行比较赏析,深刻地体会中西方两位大文豪以不同的语言文体风格,表达内心深处同样的哀思,不同的悲情。  相似文献   

19.
丁远芳 《考试周刊》2010,(27):20-22
苏轼与纳兰性德生活年代相距甚远,诗词风格也迥然不同,但是在悼亡词史上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苏轼是用词写悼亡的首创,而纳兰性德则是他忠实的传人,在继承中又有所发展。两者同写悼亡词,但是创作风格有很大的不同。本文通过对他们悼亡词作的分析,进一步阐释造成两者创作风格迥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苏轼与弥尔顿的悼亡诗比较,两者有相同的主题——对亡妻的追思,以相同的表迭方式选择相同的词汇来描写相同的意象,而由于文化、哲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中英悼亡诗对爱妻之亡故的态度和表现方式不尽相同,具有不同的审美取向,中国视其为永别,格调大多悲伤;英国视其为新生,彼此乐土再相聚,故悲中有慰。中国侧重伦理,爱妻之亡故彰显其善和大义,悼亡意象多贴近生活;英国侧重审美,主要凸显爱妻之貌美才美,多是想象性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